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刘华教授从肺痿论治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经验。刘教授继承仲景之学术思想,结合临床之经验,认为老年晚期肺鳞癌与肺痿在临床症状、病理形态、病因病机方面颇为相似。刘教授认为,老年晚期肺鳞癌即为仲景所述之“虚热肺痿”,老年患者气阴本虚,又受烟毒久扰,肺之气阴亏虚为其本,痰凝、血瘀、毒结为其标,虚实夹杂,遂成癌瘤,肺痿不用。其从肺痿论治老年晚期肺鳞癌,补虚专主肺脾肾,攻伐不外痰瘀毒。临床用药攻补襄赞,润肺燥,生胃津,健中州,滋肾水,以蓄养气阴;开痰积,行瘀血,解癌毒,起辅弼之功,获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进展,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危害逐渐得到关注。现代医学对于血糖波动影响慢性并发症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血糖波动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周围神经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中医学认为,血糖作为水谷精微的一部分,其代谢依靠人体五脏之气机升降有序、气血生化有司而发挥稳定。血糖波动的产生以脾气亏虚、脾不散精为使动环节,进而使“肝主疏泄”失司、“心主血脉”失常、“肺朝百脉”失职、“肾主封藏”与“肾蒸腾气化”不利,致五脏生克逆乱,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化聚合离散失司,水谷精微代谢失衡,从而导致血糖波动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从小儿夜啼与五脏的关系及辨证归经施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夜啼的临证思路。中医学认为脾寒、心热、惊恐、食滞均可致小儿夜啼,病位主在心、脾,但与肺、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小儿夜啼需充分考虑脏腑之间的生克与助制关系,辨证归经施治。心火内扰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心经,清脾经、清后再补脾经,清肝经,补肺经,补肾经,清后溪;脾胃虚寒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脾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暴受惊恐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肝经,清心经;食滞不化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脾经,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或补肺经。同时注意预防和调护,防止他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4.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论治,可温补脾阳、攻泻胃热、调和脾胃;从肝胆论治,可滋补肝血、条达肝气、清泻胆热;从肾论治,可补肾填精、温阳利水、交通心肾、急温元阳。诸法之效,全赖辨证准确、处方得当,临床用之,定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从五脏阴阳形气关系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五脏阴阳形气失衡,功能失健,致脾胃虚弱、肝失条达、肾阳亏虚、肺气亏虚、心阳不足而成为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温阳化气为基本原则,顺应各脏腑生理特性的不同,采用温脾健运、柔肝健脾、温肾健脾、温肺益气、温心阳、益心神等方法促进脏腑生理机能恢复进而治愈本病,为中医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范伏元教授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范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之根本为三焦失调,上焦宣降失司,中焦运化失畅,下焦疏调失宜。本病虽病位在肺,但久则伤及五脏,故在临床治疗时应以五脏为整体,三焦辨证,治以宣肺止咳,佐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肾之法,强调脏腑同治,通达为要,使上中下焦气机调达,则咳嗽自愈。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阳气不足是本病的发病之本,基于阳气具有荣养形神的生理功能,结合颈心综合征郁痹并发的临床特点,从外邪易侵致筋脉不通则痛与筋脉失养致不荣则痛两方面,论述阳气不足导致颈心综合征痹痛的病机;从五脏阳虚导致神失所养论述颈心综合征郁证的产生。治疗上,肖教授采用“温、通、宣、动”内外同治,动静结合之法,振发激活机体阳气,实现形神共养,促进颈心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为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养生学著述,书中尤其重视五脏养生,在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同时又有颇多发挥。高氏结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述五脏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重视五行生克对于保养五脏精气的意义,倡导合五行养五脏,运用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防病祛疾,并详述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安养五脏之神、保养五脏之精的方法,以强调顺应四时月令的变化来养护脏腑对于养生的重要性。高氏所述养生之法多重视心脾两脏,他倡导节饮食以顾护脾胃,认为善于养生之人,应该顾护脾胃之气以充肌养身,节制饮食以安养五脏;并注重燕闲清赏、安神养心,认为清闲是调摄情志的重要前提。此外,高氏特撰《灵秘丹药笺》,集奇方秘药,多在灵药入脏祛疾方面有所阐发。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骨细胞特异性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在CKD-MB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学认为CKD-MBD的核心病机是本痿标痹,Wnt/β-catenin发病机制与本痿标痹的机制相似,均有复杂性、虚耗性、难愈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本文从中医学对本痿标痹和CKD-MBD的认识、本痿标痹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来阐述CKD-MBD的病机,并认为痿痹兼顾法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从而达到缓解CKD-MB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13.
介绍彭力平教授辨治骨痿经验。彭教授认为,骨痿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与气血亏虚相连,“瘀”贯穿疾病始终,临证将其辨证分为四型,即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肝肾、强筋骨、补气血、化瘀血,重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及“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并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反映出其辨治骨痿独到的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学习。  相似文献   

14.
痰浊为多种疾病发生的病因,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津沽名医张锡纯为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针对五脏生痰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并运用补虚开痰、平冲降逆、调畅气机等法治疗五脏痰邪,用药准确大胆,疗效显著,为后人临证施治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朱莹教授基于血中伏火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血中伏火为脾虚血少,继而气机失调、五脏失和,导致阴火内生;而FC病机本在脾胃虚弱,血亏肠燥,并与君相之火偏亢、肺失宣肃、肝失疏泄相关,与李东垣血中伏火理论契合。其治疗本病注重气机升降及津血盈亏,以甘缓益气、和血润肠为总则,重视升清降浊,斡旋气机,并灵活配合滋肾泻心、疏肝解郁等治法,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标本同治的思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徐福松教授从脏腑辨治男科疾病的经验。徐教授认为男科疾病病机以肾为中心,病机复杂,与多脏(腑)密切相关,辨治时不可只取补肾而治之,宜审证求机,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生克乘侮关系,治疗上宜多脏(腑)同调,整体治疗。其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者,重补肾阳,多脏同调,自创二地鳖甲煎方;治疗早泄者,清心固肾,敛肝健脾,用加味水陆二仙丹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者,补肾导浊,健运脾胃,创制萆菟汤;治疗男性不育症,补肾健脾,疏肝治肺,自创聚集2号方,临床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中药禀天地之气而生,采摘有相应的季节性,故有四时之气偏性,因此可通过中药来调节人体五脏阴阳升降。五行应五味,五行之间各有生克之理,故五味之间各有生克。五味入五脏实为调和五脏五行的平衡关系。中药四气五味制方原理应从阴阳五行角度出发,四气应四时之气,五脏应五行,维持脏腑之间的五行平衡关系和调理脏腑阴阳升降之势。  相似文献   

19.
以 “肝为五脏之贼”为理论基础,结合“五脏皆能不寐”的观念,总结肝脏导致失眠的先导性、病理因素的杂糅性及肝病迁延他脏、影响情志的特点,提出临证当以治肝为中心,以疏肝为主,兼以补肝、镇肝、敛肝三法联合应用;重视多脏联合辨证治疗,早期介入情志治疗,为从肝论治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脏温阳化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五脏温阳化瘀汤颗粒剂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脏温阳化瘀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