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王萍教授运用滋水涵木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多因肾气衰退,冲任亏虚,肝失濡养,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所致。治宜滋水涵木,自拟滋肾益肝方滋肾养阴,调补冲任,调和阴阳,并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同时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获得显著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 ”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从“脉痹”“血浊”论治冠心病的经验。何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浊邪阻脉、气血亏虚、五脏失常;从“洁净府”的思路通畅血脉,以“三步活血”及利湿化浊法驱邪,以调脏腑气血阴阳的方法扶正;同时结合传统中药的性味归经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选用生槐花、景天三七、茶树根、薏苡根、大狼把草、金雀根治疗冠心病,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并心房纤颤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理气活血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房纤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滋水清肝饮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2组的症状(心悸、声音嘶哑、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疗效,症状改善起效时间,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 治疗组心悸、声音嘶哑、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的总改善率分别为66.7%(34/51)、80.0%(40/50)、73.1%(38/52)、73.3%(33/45)、72.4%(34/47),优于对照组的56.4%(31/55)、62.3%(33/53)、67.3%(33/49)、61.4%(27/44)、54.2%(2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症状改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血清 FT3、FT4、TSH、TG 含量以及KPS 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滋水清肝饮能改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现代科研思路与方法对孟昭阳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收集,总结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 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频次在80次以上的为以下13味药即当归、黄芪、川芎、黄连、白芍、生地黄、酸枣仁、麦冬、肉桂、五味子、人参、寄生与水蛭;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孟教授治疗冠心病有其独特的用药规律,体现出其注重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辨证思路,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因地制宜、著立新说,与时俱进、阐发新意,认知疾病、执简驭繁,经方验法、巧用妙施,遣方用药、灵活机变五大方面阐述了吴文尧教授诊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吴老在临床辨治脾胃病的实践中,结合地域气候、社会心理、生活习惯等对人的影响,强调师古不泥,灵活运用现代诊疗技术手段结合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临证治疗不离脾胃病之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顺应肝脾之特性,处方用药灵活机变,治疗方式多样并见,中西结合、内外兼顾,重视心理疗法及防治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为脾胃病的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李锡光教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证用药经验。李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系痰浊、瘀血阻滞脉管,病机为正气虚损、气血阴阳不足。而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而言,其证型多属痰瘀阻脉、气阴两虚;治疗应以益气养阴、通龙路、调三气为法;组方用药上强调扶正与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10.
介绍屈波教授运用补阳化瘀法配合循经按摩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屈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胸阳不振,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心脉失养,脉道失荣,瘀血阻滞。治疗以振奋心阳、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饮食指导和循经按摩,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均可发生的一种慢性的病因复杂的病变,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冠心病的一个基本病理特点,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琪教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有独到见解,其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肾虚痰瘀,与五脏关系密切,其中以肾虚为根本。治疗方面善于应用补肾泄浊法,并研制了血脉通颗粒。其根据不同病机特点对血脉通颗粒进行加减,产生了血脉通系列颗粒,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入侵之处。当邪气侵犯人体或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引起脏腑病变时,均会在相应的腧穴发生病理反应。运用针刺或艾灸等作用于腧穴,可激发经气,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的治疗作用。而临床中是否准确定位腧穴,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疗效。经典的腧穴定位法包括手指同身寸、体表解剖标志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腧穴定位并非十分准确。笔者总结了另外四种定位法,包括二步定位法、穴位生物物理特性法、穴位效应特异性法、现代技术腧穴定位法,以期为今后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姚德蛟教授基于伏邪理论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经验。姚教授从伏邪致病的特点认识到癌性发热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多环节与伏邪之感邪、邪伏、发病相类似,认为癌性发热与伏邪密切相关。其提出癌性发热的病机为正虚邪恋,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临床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清虚实轻重,随证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清末孟河名医费伯雄治疗泄泻的医案医话,对费伯雄论治泄泻的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费伯雄认为泄泻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感受外邪及脏腑虚损两类,外邪有暑湿、湿热、风热之异;脏腑虚损有脾虚、肾阳亏虚、肝郁乘脾之别。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充分认识到“脾虚”及“湿盛”在泄泻发病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和中祛湿”,用药和缓,善于化裁古方,且擅以食代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对照组为7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肺养心汤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螺内酯、呋塞米、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肺养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心悸、气短、胸胁作痛)积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11%(40/47),高于对照组的63.8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悸、气短、胸胁作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补肺养心汤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98 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项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足内翻积分,改善下肢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与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