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蒋士生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蒋师认为鼓胀之病多因肝脾受损,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所致。治疗上在疏肝理气利水之同时,尤应重视实脾。其主张从脾论治鼓胀,临证多辨为气滞湿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血瘀四证,分别治以理气疏肝,利水消胀、健脾温中,行气利水、补脾温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对人的生理病理作了详细的阐述,其通过脏腑精气化精神、五脏化五志的分析,充分阐述“一气周流”理论对情志的认识,整理出癫狂相应病机治则及对应的方药,为临床治疗癫狂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元御是清代医学大家,少好医学,博览医籍,上溯岐黄,伏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书,而作《四圣心源》。本文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以图文的形式总结阐述黄氏“圆运动”观,并对“圆运动”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进行举例。此对于理解黄元御学术思想更加直观易懂,有助于引导初学者树立中医思维,理解中医“气”“阴阳”“五行”“整体观”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曹永清教授运用疏肝理气解郁法治疗肛门坠胀的经验。曹教授认为肛门坠胀多因肝郁气滞、脉络瘀阻引起,同时伴有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故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通络为主,配合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法治疗,并嘱患者调畅情志、劳逸结合,临床获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压低温三轴仪对含水合物粉细砂进行剪切试验。分别用气饱和法与水饱和法制样,实现不同水合物饱和度和围压条件的三轴剪切,并分析含水合物砂的胶结作用对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饱和度时,气饱和与水饱和试样的偏应力差别不大;高饱和度时,制样方式对偏应力的影响较显著;水饱和试样的剪胀性大于气饱和试样,剪胀性随饱和度的升高和围压的降低而增大。峰值偏应力和稳态偏应力由黏聚力和摩擦力两部分组成,水合物的存在对稳态内摩擦角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医家对煎药溶液的选择非常严格,用“流水”煮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出自《灵枢·邪客》,《医学源流论》亦记载“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金匮要略》中所载煎药用水种类繁多,且各有深意,某些方法沿用至今,如自然之水(泉水、井花水、东流水),加工之水(麻沸汤、甘澜水、浆水、泔水),酿制之水(酒、醋),动物之液(蜜、意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肛窦切开挂线合薢黄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肛窦切开挂线手术治疗,术后治疗组予薢黄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予温水坐浴。观察2组患者肛门疼痛、坠胀、瘙痒的改善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肛门疼痛、坠胀及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薢黄洗剂熏洗坐浴能明显改善肛窦炎患者经肛窦切开挂线术治疗后的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椒目泄水贴穴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湿热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湿热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椒目泄水贴穴位(神阙、中脘、关元、气海、水分、足三里)贴敷治疗,治疗周期为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腹水积分、腹围、体质量、24h尿量、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腹水积分、腹围、体质量、24h尿量、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椒目泄水贴穴位外敷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利水之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湿热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小腹围和减轻体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补内治之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肛门坠胀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肛门坠胀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对药物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聚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5篇,方剂49首,中药139味,累计用药频次501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白术等,功效以补虚、清热、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为苦、甘、辛,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挖掘出18个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涉及秦艽苍术汤、补中益气汤等。结论:中药治疗肛门坠胀以补益中气为核心,随症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之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提取长江口淤泥质潮滩水边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郭永飞 《海洋科学》2011,35(7):67-70
以长江口九段沙作为研究区,通过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潮沟形成的破碎带,然后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去除高悬浮泥沙以及其他细节等高频信息,进行了水边线信息提取研究,最后采用基于连通性边缘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水边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是淤泥质潮滩水边线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之...  相似文献   

11.
将水泥土和周围土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化学分析试验得到了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从腐蚀离子干预水化反应进程和分解水化产物两个过程揭示了海相软土场地水泥土劣化机理。Ca^2+由水泥土向土体中扩散,Mg^2+、SO42^-及Cl^-从土体向水泥土扩散;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Ca^2+不断生成,水泥土中足够多的Ca^2+是保证水化反应进行并维持水化产物稳定的必要条件,Ca^2+不断向土体扩散是水泥土劣化的原因之一;水泥土内部的SO42^-及Cl^-在浓度较低(分别低于9和15 g/L)时有利于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浓度较高时则导致水泥土发生胀裂;水泥土中Mg^2+的存在会阻碍水化产物的生成并分解水化产物,但浓度较低(低于3 g/L)时,影响不明显;土体中Mg^2+、SO42^-及Cl^-浓度高于水泥土中的浓度,在水泥土表层与水化产物反应生成胶结性差及膨胀性高的物质,促使水泥土劣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曾娟妮教授治疗肛门坠胀的经验。曾教授认为肛门坠胀并非孤立存在,其发生与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病性分虚实两端,应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实证以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兼见肝气郁结)多见,虚证以脾虚气陷为主。对肛门坠胀的诊疗主张因人制宜,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湿热下注者治以清热利湿,气滞血瘀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脾虚气陷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分别选用经验方葛根败酱方、柴胡疏肝散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熏洗坐浴、保留灌肠、情志调节等疗法,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范军副主任医师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经验。范军遵循张大宁教授所创之“肾虚血瘀论”,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水湿痰饮及浊毒蕴结为主,日久累及络脉,形成“微型癥瘕”,可出现膀胱气化不利。临床治疗遵补肾活血之原则,采用温补脾肾、化瘀软坚消癥、祛湿降浊等法,兼调理肺气、固摄肾精,并随症加减,对延缓疾病进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梁凤鸣教授针药并用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经验。梁教授采针之双向调节以治标,药之灵机多变以治本,在临床上形成了独特的针药并用体系。根据上睑下垂的病机进行辨证:脾土素虚,风木相乘之证;君相失安,煎灼脾土之证;土不制水,水土失司之证。针用六法,法于临床:二龙戏珠、喜鹊登梅、金钩钓鱼、白蛇吐信、怪蟒翻身、老驴拉磨。药有主方,方中有变:主方采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风邪偏重者,酌加荆芥、防风、僵蚕、蝉蜕等;水邪偏重者,酌加茯苓、白术、泽泻、白芍;火邪偏重者,酌加栀子、牡丹皮、赤芍、夏枯草;虚损偏重者,酌加枸杞子、茺蔚子、菟丝子、丹参、郁金。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2 例SCI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排尿困难、淋漓不净、小腹坠胀、尿频尿急),以及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28/31),对照组为67.74%(21/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尿困难、淋漓不尽、小腹坠胀、尿频尿急评分均下降,且残余尿量均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均增加,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尿潴留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恢复排尿功能,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探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有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来。  相似文献   

18.
“肝络”一词早在《本草经解》中就有记载。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分析认为,“肝络”包括肝经之络和肝脏之络两部分。其中肝经之络又称“足厥阴之别络”,是经脉的支横别出部分,与肝经的循行和分布关系密切,而肝脏之络则是与本脏密切相关的络脉。本文通过对肝络的含义、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表现、诊察和治疗等方面的论述,总结了肝络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今后肝络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定祥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思想运用中医药治疗下肢水肿水瘀互结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医圣张仲景曾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思想,为水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临床自拟活血利水汤从血、气、水论治,随症加减,取得良效,并附典型案例1则,以期对下肢难治性水液代谢障碍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逐水散穴位贴敷合艾灸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癌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50例。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逐水散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腹水疗效、生活质量疗效、肿瘤进展情况、体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胸腹水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2组和对照1组的缓解率(CR+PR)分别为44.90%、20.00%和8.16%,总有效率分别为(CR+PR+SD)为81.63%、80.00%、48.98%,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2组均较对照1组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肿瘤进展情况、体质量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水散穴位贴敷合艾灸治疗对减少胸腹水、改善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阻止病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