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朱莹教授基于血中伏火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血中伏火为脾虚血少,继而气机失调、五脏失和,导致阴火内生;而FC病机本在脾胃虚弱,血亏肠燥,并与君相之火偏亢、肺失宣肃、肝失疏泄相关,与李东垣血中伏火理论契合。其治疗本病注重气机升降及津血盈亏,以甘缓益气、和血润肠为总则,重视升清降浊,斡旋气机,并灵活配合滋肾泻心、疏肝解郁等治法,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标本同治的思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涉及各个篇章,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义者更广。通读全书发现唐氏之义,可知小柴胡汤不仅为少阳病主方,因其通达三焦阳气故加化瘀之品可散三焦腠理瘀血;因其达木郁故可解郁热、行结气,以清化内郁之相火;因其通上焦津液、展布气机,故加宣发卫气之药,可解血家表证而无伤津动血之患。  相似文献   

3.
介绍郭利华主任医师治疗肿瘤之郁证经验。郭教授认为,郁证是肿瘤发生、发展、恶化的重要内因之一,也是大多数肿瘤患者易产生的症状,所以郁证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肿瘤的转归。而肝郁脾虚证不仅是肿瘤常见的证型,亦是郁证最关键的证型及影响因素。故肿瘤之郁证以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在抗肿瘤的同时要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要治法,以疏调汤合越鞠丸加减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杜武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的经验。杜教授认为“气-形-神”与疾病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气郁则乱。其指出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根于脾肾,变于肝”,气机失调、冲任亏虚是其主要病机,故以平衡气之升降出入、滋补肝肾冲任之亏虚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用药遵循《内经》“木郁达之”“虚者补之”的要旨,以调畅气机法为基础,先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再针对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滋补肝肾、调和冲任之法治之,做到形神共调、动静互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徐健众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痞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胃痞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中焦不利,气机壅滞,升降失调为病机要点,病位在脾胃,与肝、肺、肾皆相关。其指出治疗胃痞应重视全身脏腑经络气机整体调节,首要理气补脾复运,以健脾益气为本,气机调畅为要,辅调肝肺,佐以补肾为核心,亦不可忽视气血津液并重,阴阳寒热兼调。其结合临床经验自拟验方八仙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酒、熟蜜组成。升降散虽是治疗温病之方,但谨守因郁致火之病机,其用药特点以清、透为主,适用于气机升降失调,郁热外出不畅之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心沁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焦虑症经验。李教授认为素体阳虚为本病发病基础,脾胃虚弱、神失所养、气机失衡乃病机关键所在,病位在心、肝、脾,继而提出“阳为神之母,神为阳之用”“阳不足则鬼神扰之”“治疗当以脾为重”等理论;治疗上遵循扶阳健脾、理气调神的治则,采用针刺调气、安神,运用中药从阳入手,以扶阳之弱、开阳之路、益阳之源,并配合隔药灸脐、督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滕晶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郁闷不舒型中风急性期的经验。滕教授从情志角度论治中风病,提出“情志伏邪说”,认为心理紊乱状态是产生情志伏邪的基础,情志伏邪为中风发病的本质病因,郁闷不舒状态是本病最常见的心理紊乱状态。中风急性期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当祛邪通阳、宣畅气机,并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郁闷不舒型中风急性期之上焦气机郁闭者,可行气活血、化痰清热,使气机宣通、情志舒畅,症状缓解。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雷磊教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经验。雷教授认为肾精亏虚是绝经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气机失调是其重要病因,日久可继发痰浊、瘀血致病之变,造成围绝经期证候复杂和病情缠绵难愈。因而雷教授治疗上常从补益肾精、调和气机论治,临床擅用更年方随症加减,并根据患者激素水平,联合芬吗通替代治疗,中西并用,配以呼吸吐纳法和穴位按压等多种治疗方法数管齐下,进而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平衡,改善卵巢功能,帮助患者安稳度过绝经期。  相似文献   

10.
介绍梁君昭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梁教授认为,失眠首责之阴阳不相顺接,其治疗特色包括辨盛羸之体,分虚实两端;重望鼻平脉,思方药之法;法阴阳之剂,分昼夜之方。强调临证需谨察病机,明辨明阳,四诊结合,通畅气机,临床常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贺泽龙教授运用益气升清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经验。贺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邪气、饮食内伤,情志失调、形神失养,其主要病机为五脏虚损、气机失调、清阳不升;临证确立益气升清为治疗大法,重在温补五脏,升清开郁,身心同治,通过补脾益气,兼顾他脏,调节五脏六腑之气机,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神气同调,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郭俊杰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郭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失调是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病机,肝、肺两脏在气机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故以运脾、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治疗上从脾、肝、肺三脏入手,通过辛开苦降、疏肝补脾、宣降肺气等法来恢复人体气机流转,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总结袁长津教授治疗胃痛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胃痛之病机包括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包括寒邪阻胃、气机郁滞;不荣则痛主要为心脾两虚。治疗上善于多方合用以治疗胃痛,针对寒邪阻胃为主的胃痛,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良附丸合丹参饮加减;气机郁滞为主的胃痛予小柴胡汤合越鞠丸加减;心脾两虚为主的胃痛,予归脾汤加减。  相似文献   

14.
“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是肝之生理特性,对人体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肝藏血”是寐寤的物质基础。肝血充则寐深,肝阳生则魂精。将军之性能够主导协调人全身的气血运行,使肝主疏泄、藏血等生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人体保持健康和谐稳定的状态。谋虑太过,耗伤肝阴血或将军之气太过,肝阳亢盛、气机不畅是不寐的重要根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功能正常是良好睡眠的基础。肝气机条达、藏血充沛,是各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人体昼精夜瞑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阴火理论对癌因性疲乏(CRF)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脾胃虚弱为CRF的发病基础,阴火上乘,气火失调为其中心环节,阴火夹湿、痰、瘀为其病进之由。治疗CRF初期重在补脾胃、升清阳、调气机,中末期法当补脾胃、升清阳、调气机、泻阴火,且活血化瘀、除痰祛湿应贯穿疾病治疗之始终。阴火理论为阐释CRF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理论,为有效干预CRF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提壶揭盖”法最早由朱丹溪提出,是一种立足于整体观并应用援物比类、直觉顿悟等思维而创立的一种深层次的治本之法。人身诸窍气机相互影响,临证论治时,启一官窍之郁闭可疏通另一官窍之气机,反之塞盖可止流。本法可应用于癃闭、水肿、臌胀、便秘、痢疾、霍乱、闭经、强中、缺乳、遗精、遗尿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尚可启发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刘常春老中医治疗吐血经验。刘老认为吐血有虚实之分,与嗜食醇酒厚味、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损伤有关,引起吐血的病因虽复杂,但其病机主要关乎火热偏盛致迫血妄行、虚失摄致血溢脉外。治疗须辨明轻重虚实,分别以止血、化瘀、宁血及补虚为治疗大法。以1例病案为佐证,以期提供救治吐血急症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熊之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机为水湿之邪蕴藉肠道,伤及脾胃,局部肠络气血壅滞不通,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水湿之邪并走肠间。治疗上常以通立法,着重于芳香化浊、调畅气机,中医证型以大肠湿热、脾气虚弱多见,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李忠仁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经验。李教授认为干眼的病机为过劳耗伤肝血,以致化泪无源,血虚气弱,津液不能随气上承于目。其采用远近结合、整体调节的思路进行选穴,在养肝血、畅气机的基础上重视治鼻,巧用效穴“泪腺穴”“新吾穴”,同时注重未病先防,以调神为先,常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