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产后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产后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2组取穴相同。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腰围、臀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5/35),对照组为88.6%(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值、腰围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臀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的改善程度明显,可获得理想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Wt)、腰围(WC)、腹围(AC)、臀围(H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t、WC、AC、HC、WHR、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对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体质量、腰围、腹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5.
介绍赵瑞成教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经验。赵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单纯性肥胖以脾虚湿阻型多见,总属本虚标实之候,病位在脾,治疗上多以健脾燥湿为主,随症加减,方用胃苓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将110 例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4 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2组患者若伴有器质性疾病或症状较重者则予以对症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躯体症状群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49/56),对照组为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主症(反酸烧心、胃胀)评分、中医次症评分、躯体症状群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口疮评分及对照组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介绍吴滇教授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肠上皮内瘤变的经验。吴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和内镜病理报告确诊疾病,在治疗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配伍丹参、川芎等品以活血化瘀;三叶青、南方红豆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苏木等清热解毒、抗肿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湿困型鼻鼽豚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只SPF级豚鼠,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采用零度水交替动物油灌胃联合水中站立制备脾虚湿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只)、西药治疗组(氯雷他定,1 mL/0.1 kg)、中药治疗组(参苓白术散加减,1 mL/0.1 kg),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只)。分组干预后通过行为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评价各组豚鼠的症状、鼻黏膜组织形态学、鼻黏膜相关因子[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及白细胞介素-4(IL-4)]及血清相关因子[IL-4、白细胞介素-5(IL-5) 及白细胞介素-17(IL-17) ]水平。结果: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示出显著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组织学损伤,鼻黏膜Eotaxin、MBP及IL-4水平升高(P<0.05),血清IL-4、IL-5 及IL-17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在行为学评分和组织形态学上均明显改善,鼻黏膜Eotaxin、MBP、IL-4水平及血清IL-4、IL-5、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湿困型豚鼠鼻黏膜结构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对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7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90例。对照1组采用饮食调护干预,对照2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联用饮食调护干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和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85/90),对照1组为71.11%(64/90),对照2组为84.44%(76/90),其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LEP、ADP、Ins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能够有效降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均于每月经行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7 d,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头痛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护肝、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58/6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化痰法对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6 例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祛湿化痰法组方的中药汤剂,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肥胖评价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2组肥胖评价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祛湿化痰法治疗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减轻体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智安神汤治疗老年性痴呆肾虚髓减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益智安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智安神汤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性痴呆肾虚髓减证患者的症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疗效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胶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神通督温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与对照组(29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循经感传者26 例,无循经感传者4 例。结论:温针灸治疗可提高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