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肾病为临床反复发作的疾病之一,具有隐匿起病、隐匿进展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慢性肾病与伏邪致病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组方可基于伏邪理论,一则重用补益药以补正虚;二则运用祛风药、祛湿药祛除外邪;并可配伍活血化瘀药、虫类药以活血化瘀、通达经络。由此诸药相配,正虚得补,外邪得祛,血脉畅通,有助于降低肾损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治疗胃癌的药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发表的采用方剂治疗胃癌临床疗效确切的文献,提取元数据建立“胃癌方剂数据库”,统计药对配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176首,得到药对4381对,经2检验,有90对药对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核心药对;核心药对的功效配伍规律为:补虚药、利水消肿药之间及与理气药、清热解毒药、消食药、温化寒痰药、化湿药、破血消癥药之间的相互配伍是胃癌治疗的特色配伍。结论:通过分析核心药对的功效配伍,构建药对功效配伍的网络关系图,梳理得到药对配伍特色、特色配伍及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傅青主女科》理气药配伍应用于带下、血崩、调经、种子、妊娠、产后等各症之中。傅氏在其疾病治疗中注重气血的调理,妇人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气机调畅,血海充盈则病自去。肝郁者,配以理气药,疏肝解郁又兼护肝血;湿邪为患者,配以理气药,气行则湿化;清热药配伍理气药,热毒得以解散;活血祛瘀药配伍理气药,气行则血行;补益药中配伍理气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4.
介绍周世杰老中医运用药对诊治喉科疾病的经验。周老认为喉科疾病初期、急性期多为火邪作祟,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致病因素以风、火、痰、热为主,病性属实;缓解期及后期病性多虚实夹杂,包含气滞血瘀、肺肾阴虚、中气亏虚等。其治疗喉科疾病,在辨证选方基础上善用药对,以加强疗效。其常用药对有七对,如利咽疗喉药对:六角仙、卤地菊;清利湿热药对:黄蜀葵、积雪草;清热祛痰药对:胆南星、天竺黄;软坚散结药对:生牡蛎、海浮石;宣通鼻窍药对:鹅不食草、细辛;扶正补虚药对:仙鹤草、淫羊藿;解毒疗疮药对:连翘、马勃。临床应用药对治疗喉科疾病,疗效肯定,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史哲新教授采用温阳通络法治疗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经验。史教授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肾虚精亏,正气不足,痰瘀毒蕴结体内,加之药毒攻伐,损伤脾胃而致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气血无力,营卫阻滞,肌肤、经脉、肌肉失于濡养,最终导致肢体麻木、疼痛、乏力;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阳虚寒凝,瘀血阻络。临床治疗采用补肾温阳、活血通络法,选用辛温药如桂枝、附子等,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等,藤类药如首乌藤、络石藤等,随症加减。同时善用中药药对,以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功,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2d。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3组均隔天治疗1次,1周治疗3次,治疗5周后,根据WOMAC量表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WOMAC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虚寒型膝关节炎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周恩超教授运用膏方干预城市中青年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的临床经验。周教授认为城市中青年非体力劳动者人群中的亚健康者往往具有脾肾不足、肝气不疏、血络失和的病机特点,而膏方是中医传统剂型,起效和缓,尤其适合于亚健康者进行调补。但膏方药量多而味杂,应统筹开方,遵循一定法度。其应用膏方,遵循补肾药为君、健脾药为臣、疏肝和络药为佐使的组方原则,对亚健康状态者进行调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透骨药灸治疗海军飞行员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颈肩腰腿痛就诊的海军飞行员患者72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定向透药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骨药灸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83.33%(3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透骨药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血瘀寒凝型筋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瘀寒凝型筋骨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内服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筋骨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干预,观察组予以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2组均治疗20d,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30/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介绍蒋士生教授运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蒋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擅于运用黄连,认为黄连一药具有清热燥湿、除满消痞、厚肠止泻、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中焦脾胃虚热证。其临证细查舌脉象,把握黄连用量,并灵活配伍,善用药对,如黄连配党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干姜、黄连配木香等,其通过病证结合、辨证配伍,将黄连用于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附典型病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握力指数、Mayo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网球肘疗效优于封闭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虞鹤鸣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虞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治疗倡导肝脾肾同治,组方用药擅用泽泻、白术,钩藤、菊花,天麻、山茱萸,煨葛根、川芎等药对,强调结合膏方进行整体调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七珠展筋丹揉药加温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测定,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3%(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患者11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治愈率为51.72%(30/58),对照组分别为74.14%(43/58)、37.93%(22/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NIH-CPSI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隔药灸合针刺干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隔药灸合针刺干预。干预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盗汗)及心律异常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