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中医症状分布及中药使用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2篇,处方112首,中药213味。中医症状273个,频次≥10次的症状中排前5位的依次为:眼睑下垂、乏力、纳差、复视、大便溏。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有21味,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高频中药分为10类功效,排前3位的为解表、补气、补阳。中药四气以温性为主,平、寒性次之;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中心药物为黄芪、白术、当归、甘草、升麻、柴胡;四周的药物中体现了不同证型的加减用药。聚类分析提取到核心组合10组。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是以脾胃虚弱证为主的乏力、纳差、便溏等症状,涉及肝肾,并兼有痰瘀相关症状,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辅以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息风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药治疗STC的中药组方,运用SPSS 20.0与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及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27篇文献,有效处方130首,使用中药112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4味,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中药为白术、当归、黄芪,中药归类主要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大肠经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成9类;通过因子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为9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两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与枳壳;三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当归与麻子仁+肉苁蓉;四味药药对主要为白术与升麻+肉苁蓉+当归、白术与枳实+肉苁蓉+当归。结论:中药治疗STC应当注重补益气血,并兼顾滋阴润肠、散寒行气之法,从而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核心处方。方法:以“中药”“中医”“多发性硬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处方药物并建立Excel数据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6篇,包含214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9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其次是当归、白术、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寒性,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由黄芪、当归、白术、白芍、川芎、党参等药物组合而成。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处方,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复方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类为主,佐以清热解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类,可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拟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24例。3组均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空白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3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为91.67%(22/24)、79.17%(19/24)、45.83%(11/2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3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能缓解CSA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F88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辨证分成3组各30例,治疗1组(中气不足型)、治疗2组(胆胃郁热型)、治疗3组(肝气犯胃型)分别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另取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合莫沙比利胶囊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3%,治疗2组为96.7%,治疗3组为93.3%,均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3组治疗组治疗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文献中的经验方,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纳入方剂和相关证型进行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6首方剂,对其中的药物及证型进行分析后,发现核心组合10首,形成新方组合5首。结论:慢性肾衰竭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兼以浊毒、血瘀,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化湿降浊为主。“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于中医传承及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仍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样本量与研究方法、年度发文量、抑郁症程度和中医证型、治疗方法、作者发文量、学位论文所在机构、基金项目、对照组应用西药情况以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4篇,文献样本量偏小;应用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有206篇(88.03%),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为31篇;大多数研究未明确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特定人群以女性居多;中医证型中研究最多的为肝气郁结证;治疗方法以针灸法、中医综合疗法和中西医综合疗法为主;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公开发表学位论文的大学中基本形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核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对照组选用西药以氟西汀应用最多;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符合研究主题。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案呈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当归四逆汤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3年3月13日收录的有关当归四逆汤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合并去重,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知识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60篇,涉及期刊375种,其中《新中医》发文最高;涉及作者2692位,其中作者发文最高的为赵国平;涉及机构578家,其中发文机构最多的是广东省中医院。结论:当归四逆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及中医药疗法的联合研究。临床研究的应用及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药效成分及治疗通路来阐明作用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改良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共1608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813例,对照组7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RR=1.23,95% CI(1.15,1.31),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33,95% CI(1.24,1.41),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SMD=-0.94,95% CI(-1.20,-0.68),P<0.00001]、平均心室率[MD=-6.69,95% CI(-9.12,-4.26),P<0.00001]、左心房内径[MD=-1.21,95% CI(-2.39,-0.02),P=0.05]、安全性[RR=0.52,95% CI(0.28,0.95),P=0.0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可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不高,尚需开展设计严谨、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文献,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聚类等。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处方103首,中药197味。频次≥20次的中药有18味,排前10位的依次为葶苈子、茯苓、白术、黄芪、大枣、甘草、泽泻、桂枝、半夏、薏苡仁。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补虚、利水渗湿、化痰止咳平喘。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组合有37组,排前4位的依次为茯苓-葶苈子、白术-茯苓、茯苓-黄芪、大枣-葶苈子。支持度≥25%的核心药物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葶苈子、大枣、桂枝、泽泻。中药聚类分析提取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多属晚期,以气血阴阳俱虚为本,饮停胸胁为标,病机多虚实夹杂。中医药治疗此病多以甘温益气补虚治本,苦寒泻肺利水治标,同时兼以温阳化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生血通便颗粒口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对2组治疗前后便秘情况(包括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定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排便无力、面色少华、乏力懒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通便颗粒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可明显改善便秘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中医体质学研究肿瘤疾病的文献,总结肿瘤疾病在中医体质学上的特征与规律,并探讨中医体质学在肿瘤疾病方面的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2000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医体质学研究肿瘤疾病的文献为资料来源,对纳入文献采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9篇,其数量于2017年增长最快;其研究领域以乳腺癌为最多;其研究要素以预后因素与证治分型为主;其体质中以气虚型体质与肿瘤疾病的发病最为相关。结论:中医体质学在提高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麦粒灸治疗。比较 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MT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临床疗效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MTL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晚期肿瘤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体力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24/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在治疗晚期癌性发热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涉及五苓散及其类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提取药物组成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共85篇文献纳入研究,加味类别多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加味药物多见于黄芪、丹参、大腹皮、鳖甲等12味中药。用药配伍规律中以丹参-黄芪、大腹皮-黄芪、鳖甲-丹参常见。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肝硬化血瘀、水停、气滞等病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养血颗粒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缺损(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科养血颗粒,连服2周,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行经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经期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经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71.43%(25/3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35/35)、94.29%(33/35);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均缩短、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妇科养血颗粒可有效缩短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的行经时间,明显改善其临床证候,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中文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23年4月12日所发表的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Stata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7篇,涉及中药方剂7首,患者2490 例。网状Meta分析显示,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的总有效率方面,SUCRA值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甲钴胺片+补阳还五汤、甲钴胺片+当归四逆汤、甲钴胺片+黄芪桂枝五物汤;腓总神经感觉方面、运动传导速度方面,SUCRA值排名前两位的均为甲钴胺片+黄芪桂枝五物汤、甲钴胺片+当归四逆汤。结论: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片能有效提高DPN临床综合疗效。其中补阳还五汤疗效最好,黄芪桂枝五物汤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最佳,当归四逆汤介于两者之间,整体治疗作用最为均衡。  相似文献   

20.
介绍蓝青强教授运用扶正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蓝教授认为正虚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关键,主张培补正气的治疗原则,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临床常选太子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