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学生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就业意愿,为医养结合机构培育高质量中医医养结合人才及医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湖南中医药大学300名中医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2检验单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中医院校学生对医养结合机构就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中医院校学生对医养结合行业就业最大因素为薪酬待遇、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环境。结论:发挥中医药优势,培育中医药医养结合人才;医养结合机构应加强宣传,增加医养结合职业认同感;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高中医药医养人才福利,吸引更多中医药学生从事医养结合服务职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接当代老年群体需求,探讨新时代医养结合机构中医健康服务标准。方法:基于现有相关国家、地级市中医健康服务规范,综合高影响因子文献中老年群体中医健康服务需求,初步形成养老机构中医健康服务标准,并制定专家咨询表,便利抽样选取10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后期开展专家论证会,吸纳相关建议修改后形成最终标准。结果:第一、二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70、0.831,均高于0.80,表明专家权威性高。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W)为0.200、0.561(P<0.01)。专家论证会后最终确定一级指标4个,即机构管理、工作人员资质、中医健康服务内容与要求、中医健康服务设置规范。结论:该服务标准有可信性及可靠性,可为设有中医健康服务板块的医养结合机构中医服务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握力指数、Mayo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网球肘疗效优于封闭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穴位贴敷、中药灌肠、中药热庵包、贴膏等对肝癌患者实施治疗,对癌性疼痛、腹胀、黄疸、肝性脑病、便秘、发热等症状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疼痛评分表、生存质量评分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评价治疗与护理结果。结果:患者对我院护理人员及制度总体较为满意,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与护理前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能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序贯瑶药硬膏敷脐并结合优质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序贯瑶药硬膏敷脐治疗及相应的优质护理。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3.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及2组IBDQ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10.0%,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序贯瑶药硬膏敷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结合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医疗环境需要跨学科中医护理,跨学科中医护理则必须透过跨学科团队护理的教导和学习。有效的跨学科中医护理能使得医疗专业人员具备察觉患者整合护理需求的能力,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目标,执行中医护理。然而目前的跨学科中医护理面临许多挑战,包含缺乏跨学科中医护理认知、医疗职场文化的藩篱、缺乏学校教育、学术或医疗机构支持度不佳。本文建议可行的推动策略有:提升跨学科中医护理的认知与重视、营造和谐的医疗职场文化、消除学校教育障碍和鼓励学术或医疗机构支持。由专业认知、职场文化、学校教育及机构支持等层面着手,透过教育与临床的领导者共同合作,提供所需的资源与持续的专业训练,使得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尊重及沟通,进而有效推广跨学科中医护理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最终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2组Hp清除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Hp根除率观察组为85.29%(29/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8.24%(3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嗳气、上腹痛、纳差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临床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及附件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虽对Hp根除效果不明显,但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护理学院兼职教师,通过问卷星线上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和0.011,P<0.01],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8和1.000,P<0.01)。结论:心理契约在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中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措施满足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欧严  凌俐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35(10):105-106
目的:观察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对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予以药物降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可有效降低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 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情志护理、艾灸、中药热奄包药熨、中医辨证分期饮食指导,并配合中医推拿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分别于术后第2、5、7天观察2组疼痛、腹胀及便秘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7天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腹胀及便秘评分均低于术后第2天,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医贴敷疗法在基层临床应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更好地推广及服务民众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与春播平台合作的全国31个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2810名基层医师临床使用消肿止痛贴贴敷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2705份。贴敷疗法在基层临床中使用比例为46.82%,最常使用的贴敷治疗方案是单纯使用贴敷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尤其是儿科常见病,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使用贴敷疗法较多,排前2位的优势病种为腹泻和小儿感冒,94.67%的医师采用的贴敷方式为加中药细粉贴敷。80%以上的基层医师认为贴敷疗法在基层临床的总体优势是毒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疗效好。结论:贴敷疗法在基层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获得了广大基层医师的认可,但是贴敷疗法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阻碍了这种疗法在基层医疗的推广和传播,进一步优化贴敷治疗方案,有利于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中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基层临床疗效的提高及医疗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PEF、FEVsub>1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现代中医文献,对搜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脑出血后脑水肿用药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频数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常用药有大黄、水蛭、三七、石菖蒲、泽泻等35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清热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提示血瘀、湿热、腑实、肝风、水湿内停是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病机。因子分析得到12个公因子,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病机有瘀血内阻、水湿内停,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以及瘀血阻络、痰热腑实等。结论:本研究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中药熨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周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内容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药棒护理技术。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测评2组上肢痉挛程度,根据ASHWORTH评分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ASHWORTH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1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予中药敷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予盐包热熨干预。观察3组患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胃肠道反应的有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从输液耗费的时间、输液过程的不良反应、输液治疗依从性、人文关怀、舒适度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为8.3%(5/60),对照1组为38.3%(23/60),对照2组为25.0%(15/6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2组,对照2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能降低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推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 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中医推拿(包括补胃经、补脾经、运内八卦、捏脊、推四横纹、摩腹)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单予推拿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18/20),对照组为80.00%(1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阳虚寒凝型LDH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自拟温阳散寒方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热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68.57%(2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LDH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后自主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并评价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主排便次数增加,Bristol粪便性状改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显示,患者更倾向于穴位按摩,艾灸疗法次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便秘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