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闫雪洁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闫雪洁主任医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错综相连,但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机为脾胃虚弱,外邪内陷,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治疗以健脾和胃、清润通降为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湿热阻胃证、寒热错杂证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其于临床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脾胃同治、肝脾(胃)同治、心脾同治、心肝同治等法治疗本病。脾胃同治拟定健脾和胃法、补脾和胃法、醒脾和胃法;肝脾同治拟定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清肝泻胃法;心脾同治拟定养心补脾、安神定志法;心肝同治拟定清心泻肝法、养肝安神法。并列举了每种治法的常用药物和药对。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延萍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经验。李教授认为FD病位虽在胃,但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肝虚、肝火为致病关键,病程日久,病入胃络而多痰多瘀,故在治疗上应强胃健脾调气机,补肝疏肝和胃气,平调寒热和阴阳,祛湿活血并通络。临证采用药对升降理气,多用花类药疏泄肝气,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平调寒热,以芳香化浊之品祛中焦湿浊,选用虫类药涤痰化瘀通络。并附验案1 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陆为民教授治疗痞满的经验。陆教授认为痞满本质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发病基础,食积、痰饮、湿热、瘀血为诱因。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陆教授提出顾护脾胃、平和体质、平衡饮食为先;升降脾胃、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本;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临证化裁为法治疗痞满,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孔艾灸盒与隔药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脾胃虚寒型FD患者9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予以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孔艾灸盒治疗。比较2组的胃肠激素水平、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42/49),高于对照组的67.35%(33/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激素水平、N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隔药饼灸能缓解脾胃虚寒型FD患者相关症状和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FD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予以足三里穴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中医症状积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FD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总结谢军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主要病机为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同时有正虚、瘀滞、痰浊、毒郁等兼证,治疗以辛开苦降法为根本大法,根据兼证佐以扶正、化瘀、消痰、解毒之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朱教授治疗脾胃病多从“气机升降失常、升清降浊失职”入手,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运用健脾理气、化痰祛湿之法,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遵循辨证辨病、中西药健运、生活情志养护3个步骤。诊疗思路清晰,切中病机,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学“痞满”等范畴,其发病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而将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称为脑肠轴,其中脑肠肽控制着胃肠道的运动、分泌、血流及能量的转运,并把胃肠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联系起来。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关系密切,而肝、脾的发病也均与情志因素相关,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利,从而使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发为FD。而肝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通过中枢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调节相关脏腑功能。因此,情志应激因素能引发脑肠轴的神经免疫和内分泌反应异常,调肝运脾法能通过调节脑肠轴上多种脑肠肽、神经递质、激素及免疫因子的变化而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定,从而达到治疗F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郑祖峰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中焦脾胃为枢纽治疗带下病的经验。郑教授认为带下病是由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忧思过甚、房劳过度等因素,以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常,故从补益中气和驱除湿邪两方面着手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永成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不寐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体衰、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使得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治疗主张以调理脾胃为主要原则,分别治以导食积、畅肝郁,清痰热、安心神,健脾气、濡心血,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麦粒灸治疗。比较 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MT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临床疗效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MTL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阳化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气滞型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通阳化气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阳化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F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郭俊杰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郭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失调是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病机,肝、肺两脏在气机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故以运脾、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治疗上从脾、肝、肺三脏入手,通过辛开苦降、疏肝补脾、宣降肺气等法来恢复人体气机流转,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气机不调为本,常伴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应重视四诊合参,做到审因求证、审证论治,以疏肝健脾和胃、补肾理血理气、润肠行气通便等平和之品使脾胃气机升降如常,肝脾气血调和如故。同时也强调疾病预防、饮食习惯及心理调护的重要性,并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现代文献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案评估,完善具有证据推荐强度的针灸治疗方案,便于临床医师在临证治疗时有据可循。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方式,检索中文数据库1996~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果: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取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最多;排名前3位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天枢、公孙;特定穴选取以下合穴、合穴及背俞穴最佳。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良好疗效与循经取穴及相关经络特定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搜索有关艽龙胶囊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参照 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s,744 例患者。1)总有效率:单用艽龙胶囊治疗FD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RR=1.19,95%CI(1.01,1.39),P=0.04];艽龙胶囊联合西药治疗FD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OR=3.39,95%CI(1.36,8.42),P=0.009]。2)症状总积分:单用艽龙胶囊治疗FD在改善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西药治疗[MD=1.28,95%CI(0.07,2.50),P=0.04]。3)主要症状积分:艽龙胶囊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烧灼、口干口苦等主要症状积分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P<0.01)。4)胃排空时间:单用艽龙胶囊及单用西药均可减少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5,95%CI(-14.06,13.16),P=0.95]。5)不良反应:8篇文献均报告不良反应情况,症状多为胃肠道症状。结论:艽龙胶囊或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肝胃郁热型FD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该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RCT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