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徐基平教授治疗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辨证思维及经验。徐教授认为,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主要病机为药毒(化学药物)损伤脾胃所致。临床分实证、虚证、虚实寒热错杂证,包括痰湿困脾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胃阴亏虚型、脾胃阳虚型、寒热错杂型、虚实夹杂型,针对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取得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和法”属于中医治则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在中医辨证治疗中的体现,为其提供了辨病辨证思路,并指导临床用药。现代中医“和法”,多侧重于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半表半里、脏腑气血失和、寒热往来、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栗锦迁教授治疗郁证的经验。认为郁证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进而痰浊内扰,扰乱心神。主张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以达疏泄、健脾胃、清火热、和气血为基本治疗原则。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化裁治疗抑郁症,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强调治疗郁证要注意分清虚实,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传承其学术经验。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线上图书馆中的读秀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收集整理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处方220首,涉及中药.213味,总用药频次2513次,用药以补气、收敛、补阳为主,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味,主归肾、脾经。根据病机分证论治,下元虚寒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乌药、覆盆子、补骨脂、石菖蒲、茯苓;肺脾气虚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心肾不交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山药、山茱萸、茯苓;肝经湿热证的高频用药为柴胡、黄芩、生地黄、甘草。基于平台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0条,得出新方10首。结论:治疗小儿遗尿症,现代名中医重视脏腑辨证和虚实辨证,虚证温补肾阳,多选用益智仁和桑螵蛸温肾止遗;实证则喜用柴胡、黄芩疏肝清热。  相似文献   

7.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周亚平主任中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经验。免疫性不孕中医辨证总属本虚标实证,体虚以肾虚、气血不足为主,邪实以瘀血、痰湿、湿热多见,治疗宜扶正祛邪。同时根据患者抗体不同而给予不同方药治疗,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确立其中医证候,以指导辨证治疗。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乳腺专科行辅助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34例,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行聚类统计分析,探究其所属证候。结果:该类患者证候群聚为两类时表现为气血两虚证和脾肾亏虚证;对聚类结果再截取为一类时表现为气虚证。结论: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急症的证型为气虚证,参考《中医量化诊断》后认为,该气虚证为气虚之至极证候。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三焦辨证是中医学常见的辨证方法,也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之一,具有丰富的津液保护辨证特色,但在干眼的治疗中却应用较少。中医学认为干眼的发生、发展与津液代谢有关,具体表现为津液生成障碍和津液传输障碍。本文总结干眼发病的病机特点,以三焦辨证理论为纲领,以津液代谢为核心,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角度将干眼进行分型,以此辨证。本文辨治干眼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将三焦理论应用于干眼治疗,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化疗后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辨证为寒热错杂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配合香砂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4%(50/51),对照组为83.67%(4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FVC、PEF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卜献春教授从气机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卜教授以气血津液辨证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临床分为初、后两期论治。初期为实证,以气郁为主,兼夹痰、瘀、火,疏肝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化痰祛瘀、泻火散结;后期为虚实夹杂证,以气虚为主,兼见心肾阴虚,补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补养心肾。其根据临床症状准确辨证,灵活用药,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栗锦迁主任医师治疗郁证的经验。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情志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栗师强调对于郁证的治疗应当以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按照病情分清郁证之气血痰火食湿郁以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16.
介绍裴正学教授治疗扁桃体炎的经验。裴教授认为本病的发作有急慢性之分,病证有虚实之别。急性发作多以实证为主,慢性发作多以虚证为主。裴教授选用养阴清肺汤和桔梗汤为基础方,并分外邪侵袭、肺肾阴虚及痰湿瘀阻3型进行辨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总结蒋士生教授辨证施治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主,病机关键是正气不固,邪毒内停。其从整体出发,以治疗脾胃和调畅气机为先,运用健脾益气养血通便法,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及《温病条辨》等中医学临床经典著作为指导,总结概括咽痛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取伤寒和温病论治咽痛的核心思维,综合运用多种辨证方法,浅析咽痛的中医治疗经验,并将咽痛这一症状的辨证治疗条理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陈兰玲教授运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临床辨证认为慢性胆囊炎以肝胆气滞证为多见,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肝脾同治,攻补兼施。并注重患者心理疏导,身心同调,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特色突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徐云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下肢水肿的经验。徐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下肢水肿中医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治疗应从扶正祛邪出发,早期以祛邪为主,晚期注重补虚,虚实夹杂者则标本兼顾,并自拟糖肾消肿方随症加减治疗,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