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从“脉痹”“血浊”论治冠心病的经验。何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浊邪阻脉、气血亏虚、五脏失常;从“洁净府”的思路通畅血脉,以“三步活血”及利湿化浊法驱邪,以调脏腑气血阴阳的方法扶正;同时结合传统中药的性味归经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选用生槐花、景天三七、茶树根、薏苡根、大狼把草、金雀根治疗冠心病,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均可发生的一种慢性的病因复杂的病变,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冠心病的一个基本病理特点,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琪教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有独到见解,其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肾虚痰瘀,与五脏关系密切,其中以肾虚为根本。治疗方面善于应用补肾泄浊法,并研制了血脉通颗粒。其根据不同病机特点对血脉通颗粒进行加减,产生了血脉通系列颗粒,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卜献春教授基于五脏气机论治代谢综合征(MS)经验。卜教授认为MS的病机主要以脏腑虚损为本,以痰、湿、浊、瘀为标,其病机变化不离五脏气机的升降失和,故论治当以调气为贵。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脾失调、痰浊内阻、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证,分别予以大柴胡汤加减、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味、归脾汤合金匮肾气丸汤方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王行宽教授基于“间者并行”理论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多由年老久病体虚、情志不调、饮食失节、劳逸失当、寒邪侵袭等所致。气虚痰瘀内阻为其主要病机,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终致“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临床上多以两者相兼为患,故以“间者并行”治之,王教授注重辨证遣方用药、分期补通兼施、兼症同治,各有侧重,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张智龙教授运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克脾,脾失健运,痰瘀内生,气血生化不足,肝无所藏,肝血不足,魂无所归,痰浊上扰及久病气血亏虚,阳不入阴所致,证多属肝郁痰瘀,临证从肝论治,因肝脾同居中焦,生理及病理关系密切,故强调培土荣木法,创立养血柔肝针法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介绍刘绪银主任医师基于“膜络一体”的膜府系统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经验。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刘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脉病”范畴。膜络一体,由三焦、膜原、腠理、膜络、玄府所构成,膜府系统壅滞不通、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脏腑经络失其充养、调节气血阴阳功能失常,使痰瘀结于膜络、气血运行不畅,是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本病临床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冲任失调6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芳香类、藤枝类、虫类药治疗,可以内外合治,疏达膜府,畅通脉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0.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李锡光教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证用药经验。李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系痰浊、瘀血阻滞脉管,病机为正气虚损、气血阴阳不足。而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而言,其证型多属痰瘀阻脉、气阴两虚;治疗应以益气养阴、通龙路、调三气为法;组方用药上强调扶正与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11.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动则生阳”理论论治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颈心综合征的发病与阳气不足、气血壅滞于颈部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脾阳耗伤、肾阳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而肾寓元阴元阳,为阳气初发之所,故真阳不足为其本,气虚血滞为其标,因此肖教授在治疗此病时以“生阳、行气、调血”为三大治则,根据“动则生阳”理论辅以运动疗法振奋阳气,增强疗效。并举临床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心脾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本病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毒、血瘀、痰浊为标,强调心、脾病变在本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者脾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二者心失所养,主血无力,两者相兼,气血瘀滞,痰浊内蕴,心脉痹阻,发为本病。临证分早、中、后三期论治,分别予银翘散加减、生脉散加减、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汤治之。同时运用自创“语言疗法”疏导情志;建议素食,以免肥甘厚味损害脾胃;鼓励适当运动,以助心、脾等脏腑阳气的生发。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张建平主任医师分经论治颈动脉斑块的经验。分析病因病机为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属本虚标实之证。拟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临床用药特点是分经论治,引经报使,常用白芷、川芎、藁本、蔓荆子等引经药;善用三七肃清血络,虫类药物搜剔经络。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赵凤林主任中医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的临床经验。赵师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虚、瘀”,以本虚标实为特征。其中本虚为气血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散瘀通脉为原则,尤以补养心气、心血为重。临床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方,配伍红花、细辛等化瘀通脉之品,制成贴剂外用,效果颇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王成荣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经验。王老认为,该病的发病病机为冲任虚瘀,治以滋养肝肾、通调冲任,临证使用自拟方“滋活汤”治疗,并重视周期论治。临近排卵期,惯用三川汤通调气血;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惯用益肾固冲汤以益肾固冲;经期以通为主,惯用三川汤活血通经。同时,王老注重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合参,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内涵、病机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机包括不荣而不通、闭塞而不通两个方面,妇科疾病多由阳明津液不足,不荣而不通所致,病机重在胃腑内伤、胃阴不足,故治疗上以补养阳明津液为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于糖尿病性心脏病范围,是糖尿病有关的心脏病变中的高发病种。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瘀血浊邪,伤及心脉;脾气亏虚,心肌失养;脾虚生痰,痰阻血瘀;脾阳不足,心阳不振;当从脾论治,包括补脾健胃,强升清降浊之功;养脾之气血,强肌肉之力;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培养脾阳,强心阳之本。临床对应选择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八珍汤合二陈汤、理中丸加桂枝,并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