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元御是清代医学大家,少好医学,博览医籍,上溯岐黄,伏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书,而作《四圣心源》。本文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以图文的形式总结阐述黄氏“圆运动”观,并对“圆运动”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进行举例。此对于理解黄元御学术思想更加直观易懂,有助于引导初学者树立中医思维,理解中医“气”“阴阳”“五行”“整体观”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古有明训:“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谨守病机的“辨证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等核心理念,既可用于临床救死扶伤,亦可用于国家施政谋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诸多重要讲话中多次熔铸中医观用于治国理政,尤其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反腐败应扶正祛邪,不能养痈遗患”,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可见,中医文化中的诸多理论与廉政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相融相通。为此,本刊特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一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本刊主编秦裕辉教授撰写“弘扬中医文化精髓、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经验。朱教授治疗痤疮强调中医整体观,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善用火针针刺、中药水面膜之“丹润”、中药抗痘香皂、含桉叶制剂等多种外治法治疗痤疮,并配合中药或西药口服治疗。临床强调辨证施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故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结合肿瘤病学特点,分析中西医临床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以“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为例,讨论如何挖掘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阐述了《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天干化五运”之分、“五气经天化运说”的“五气经天化运图”排布特点、戊己分及天门地户之说以及五天五色之气辨,提出研究运气学说应遵循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背景、历史的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运气学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是做好其他学校工作的前提。高校需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理念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思想的完善,使得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与中医整体观良好契合,符合中医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传统。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以真实模拟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扮演患者、家属、医师等不同角色,切实体验临床患者接诊、病史采集、四诊合参、病历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各个环节,可有效提升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符合现代高校中医儿科学临床学科的教学需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可在有效提升中医儿科学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大医精诚、人文关怀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优秀中医儿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之郁证,涵盖了现代医学之“抑郁症”。对该病的认知与调治,已成为心身医学高度重视和共同攻克的重大课题。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中医心身医学认知郁证的源泉是“天人合一”观;而中医调治郁证必须遵循“形神合一”观。孙老认为,中医临床必须具备3个基本思维:四诊审证、审证求因的“求解思维”,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的“上升思维”,立法组方、组方用药的“决断思维”。因此,中医心身医学的医、护、药工作者,在郁证的调治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以“神形”为主线,把握20个“天”“人”元素,运用“求解思维”“上升思维”进行心身疾病的辨证,并做到“五注重”,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领域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现状,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 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作者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地区、基金资助、主题词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492篇,以2001年的发文量最多(36篇);期刊中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发文量最多(32篇);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较多(221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医院及高校,其中以医疗机构最多(299篇);发文地区覆盖面较广,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60篇);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较少(28篇);研究副主题词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为主(65篇),治疗主题词多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其中方剂以“血府逐瘀汤”出现频次最多,功效类中药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导,且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阶段,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未得到全方位的统一。如何利用好中医药的优势,以进一步探讨病因、病机、诊疗规范,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目标的有效路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中西医临床人才,对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院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丰富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将临床见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通过课外活动助力课程思政,将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增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为实现高校教育全程育人,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研究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其中医证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血压测值为诊断标准,结合文献研究、专家共识意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望”“闻”“问”“切”4个方面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通过信息整合设计问卷的整体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系统分析整理出由封面信、《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指导语构成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其核心内容是由14个模块及两百余条症状构成的《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此外还增加了健康教育处方,在临床诊疗的同时,亦重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结论:本研究完成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便于临床医师对高血压病相关中医证型特点作出分析总结,有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高防治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西医临床医学一流专业的特色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教师团队建设、专业培养方案和大纲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院管理等方面,探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基于思政教育的中西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衔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改革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与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46篇,年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程薇,发文量最多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高频关键词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药”等,生成了9个聚类标签,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优势”“支付方式改革”及“医院管理”。结论:目前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发展较快,但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仍需加强,研究热点聚焦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医疗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的论述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从整体观念辨明脏腑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学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基于中医理论基础的“心”作为“君主”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中医学对“脑”缺乏独立完整的认识。本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辩证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从“心”与“脑”的生理、病理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研究二者发挥其功能特点的物质基础,以“此心非彼心”立论,提出“脑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作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率先提出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及健全考核方案的设想。在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方面,我基地将中医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分期规划中医临床学习,避免“西化”;加强中医临床培训,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医德医风培养等。在健全考核方案方面,采取日常考核、周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师承考核、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考核中加大中医比重。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基地培训质量明显提高,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医科”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重要举措。为适应国家“新医科”教育改革,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进行进一步改革与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有待创新、核心课程设置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弊端,本文提出创新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理念、完善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重塑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引入“医教产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以期完善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医学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交叉融合思维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启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说食鱼     
中医看病,重在整体,本在辩证。先察神色,再把脉象,后观舌苔,最后得出关于阴阳、燥湿、气血、盈虚的综合结论。以中医的角度看食鱼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读者不妨一读。带鱼:补五脏,泽肌肤,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也可作为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  相似文献   

19.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中医学的学习以古代沿袭下来的中医知识及历代医家经验为基础,而其临床诊疗思路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体会,因此师承教育在此刻就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师承教育的模式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从师承教育定义、起始与发展方面入手,探讨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影响与不足,以及如何在时代冲击之下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CiteSpace探讨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中医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CINV中医护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运用CiteSpace 6.2.R4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87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内蒙古中医药》,主要研究者有王芳、何生奇、卢殿荣等,主要研究机构为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协作网络。关键词形成16个聚类,近年突现词为“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中医药”等。结论:中医护理防治CINV领域研究尚待完善,需加强中医护理作用机制、标准治疗方案及客观评价指标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