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刘明怀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病机为阳气虚衰,故治疗立足温阳,温肾阳以化气,温脾阳以运化水湿,自拟温阳健脾方治疗,并视患者病情加减药物组成及剂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郭维琴教授经验方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益气泻肺汤主要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网络;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分子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795个,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356个,取交集得到94个关键靶点,构建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网络,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抑制蛋白(TP53)、内皮素1(EDN19)、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血管紧张素原(AGT)、C反应蛋白(CRP)、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连环蛋白(CTNNB1)8个核心靶点,此为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潜在靶点;GO 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的潜在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肾素分泌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气泻肺汤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参与多种信息通路和生物学过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毛静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毛教授门诊的3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诊处方资料,建立中药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311首处方中涉及中药133味,药性主要为温(36.82%)、平(20.14%)、微寒(13.69%)及微温(12.77%),药味主要为甘(31.71%)、苦(31.60%)、辛(19.93%);基于311首处方构建的无向加权中药网络经K-核分解后,得到包括46味中药的核心子网络,其中节点强度>1400的中药共计14味:生黄芪、刺五加、丹参、红花、地龙、当归、麦冬、山茱萸、熟地黄、茯苓、陈皮、白术、瓜蒌皮、枳壳。结论:毛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以益气活血为要,用药偏于平和,据阴阳之偏而合滋阴、温阳之法,因痰饮之盛而兼化痰、利水之法,并佐以宽胸理气,标本兼顾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4.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强心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NN、SDANN、RMSSD、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NN50、L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系统管理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以来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家的一些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构所采用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主要内容为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海洋领域仅涉及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大海洋生态系统,但尚未在海洋政策中确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文章在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特征,系统阐述了在我国实施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新战略与行动,为我国制定海洋区域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辨证为痰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33/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基于管治理念的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即ICZM)是一种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并以实现海岸带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方海岸带综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管治理念的引介,构建了一个强调协调和融合的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组织构成、管理计划的制定、冲突的解决、计划的实施和反馈以及管理模式有效运作的保障机制作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推动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阳益气方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血脂等指标。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27%,对照组为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LE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DL-C、TG、TC及对照组L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E/A)]及运动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86/90),对照组为78.89%(7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FS、E/A、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振源益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振源益脉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源益脉汤可有效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水平,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跨域单点登录技术建立在各高校已经建立的校内统一用户管理基础之上,为高校间的用户共享和网络应用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平台。与校内统一用户管理技术相比,在用户管理模式、用户身份信息描述、用户信息存储、用户信息交换、用户认证过程及用户授权模式等几个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以CARSI项目为背景,介绍跨域单点登录中的用户身份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已在CERNET高校中试验并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红蛋白(Hb)、6min步行距离(6MWD)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Hb、6MWD、LvEF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贫血,但其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脉通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脉通颗粒冲剂治疗,经4个疗程治疗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min步行试验、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脉通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论科研院所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研院所(含科研中心)的文化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一样,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为前提、以“以人为本”思想为理念、以价值观趋同为核心、以设定的目标为导向、以张扬特色为抓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共同的价值观,来指导和约束员工行为的管理。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共性,都是对人的管理,都是对设定目标的追求。但又有区别,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设是在文化素养较高的科研人员范围内开展的,是一种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文化建设。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设是科研院所全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科研院所的价值观、科研院所的目标、科研院所的精神和科研院所的形象,以及员工的愿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管理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单一部门管理,以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作为调控和管理的目标,综合考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一切因素,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目前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该管理模式代表了现代海洋管理的发展方向,其理念在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和地区性法规以及国家法律中得以体现。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政策及实施,并且讨论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年1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的研究文献,使用Endnote X9.1软件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及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并进行共现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85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间合作整体欠佳,山东、北京、辽宁为核心地区,跨地域合作较少。气虚血瘀证、心功能、中医证型、冠心病、临床疗效为高频关键词,生成9个聚类标签,突现分析得到前25位突现关键词,参芪益气滴丸、参芪益心方、保元汤等治疗方剂和射血分数、心室重构等评价指标持续至今,将会是未来研究的热点。结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多个核心研究团队,但各个团队间的合作欠佳。研究热点集中在临床研究、临床疗效、中医证型、心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ICZM)是一种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并以实现海岸带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方法。文章以珠江口地区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为研究目标,在分析该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实际,构建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管理体制设立、管理范围、工作原则及工作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国家海洋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的以古海岸遗迹为保护管理内容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保护对象的不可再生性,保护管理的责任大;保护区域的开放分散性,保护管理的难度大;土地使用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性,保护管理的复杂化.针对该保护区坐落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特大城市的现状及管理特点,保护管理部门多年来始终探索、实践适合于该保护区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基本建立起"两位一体·社区参与·共同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宏观决策、协调共管、协议约束、兼职管护"的管理机制,并在该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心室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