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印堂穴古文献检索分析,归纳印堂穴临床应用规律,为印堂穴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有关印堂穴内容,对印堂穴病证诊断、主治病证、单穴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及中医疗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条文124条,涵盖64部古籍,涉及五官科、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多门学科30种病证。印堂穴用于病证诊断的条文共计40条,涉及小儿痘疹、惊风、夜啼等8种病证诊断及预后推测。印堂穴主治病证条文共计79条,治疗最多的为五官科疾病,其次为儿科和内科疾病。与印堂穴相关的中医疗法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6种,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范围最广。针灸疗法中,印堂穴配伍腧穴36个(106次),其中出现频次较多(≥4次)的有11个,总计69次(65.09%)。配伍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穴,其次为百会穴和攒竹穴。印堂穴在养生治未病领域也有应用。结论:印堂穴在病证诊断、治疗、预后推断及养生治未病领域都有应用。印堂穴主治病证广泛,尤其在头面五官和小儿疾病中应用较多。印堂穴治疗以近治作用为主,腧穴配伍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升阳益胃汤临证用药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ARS)中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疾病的验案,对纳入文献中的医案、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升阳益胃汤主要治疗脾胃虚弱之肺病,其中黄芪、茯苓药量最大,常作为君药;常加入的药味主要是升麻、苍术、葛根、附子;常减去的药味为独活、黄连、泽泻、白芍、羌活。结论:升阳益胃汤在《脾胃论》中是以脾胃为核心,运用“升降沉浮补泻用药法”调整全身性气机的示范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选穴规律,为临床上穴位注射治疗AR的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中收录的以穴位注射为主要方法治疗AR的临床研究文献。对获得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对穴位注射治疗AR所选腧穴的归经、使用频次及穴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89篇以穴位注射为主要方法治疗AR的相关文献。在穴位注射治疗AR中使用频次前8位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迎香、肺俞、曲池、合谷、脾俞、肾俞、风门。共涉及经络10条,腧穴24个,穴次203次,选穴归经多为膀胱经、大肠经、胃经上的穴位。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颈部、腰背。腧穴特定穴以交会穴、合穴、背俞穴为主。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腧穴选择相对集中,以阳经穴位为主。局部取穴与标本取穴是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选穴规律。穴位配伍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药对、处方等数据,运用Excel 2007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医古籍53本,收录方剂360首,涉及中药272味。其中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当归、大黄、黄芪、白芷、人参、乳香、黄芩、白芍、赤芍;药性以温、寒性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味;归经以脾、胃经居多;常用药对有甘草-当归、黄芪-当归、人参-黄芪、人参-当归、白芷-当归等。单味药对功效以益气活血、疏肝散结为主,重组新方以清热消肿为主,兼有益气、行气。结论: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古代医家对乳痈用药以补益气血的药物为主,加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的配伍组合,常用治法为疏肝凉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6.
沈汉红 《海岸工程》2008,27(4):11-22
气象海况是组织海上油田生产的重要依据,通过查询海区历史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埕岛油田海域的气象规律和特点,紧密结合油田区城地理、海上施工及平台、船舶等设施及装备的基本情况,针对油田生产、海上施工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制约、影响的不同特点,提出科学的组织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苗族医学抗肿瘤药物的文献,研究其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本草·苗药卷》为资料来源,拟定相关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18年5月1日。纳入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药物的文献,建立抗肿瘤苗药数据库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抗肿瘤苗药154味,涉及植物类140味、动物类10味、矿物类4味;药性分布中以冷性药为主,共116味,占75.3%;药味分布中前3位为苦、辣、甜,共175味,占74.8%;归经主要分布在热经,共116味,占68.6%;毒性分布中以无毒药物居多,共134味,占87.0%。结论:在苗族医学中,肿瘤以热病为主,多用冷药疗之,通过清热解毒、行气散结、益气扶正之品以标本兼顾而治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壮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用药规律,形成壮医经验处方,构建符合壮医特色的用药经验模式,为壮医临床治疗CKD提供依据。方法:搜索2013—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用壮医药治疗CKD的文献,筛选其中的处方资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文献151篇,方剂124首。整理出高频药物(总使用药物味数的20%)含壮药22味(44.90%)、中药27味(55.10%)。组方药物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主要入脾、肝、肾经。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8组,三联药物组合8组,潜在药物组合20组,新方10首。结论:壮医药治疗CKD确立以祛除毒邪、补虚调气、通利水道的思想为总的治法治则,并随症加减遣药。壮医药治疗CKD有规律可循,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草乌在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及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传统蒙药与方剂》3本蒙医典籍中含蒙药草乌的方剂,分析其用药频次、主治疾病频次及关联规则,探讨草乌在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及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含草乌的方剂138首,涉及蒙药279味,用药频次≥11次的蒙药共43味,排前10位的依次是诃子、红花、麝香、肋柱花、牛黄、木香、安息香、瞿麦、五灵脂、栀子;主治疾病频次≥5次的疾病共12种,排前5位的依次是粘虫病、刺痛症、黄水病、未消化病、希拉病。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治疗粘虫病及各种刺痛症时草乌常与麝香、红花、肋柱花、安息香等祛粘清热药配伍使用;治疗赫依病时常与豆蔻、肉豆蔻、丁香、安息香等祛赫依药配伍使用;治疗白脉病及宝如病时常与诃子、麝香、木香、红花、安息香等祛粘清热药配伍使用。结论:蒙药草乌入药的方剂以治疗粘虫病和各种刺痛症为主,常与诃子、麝香、红花、木香、豆蔻、牛黄、安息香、肉豆蔻、肋柱花、丁香等蒙药配伍使用,体现了其具有杀粘、清热、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文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治疗最常见的基础方剂为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参苓白术散和二陈汤等;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黄芪、陈皮、半夏、五味子、丹参和葶苈子;药物类别使用频数中补气类药物频数排第1位,排第2~4位的药物频数依次为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结论:COPD稳定期治疗主要以补虚类方药、化痰止咳类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样本量与研究方法、年度发文量、抑郁症程度和中医证型、治疗方法、作者发文量、学位论文所在机构、基金项目、对照组应用西药情况以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4篇,文献样本量偏小;应用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有206篇(88.03%),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为31篇;大多数研究未明确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特定人群以女性居多;中医证型中研究最多的为肝气郁结证;治疗方法以针灸法、中医综合疗法和中西医综合疗法为主;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公开发表学位论文的大学中基本形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核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对照组选用西药以氟西汀应用最多;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符合研究主题。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案呈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针灸干预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的特点,分析和讨论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18年11月收录的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中英文临床试验文献。对是否随机分组、盲法设置、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周期、疗效评定标准、不良反应、疗效随访等信息作提取和分析。结果:44篇临床试验纳入分析;文献采用9种不同诊断标准,以CCMD-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采用辨证分型的报告占43.2%;疗效评定指标主要采用PSQI和HAMD,多数报告采用多重主观测量;盲法、不良事件、疗效随访等信息不全,影响证据质量;针灸干预方法多样,形式包括整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穴位频次反映选穴规律,多分布在任督二脉、膀胱经、手足阴经上;针灸的量效关系密切,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试验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采用一致的诊断标准并辨证论治,主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相结合,参照临床试验范式修正不足;探索针灸的量效关系与最佳配穴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研究证据质量与临床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子汤的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 2020 年 1月。按发表时间、作者分布区域、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评价柴芍六君子汤文献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其中122篇为临床研究,6篇为动物实验。从2010—2020年,柴芍六君子汤的相关文献计量年度变化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作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28.13%)、华东(25.78%)、华中地区(14.06%); 刊载2篇文献的期刊共18种(26.87%);共23篇文献有基金项目资助,共计18项,累计29条次;柴芍六君子汤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100篇)。结论: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研究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但文献整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循证医学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所收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关键词分析、黄金分割法、关联规则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症状间关联度。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核心症状为失眠、烦躁、胸满、心悸、大便干、口苦、口干、纳差等,常见舌质为红舌、淡舌,常见苔质为薄苔、腻苔,常见脉象为弦、细、沉、滑。本方证涉及的中医疾病以心系疾病为主,西医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临床上使用此方,加味药物多属寒、温性,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脾、肝、心经。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主在肝胆,主症为胸胁胀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该方有枢转少阳、镇静安神之功,作用于半表半里及三焦,主治疾病以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为主。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正确应用经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鼻窦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鼻窦炎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31篇。共提取证型38个。鼻窦炎常见证型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型。其中病位证素7个,其肺、脾、胆为常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统计得9类,以热、湿、气虚、风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包括:单一证素和两证素组合两种方式。单一证素类型中,证素组合以热+胆、气虚+脾肺为主;在两证素组合中,证素组合以风热+肺、湿热+脾胃、虚寒+肺为主。结论:鼻窦炎的证型最常见的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病位证素最常见的是肺、脾、胆,病性证素最常见的是热、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对儿科护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的年代分布情况、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取检索结果为1778条,剔除国内外会议、报纸等数据,剩余期刊、硕士论文等合计为1650条;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年度发文数量依次为42、106、110、125、179、193、214、226、225、264、94篇;儿科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医院(1061条)、学校(490条)、研究所(4条)、其他(95条)等;选取排名前10的期刊,即《卫生职业教育》(80条)、《中国医学指南》(59条)、《中医药管理杂志》(39条)、《全科护理》(39条)、《基层医学论坛》(37条)、《内蒙古中医药》(34条)、《齐鲁护理杂志》(31条)、《护理实践与研究》(30条);高频关键词包括儿科护理(539条)、儿科(460条)、儿科护理学(235条)、护理(192条)、护理管理(91条)、应用(78条)、对策(69条)、教学方法(54条)、防范措施(54条)、护理质量(52条)、教学(51条)、细节管理(50条)、人文关怀(42条)、效果(40条)、满意度(36条)等;下载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徐丽华等《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1049次)、王英杰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042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876次)、叶华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689次)、邹华《PBL联合LBL在中医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95次)、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591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500次)、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465次)、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458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444次)。硕士论文下载高频次依次为张颖《PBL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27次)、宋莉《临床儿科护理管理研究及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37次)等;被引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43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40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30次)、王楠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29次)、刘芳丽等《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28次)、崔文香等《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27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24次)、黄蔚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22次)、杨绍珍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2次)、帅国花等《“微信”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21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归纳分析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中收录的针灸系统评价相关文献资源情况,为针灸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中2018年11月前收录的针灸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选择相关研究后,从发表国家、发表时间、干预方式、对照措施、样本量、疾病分布、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5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文献70篇,其中包括57篇系统评价全文和13篇系统评价研究方案。结果显示发表研究频次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英国;研究总样本量最多为500 例以上,其次为200~400 例;发表最早的系统评价始于2002年,在2009年开始波动增长,2013年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疾病是研究关注最多的疾病,然后是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单纯毫针刺是报道最多的干预措施,对照设计中阳性药物、假针刺、安慰剂占比较大;57篇系统评价全文中,有确切证据支持针灸治疗有效的文献有19篇(占33.33%),当前证据不足以确定针灸疗效的文献有35篇(占61.40%),3篇文献结论不支持针灸治疗。结论:目前Cochrane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研究呈波动增长趋势,高质量针灸临床试验较缺乏,未来针灸临床研究应提高方法学水平和研究深度,并结合针灸学科本身的特色,以便促进针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