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单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3%,优于对照组的80.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调经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在改善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PSQ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干预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给予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侯积分及PSQI、SRSS、S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56 例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治疗组采用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综合疗效,并记录与报告不良事件。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26/28),对照组为71.43%(20/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眼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止晕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中的躯体P评分与总分、VA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头晕程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 例肺肾气虚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CV%)、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41.00%(41/100),对照组为21.00%(21/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mMRC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RC分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可改善肺肾气虚型AECOPD患者CAT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气虚血瘀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 例。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00%(19/25),对照组为40.00%(1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25/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AG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为4周。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失眠中医证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及疗效对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单症评分比较,除不寐一项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心补肺汤治疗心肺两虚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心肺两虚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心补肺汤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动脉平均压、心输出量、脑钠肽。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动脉平均压、脑钠肽均较治疗前下降,心输出量较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补肺汤可提高心肺两虚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汤对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梅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汤能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归脾合剂,连续治疗15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99%(3/30),对照组为13.3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脑心清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与心绞痛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90.0%、86.7%,对照组分别为73.3%、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并可有效改善躯体受限活动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振源益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振源益脉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源益脉汤可有效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水平,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九味通络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0 例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10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九味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 1、2、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及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7%(199/208),对照组为64.73%(134/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及 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九味通络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较常规西药为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和尿素氮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可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