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阐述了开设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的必要性,然后重点介绍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建设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的多方面举措和建设特色,期望为我国测绘工程和导航工程专业的卫星导航定位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家和省级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全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统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阐述了当前统筹建设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以及系统服务形式、指标等,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动态定位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在民航的发展。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通过与作为真值数据的组合导航定位数据进行比较仿真分析了实测数据下精度因子与可见星数目的占比分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低海拔平原地区和高海拔山脉地区均可以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且定位结果均符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标准,满足用户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态     
北斗星通公司推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作为全球发展得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卫星导航定位从军用扩展到民用后 ,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始于 1992年 ,至今已在大地测量、海洋渔业和车辆定位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成功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作为我国的先行者 ,北斗星通公司在GPS差分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目标监控与管理系统集成技术、GPS软件开发技术领先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卫星导航定位…  相似文献   

5.
<正>北斗导航开启了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事业,拓展了卫星导航的深度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导航、定位、授时及短文通信于一体,成为国际上别具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中国测绘与导航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测绘通报》2007,(9):73-73
由党亚民等编著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一书近13已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别介绍了GNSS导航定位的时空基准、GNSS卫星运动和卫星星历、GNSS卫星信号和定位原理、GNSS动静态定位原理、GNSS数据处理、GNSS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以及各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1前言 在这金秋丰收的大好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全球定位系统(GNSS)技术应用协会诞生十周年生日,这十年来是中国GNSS技术应用协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的十年,是我国卫星导航行业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卫星定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十年。卫星定位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民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己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是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第三个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信息产业。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将它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庆祝“中国GNSS技术应用协会成立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要好好回顾我们成长的历程,要欢庆我们己取得的成就,更要分析卫星导航发展态势,抓住当前卫星导航发展的大好机遇,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BDS-3)的建设对拓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 tionsatellitesystem,GNSS)的应用有重要作用,为多星座融合定位、导航和授时提供了重要支持.多系统融合定位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导航信息源,也为导航卫星系统完好性和用户自主完好性指标的实现提供了...  相似文献   

9.
5月2 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的领先者的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 ,将联手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知名企业NovAtel公司,携其最新的技术和产品闪亮登场,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和前景。在成功合作多年的基础上,NovAtel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北斗星通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多方位合作,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世界卫星导航科技的民族化进程,从而促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发展。此次展会为北斗星通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强大技术实力与发展成果的广阔舞台。目前,…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 0 0 4年5月2 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的领先者的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 ,联手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知名企业NovAtel公司,携其最新的技术和产品闪亮登场,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和前景。在成功合作多年的基础上,NovAtel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北斗星通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多方位合作,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世界卫星导航科技的民族化进程,从而促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发展。此次展会为北斗星通提供了一个展示强大技术实力与发展成果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我国唯一反映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专业性科技期刊。本刊为双月刊,主要报道卫星定位技术在导航、定位、测绘与授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报道GPS、GLONASS、GALILEO和我国"北斗系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各  相似文献   

12.
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和卫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有机结合将成为21世纪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的奠基工程之一。GPS卫星全球定位诉全面建成和发展,促进了卫星全球导航/移动通讯系统的建设。本文综述了GPS卫星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导航/通讯卫星的研制近况。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3):66-66
各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单位: 为推动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繁荣发展,我国自2010年开始设立“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省、部级奖),现开展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推荐评选工作。相关内容及事项见网站(www.gps.org.cn)。  相似文献   

14.
《全球定位系统》2011,(1):84-85
本会各专业委员会、各位会员单位、行业内各相关单位: 现将开展2011年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推荐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申报范围 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管理、标准建设、科学普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15.
介绍GLONASS系统近几年来在导航卫星星座结构、导航卫星信号结构、系统的差分改正与监测系统建设方面的进展,并从卫星的可见性和定位精度系数两方面分析GLONASS目前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并对外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掀起了北斗应用的热潮。2013年成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引领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邰贺 《全球定位系统》2018,43(4):117-121
从沈阳市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从双星平台升级至四星平台的建设实际出发,简要说明了系统升级的各项要点,并对系统升级后的服务精度情况进行了测试,为今后同类型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升级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8(5):50-50
“北斗”卫星为中国人指路2 0 0 3年 5月 2 5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A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 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方式来工作 ,该系统由 2颗在经度上相距 6 0°的地球静止卫星对用户双向测距 ,由 1个配有电子高程地图的地面中心站定位 ,另有几十个分布于全国的参考标校站和大量用户机。其定位原理是 :以 2颗导航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 ,…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定位系统》2014,(5):101-101
《全球定位系统》是我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专业性科技期刊。〈br〉 本刊为双月刊,主要报道卫星定位技术在导航、定位、测绘与授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报道GPS、GLONASS、GALILEO和我国“北斗系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多卫星导航系统间实现互用是提高导航定位性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我国正在建设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为保护国家利益,获得世界认同与支持,COMPASS必须走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兼容定位算法和性能,并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COMPASS-M1与GPS兼容定位结果,验证了COMPASS与GPS兼容定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