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ArcIMS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管理技术,运用Java和XML开发工具,构建影像地图管理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影像信息平台与WebGIS的有机结合,达到影像地图网络发布目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XML数据集成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海洋学科中数据源的异构性,文中采用XML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海洋数据的统一表示。本文以Java,XML和Web为支撑技术,提出并实现了1个多层B/S体系结构的海洋XML数据集成系统原型,其中利用了XML的新兴技术——可伸缩矢量图形(SVG)技术来实现基于XML的海洋数据的交互。作为国内海洋XML数据集成的第1个原型系统,旨在推动我国海洋XML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字海底”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在海底科学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海底”的涵义、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对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技术、复杂海底三维建模技术、多源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从事海底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提供各个层次的参考或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对象山港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更好地开展整治工作,文章基于ArcGIS、JavaScriptAPI软件和Dreamweaver、Eclipse开发平台,综合运用Java、JavaScript等语言,构建基于WebGIS的象山港综合整治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Java EE的4层结构体系,用户可以通过页面的简单操作实现海洋地理信息的显示和查询、问题的综合诊断以及整治方案的查询,并对整治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助决策报告。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在嵌入完全自动化的数值模拟程序的基础上,实现从问题诊断、方案确定到方案预测和评估的全过程,在其建立的较全面的海洋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下可对象山港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Net框架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科  张京贤  杜琳 《海洋测绘》2005,25(3):54-56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开发方法众多,传统的WebGIS开发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开发需要。在分析了传统的WebGIS开发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Net框架下开发WebGIS的优势,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一个适合.Net框架的WebGIS模型,并详析了实现该模型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了WebGIS和地学虚拟环境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WebGIS技术在地学虚拟环境中的应用。从系统结构、用户界面、数据模型等三个方面,对WebGIs技术用于地学虚拟环境的深层次系统框架进行了研讨,并对WebGIS技术与地学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的实际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WebGIS是指利用World Wide Web向各种类型的用户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与GIS结合的产物,通过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直观易懂的图形用户界面,来动态地客户化地表现数据。在海洋地质领域中WebGIS主要应用于海洋地质图件的管理、发布以及海洋地质调查船的实时动态监控。随着全国海洋地质资源信息化的发展,WebGIS在海洋地质领域将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XML在海洋数据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继香 《海洋通报》2004,23(2):46-50
XML是W3C组织推出的作为下一代网页发布的语言。本文分别从XML在海洋数据表达、海洋数据交换、海洋信息发布三个方面对XML在海洋数据服务领域的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海洋数据的XML表达中描述了XML有效集成海洋原始数据、质量控制记录、编辑修改的数据的原理:在海洋数据交换中,提出了基于XML的星状交换模式:在海洋信息发布应用中,设计了基于XML的三层结构的海洋信息发布系统模型。最后对XML在海洋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XML在中国海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志超  赵姗  陈超 《海洋测绘》2006,26(2):37-40
介绍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系列技术的原理和基本应用,在分析现有的B/S三层W ebG IS的体系结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在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引入XML。实践证明,结合XML的W ebG IS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集成和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WebGIS技术在海洋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开展海洋信息共享,是我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海洋基础地理信息以及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海洋属性信息是海洋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而WebGIS技术可以把这些地理信息及属性信息可以用矢量化图形的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网络GIS服务,把枯燥的海洋信息数据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反映海洋各种现象以及属性。文章就海洋信息共享的海洋基础地理底图研制以及海洋信息WebGIS系统实现等关键技术展开讨论,探索实现海洋信息共享服务的技术路径以及WebGIS在海洋信息共享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SVG的网络地图交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VG的特点及其在网络地图中的应用。设计了SVG对象模型,提出了利用DOM和Script解决基于SVG网络地图的交互方法,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建涛  贲进 《海洋测绘》2005,25(3):57-59
研究了基于组件嵌入式网络GIS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网络GIS实现的主流Java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重点论述了嵌入式组件技术和基于组件嵌入式网络GIS的实现原理,介绍了它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和Java实现方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XML的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地理空间元数据及元数据标准在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空间元数据格式的技术要求,引入网络环境中的标准文本格式XML及其相关技术,显示应用XML进行空间元数据管理的优势。以地理信息一元数据标准为例,介绍规定数据类型及格式要求的XML Schema文件,并用于对存储元数据的XML文档进行有效性检查。设计XSL文件实现XML文档的树状嵌套输出样式。元数据编辑器通过DOM解析XML文档中的元素节点进行数据更新、添加、删除操作,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P-waves recorded on Ponape Islan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have been investigated. Different modes of propagation in the distance range 12° to 17° Δ between paths from Melanesian earthquakes across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and paths from Mariana earthquakes across the eastern Mariana basin suggest that the mantle underlying the regions is not homogeneous. Travel-times of P-waves beneath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are slower than for paths beneath the east Mariana basin.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first-arriving P-waves is lower for paths across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than for the east Mariana basin. The disparate crustal thicknesses of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and east Mariana basin may influence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 oceanic Pn, with smaller amplitudes corresponding to a thicker crust. Pn-P differential times for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show a general decrease with the depth of earthquake focus but no comparable trend is seen in the Mariana data,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scatter. The observation of high-frequency oceanic Pn propagation across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is suggestive that the plateau is not of continental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