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苍山王埝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埝沟铁矿床为隐伏矿床,产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发育2条主矿带,总体走向为280°-290°,平行展布,相向而倾,具不对称向斜构造特征。该铁矿床2条主矿带发育5个矿体,北翼矿带发育3个矿体,南翼矿带发育2个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综合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理论,并充分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成果,二者有机结合的综合式找矿方法,是目前寻找深部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盲矿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会宝岭铁矿为隐伏矿床,发育2条主矿带,矿带总体走向280°~290°,平行展布,相向而倾,表现为不对称向斜构造特征。两条矿带包含南北两翼5个矿体,其南翼矿带沿走向自西向东具有逐渐变宽的趋势,而北翼矿带自西向东则有收缩变窄的趋势。矿床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上覆盖层为青白口纪至早寒武纪沉积地层。矿带顶底板围岩为黑云变粒岩或黑云角闪片岩。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会宝岭铁矿床以往成果资料和找矿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了矿区内构造对铁矿的控制规律,探讨了铁矿床成因,确定了区内主要找矿标志,建立了勘查模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檀家楼铁矿床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城北,地处东平-汶上铁矿带南段,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可划分出磁铁矿化带5条,矿体均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共圈定出磁铁矿体21个,其中主矿体4个,倾向W,倾角65°~82°。矿床平均品位TFe 27.22%,mFe 17.65%。通过对檀家楼地区铁矿地质特征研究,大致查明了檀家楼铁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厚度、矿石特征等。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特点等,认为檀家楼地区铁矿找矿标志有地球物理、地层、矿体的赋存特征等3个主要标志。檀家楼矿区矿石品位普遍偏低,因此划分出较多的矿体,部分矿体不连续。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为鲁西地区重要的成矿带——东平—汶上铁矿带,该铁矿带内已探明彭集、张家毛坦、化肥厂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说明该成矿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找矿潜力。通过剖析近年来区内典型矿床的最新勘查成果,从矿床控矿地层、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矿化阶段、矿体特征及物探异常等8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开展了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根据东平—汶上铁矿带的成矿时代、赋矿层位、含铁建造及岩石组合,结合成矿规律的分析,初步建立了"东汶式"铁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山东东阿单庄地区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求铁矿石资源量约3.5亿t。山东东阿单庄铁矿为汶上-东平铁矿带的北延部分,矿区可分为柳林屯和前翟坊2个矿段,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呈NW向带状展布,累计发现大小磁铁矿体27个,包括主要矿体7个,倾向SW,倾角53°~67°,矿体一般向深部有变陡、变富、变厚的趋势,矿体平均真厚度8.49 m,TFe平均品位28.38%,m Fe平均品位23.21%。通过对单庄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研究,大致查明了单庄铁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厚度、矿石特征等。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铁矿床的具体特点,认为该区铁矿找矿标志有地层、地球物理、矿体的赋存特征等3个主要标志,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苍峄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鞍山式"铁矿成矿区。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多处大中型铁矿床。该文在介绍苍峄铁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将其分为5个含矿带,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上部,严格受山草峪组地层控制,展布形态受太白向斜和石闫背斜两褶皱构造的控制,断层构造破坏了赋矿构造及矿体的连续性,间接控制了铁矿体的赋存和分布。原岩建造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硅铁质建造,属火山活动间歇期成矿。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活动密切相关,遭受后期变质作用后成矿物质富集,为沉积变质铁矿床产于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并夹有角闪质岩石等岩层的铁矿,铁矿沉积后,受后期强烈构造-热液改造叠加,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向斜构造是矿体富集保存的最佳构造模式,接近向斜核部矿体厚度增大,品位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兖州市颜店矿区洪福寺铁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福寺铁矿床处于济宁磁异常的北端,为隐伏矿床,埋深1000 m左右,赋存于新太古代济宁岩群浅变质岩中。该矿床发育11个铁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探明的铁矿石资源量6.22亿t,平均品位TFe28.42%,mFe20.96%。矿床规模大、埋藏深,矿体形态和结构较简单,厚度较稳定,品位变化不大,矿石属于需选贫铁矿石。该矿床的勘探表明了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新太古代济宁岩群存在较大规模的变质沉积铁矿,为该地区铁矿勘查开阔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苍山县黄墩石膏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苍山县黄墩石膏矿位于韩四盆地的东端北侧,赋存于古近纪官庄群中段,由12个矿层组成,总体走向为50°-80°,倾向NNW及NW,倾角5°-13°,矿层沿走向长2 435 m,沿倾向宽1 290 m。矿体累计厚度最大50.64 m,最小7.08 m,平均品位(石膏+硬石膏)66.62%。该矿床的成功勘查说明在盆地的边缘具备形成石膏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兰陵县草主山矿区属苍峄铁矿带一部分,区内赋存有全隐伏的"鞍山式"铁矿床,经勘查共圈定了南北2个主矿带,5个矿体。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其形态受基底褶皱控制,具有平行延伸的特点,经过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800m以浅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厚度、矿石质量等。矿体沿走向倾向尚未封闭,有继续延伸的趋势,并且矿石品位和矿体厚度未有减弱趋势,由此可得结论其-800m以深仍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满足深部找矿的要求,总结其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式,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齐河-禹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内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与邯邢式、莱芜式铁矿进行了系统对比,提出了"禹城式"矽卡岩型铁矿矿床式,并初步构建了其成矿模式。区内发现李屯、郭店、大张3处富铁矿床,控矿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围岩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少量奥陶系,矿体呈似层状,矿石以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区内"禹城式"铁矿以李屯矿床表现特征最为显著,矿体以接触带外部碎屑岩层间构造为主要赋存位置,主矿体赋存部位缺失灰岩及大理岩化带,以铁质巨量富集、伴生元素较少为显著矿质富集特征。早白垩纪,壳幔混合岩浆沿盆缘深大断裂上侵,混合岩浆上侵过程中富铁质岩浆热液出溶,受上覆碎屑岩地层屏蔽作用,岩浆热液与奥陶纪碳酸盐岩发生了充分的接触交代作用,并可能改造了沉积地层内"山西式"铁矿,促使磁铁矿经历多期叠加富集,在石炭系—二叠系内层间构造等部位富集形成富磁铁矿。  相似文献   

11.
小闫庄铁矿位于鲁西苍峄铁矿带中部,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隐伏于地下90~403m,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矿床由2个矿体组成,矿体呈鞍状、似层状近平行产出,矿体的展布受石闫背斜控制,走向NW,倾向S或N,倾角33°~52°。含矿岩石为磁铁角闪石英岩及磁铁石英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与黑云角闪片岩为矿体顶底板围岩,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在阐述小闫庄铁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铁矿找矿标志,建立了预测找矿模型,探讨了矿床成因,为区域内寻找同类型铁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汤丹铜矿床的东川式(Ⅰ号和Ⅱ号矿体)与桃园式(Ⅳ号矿体)铜矿体受连通性较好的横向断裂控制,铜矿化强烈的地段,NW向横向断裂较发育;落雪组渗透性较好的砂质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为主要含矿层,岩性控矿特征明显;赋矿围岩的V/Cr、V/(V+Ni)、Ce/La沉积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氧化-还原界面是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近两年对东川矿田的深边部找矿工作部分成果,以多层位成矿体系为依据,以因民铜矿区为例进行多层位找矿分析。调查发现因民铜矿区横向断裂较发育,每400 m约有12条,局部分布较密集(每100 m约有9条),落雪组二段青灰色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均具有一定的铜矿化,多个原生晕样品Cu质量分数大于2 000×10~(-6),预测在东川式层状铜矿体上部层位具有寻找东川式层控脉状铜矿体和桃园式铜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济宁汶上张楼铁矿床位于著名的汶上东平成矿带,广泛发育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 BIF),赋矿层位为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次为黑云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条带、条纹状磁铁石英岩,BIF与其形成均为新太古代晚期。矿床由4条矿带22个矿体组成,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少量的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等,常见矿石的结构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次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类型归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类型中的变质铁硅建造铁矿,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14.
鲁西台上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上铁矿床位于鲁西蒙阴县境内,为磁铁石英角闪岩型低品位铁矿床,成因上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以条带状、透镜状为主;矿体规模较小,厚度、品位变化较大;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及褐铁矿,并可见少量黄铁矿;矿石主要呈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及浸染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属需选贫铁矿矿石。矿体属泰山岩群雁翎关组的组成部分,与泰山岩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一致,在新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地层与岩浆岩接触带附近具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
跃进山铁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之铁成矿带西段,矿床由5个矿带(矿体群)组成,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地层层位和岩体的控制。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赋存岩性为蛇纹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属岩浆晚期分异气—液型。成矿分早、晚两个阶段,表现为中酸性岩浆晚期分异出的气液作用于先成的超基性岩,使其在变为蛇纹岩的气—液变质作用过程中,铁质得以高度富集而形成了矿床。  相似文献   

16.
鲁西潘店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鲁中隆起区西北部潘店地区的铁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区发育有明显的航磁异常及航空重力异常,且具有"重磁同源性"特征;通过对航磁异常的分析,可分为李屯、潘店、大张和薛官屯4个次级磁异常。勘查工作表明,区内巨厚新生界覆盖层下发育有矽卡岩型铁矿床,总体表现为"地层、岩体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征,即铁矿体受控于奥陶纪马家沟群碳酸盐地层、中生代燕山晚期闪长岩体、以及地层与岩体接触处形成的各种类型(构造)接触带。区内铁矿体赋存位置多样,主要为接触带赋存式、断裂充填式、层间充填式、裂隙贯入式、捕虏体构造式等;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130~131Ma),与济南、莱芜、金岭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形成时代基本一致;铁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基性侵入岩体。在整体表现为具有(剩余)重力异常高值处、(化极)磁异常明显部位,以及高—低电阻率转换带的地段进行铁矿勘查工作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有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一种以浅色闪锌矿为标志,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一致,矿石具典型的同生构造,代表了成矿第一世代;另一种以铁闪锌矿为标志,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等,靠近岩体接触带或断裂与赋矿层的交汇部位产出,代表了成矿第二世代.矿田层状矽卡岩与接触交代型矽卡岩明显不同,其化学成分特征与现代海洋热水沉积物十分相似,推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喷流岩.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了两种不同性质热液的活动,氢、氧同位素组成所指示的成矿热水以大气水或地下热卤水为主.佛子冲矿田的形成经历了志留纪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迭生-改造成矿两个不同时期的成矿事件,在早期矿化基础上经多次、多成因成矿事件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8.
翟村铁矿床位于山东省最大磁异常——济宁磁异常北部,为验证该异常,在该区通过物探、钻探等勘查方法进行地质找矿,圈定了44个矿体,共求得铁矿石(332)+(333)资源量超过10亿t,平均品位TFe31.09%,mFe22.44%,mFe/TFe的平均值为72.18%。该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济宁群变质岩中,上覆盖层为寒武纪至奥陶纪地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的主要有用组分为Fe,矿石结构为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碎斑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构造、条带—稠密浸染状构造。铁矿的原始沉积或为近岸浅海陆架产物,沉积物中的火山物质较多,条带状硅铁建造是在热水环境中形成的,其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型铁矿。济宁群浅变质岩是寻找该类型铁矿的有利层位,济宁群分布区是寻找该类型铁矿床的首选靶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深覆盖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相继发现了李屯、大张、潘店铁矿床;该区找矿工作中使用的“地质—磁法—重力—电法—地震—钻探—测井—综合研究”等找矿方法效果明显。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即该区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发育,构造活动显著。以往大张异常西半环地区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而对该异常东半环则尚未进行异常查证。本次研究在总结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大张异常东半环开展了异常查证工作,施工的DZK2钻孔虽未见矿,但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在该孔揭露的奥陶纪地层和岩体接触带处发现了矿致异常,推断其为一盲矿体,由此表明大张异常东半环亦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成果表明该勘查手段在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沂南金铜铁矿床是山东省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的典型代表。前人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但对明生岩体的系统性研究工作相对欠缺。明生成矿杂岩体位于NNE向银山断裂与北西向马牧池—金场断裂交会部位,岩体相带发育,围岩地层发育齐全。以往勘查工作共发现6个矿体,分别赋存于内接触带镁矽卡岩、外接触带钙矽卡岩和断裂破碎带中,并以外带为主。根据含矿性特征,结合物探异常特征,分析得出明生岩体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