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欧海盗船     
在挪威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划桨木船。这是人们在1904年从奥斯陆发掘出来的北欧海盗船。这条海盗船长约23米,宽约4米多,是一艘吃水浅的快速木船。据记载,当年北欧海盗使用这种船,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出没于北海海域达两个多世纪。这种船宛如生活在北海地区的海象,能够经受得住北海惊涛骇浪的袭击。北欧海盗船的特点是船底平浅。没有在一般木船上所能看到的船中心线龙骨。船体结构使用的木板同船体尺寸相比又薄又窄;当拼在一起时,恰似铠甲一般,具有充分的弹性,便于承受外界袭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7,(3):4-5
2007年3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将正式启动。“南海一号”为南宋早期商船,1987年8月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随之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该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以前的探摸显示“南海一号”长约23.8米,宽约9.6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超过5万件。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艘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价值非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型海洋结构物的退役和拆除是油气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双船起重拆除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两艘具有动力定位功能的半潜运输船从平台两侧将平台上层组块托起,随后协同托举运输至第三艘半潜运输船上后转运送至陆地。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两艘及三艘船的协同动力定位作业,这对动力定位系统的同步性具有很高要求。多船近距离协同动力定位会受到螺旋桨与螺旋桨、船体与船体及螺旋桨与船体之间的干扰,动力定位的性能会受到影响。为此开展了相应的水池模型试验研究,对复杂环境下多船协同动力定位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定位精度、功率消耗等,并对动力定位风险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双船起重拆除法的可行性,并对实际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5,(5):2
<正>挪威Lade AS公司新推出的Vindskip船是一艘已经获得专利的可持续海上运输混合动力商船"该船潜在的节油和减少排放的能力分别为60%和80%,其极不寻常的船体形状设计本质上作为一个空气箔"该船的设计师称"该船的设计满足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MARPOL)公约附则VI以及新的附则VI第4章能源效率的所有要求"Vindskip以船身为帆,靠风推动,不需使用燃油,十分环保节能。它的船体形状十分特殊,  相似文献   

5.
石油部新从国外引进一艘新型海洋调查船(见图)。这艘船专供研究海洋地质水下取芯用。船的排水量为12,800吨,长68米,宽15米,已经运行了二年,证明性能良好。船的导航技术十分先进。它用雷达、劳兰、卫星相结合方式组成导航系统。船上所使用的探测仪器也都是目前世界上  相似文献   

6.
姚宗  蒋岩  王伟平  陈世海 《海洋工程》2018,36(2):135-142
韩国世越号打捞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托底钢梁原状态整体起吊难船出水的工程。客滚难船装载的货物容易在沉没后发生移位,上层建筑长时间沉没海底后发生泥沙淤积导致难以准确估计整船的重量重心及浮力浮心的位置。利用水池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分别对大型浮吊船单臂架打捞法和双驳船抬吊打捞法进行了难船姿态受重心位置偏移的敏感性分析。水池模型试验中发现,用大型浮吊船单臂架打捞法,世越号的姿态受其重心位置偏移非常敏感,容易发生侧翻;而用双驳船抬吊打捞法,世越号的姿态受其重心位置的影响非常有限,难船和抬浮驳船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姿态。对比水池模型试验的结果,由于难以计及托底钢梁的翘动和滑动现象,数值计算中得到的难船起吊姿态值偏小。双驳船抬吊打捞法被选为打捞世越号的施工方案,其对难船重心位置偏移不敏感的特性得到了现场实证。这个特点为世越号的成功打捞出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鲁托”号是一艘遥控微型潜艇,它能探测500米深的海底。从性能上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艘潜艇是米兰的加伊马里内公司在意大利设计建造的。在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第三次南极考察活动中,考察队使用了这艘微型潜艇并取得了成功。这般船全长1.67米,宽和高都是70厘米,有5个发动机作动力,因此能同时作上下、前后和左右运动。它用的是电池,平均在海底的作用时间为4小时。这艘潜艇用600米长的电缆同母舰相  相似文献   

8.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正在建造1艘新型的多用途液化石油气运输船,能装运液化石油气、石油产品、氨水,甚至液化天然气。这艘船全长160米,宽30米,容积为3.5万立方米。与  相似文献   

9.
芬兰一家造船厂建造了1艘新型的多功能破冰船。该船既能在冬季作破冰之用,又能在夏季作供应船只。这艘破冰船,在无障碍水域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在冰区航行时能够破除厚度达1.8米的冰层。宽阔的船前体能为后续船舶  相似文献   

10.
深蓝 《海洋世界》2010,(1):75-77
<正>在古代,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两种船,一种是使用风帆的,船体较宽的运货商船;一种是平时用帆,作战时收起,用人力划桨,船身瘦长的战船。第一艘大海船可能是埃及人在尼罗河上建造的。公元前1400年,由于古希腊文明和  相似文献   

11.
该船的横剖面呈U字形,每侧的三段独木舟之间用蛇形榫槽连接,并用铁钉固定,船身两侧都附接翼形木板。船的内凹槽最深部分在船中,并向两端逐渐圆浅,正船内两端翘起、艄艇向内收缩变窄。两侧的两列独木舟之间连接横梁,并用厚大的木板覆盖,横梁衔接在两独木舟侧壁对称的榫孔中,从榫孔分布看,有20余根横板,现残存中部5块连板船体残长2.24米,复原全长达23米,宽2-2.82米,其中独木舟的宽度为0.62-1.05米。  相似文献   

12.
海洋故事     
在我们这个星球表面,大约2/3多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如果一艘船围绕地球航行一周,可以完全不碰到陆地,如果这艘船沉了,要下沉3000多米才能达到海底。  相似文献   

13.
郝丁 《海洋世界》2007,(11):11-11
“地球”号上的钻塔高110米,这个钻塔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钻塔。“地球”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钻探。因此船的甲板上面很大一部分设备也都是跟钻探有关。在钻探的时候为了维持船体的位置稳定,船体下部配备了6个旋转式深海钻探推进器。?高大的钻塔是“地球”号的标志性结构?甲板上备用的大量钻管?旋转式推进?钻井平台器维持船的稳定?立管系统中防止井喷的套管重380吨?为钻头提供动力的装置“地球”号与其他钻探船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它的钻探方式是立管钻探,而立管钻探采用了非立管钻探所不使用的泥浆循环系统和套管装置。“地球”号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14.
<正>海警巡航包抄可疑船2014年4月19日,"中国海警2401"船、"中国海警2102"船和"中国海警2166"船编队正在我国东海海域巡航,通过雷达密切监视着周围海域的状况。在一片渔船作业区,一艘40多米长的渔船引起  相似文献   

15.
科学钻探船“地球号”于2001年4月份开始建造,2005年夏季竣工。船体总长210 m,总吨位57 087 t,位于船中部的钻塔其顶部距海面有121 m,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钻探船。“地球号”不仅船体庞大,同时也综合了科学钻探定位和分析的集成技术,这包括可以在水深2 500 m(将来可达4 000  相似文献   

16.
李丽 《海洋世界》2012,(5):54-57
被冠以"活鱼雷"的剑鱼20世纪40年代,英国一艘名为"巴尔巴拉"号的油轮在大西洋行驶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细长黑色物体往船体撞来,一声巨响之后,船裂开了一个口子,海水涌了进去。  相似文献   

17.
朱继懋 《海洋学报》1981,3(2):307-329
从1948年法国设计FNRS-2号第一艘深潜器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开始,由于海洋开发和军事上的需要,对深潜器(又称可潜器)给予了广泛重视。目前,深潜器已成为海洋调查、海底打捞、深海救生、海洋研究以及建造各种水下工程的重要手段。美国1970年下水的深潜救生艇(DSRV)全部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以在1524米水深援救失事海艇艇员,每次24人,化费研制费高达二亿多美元。三艘“南鱼座”号深潜器,在一年内把沉没在深750米海底的120条鱼雷打捞起来。深潜工作艇“阿尔文”号和“CURV”号把失落在深856米海底的一颗氢弹打捞起来。著名深潜器“阿鲁明纳”号和打捞船“密执尔”号合作打捞了沉没在深1538米的另一艘深潜器“阿尔文”号。  相似文献   

18.
一、沉垫结构简介及密性试验要求上海船厂在建造我国第一艘半潜式海上石油钻探船“勘探三号”主要由一个平台,六根立柱和二只能潜浮的沉垫所组成(图1)。沉垫作为船体主结构,既要承受宠大的平台和立柱的垂直载荷,又要抵御海上作业的强大风暴(设计风暴为100节)。因此设计沉垫时,无论对强度或密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沉垫结构主尺度为90米(长)×14米(宽)×6米(高)。一只沉垫的排水量约为1240吨。除了在船首、船中、船尾处有泵舱和液位仪舱与立柱相接外,其余深舱都是封闭的。沉垫内部共有14个深舱,其中一个深舱的容积最大达513立方米(见图2)。按美国船舶检验局(ABS)的《近海活动式钻井船建造和入级规范》第8.7节要求:“液舱应在溢流管的水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两艘远洋科学勘探船近期将前往离我国海岸1万多公里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勘探,为我国下世纪寻找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作为本世纪内4次大规模大洋勘探的一部分,这两艘勘探船将用半年的时间,利用国际先进的光学和声学探测器及6000米水下机器人,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似文献   

20.
元军 《海洋世界》2001,(4):44-44
遥控式游船美国一家公司建造了一艘遥控式游船,使用操控台上的电脑即可操纵它任海上航行。这艘名为“希伯伦”号的游船长37米,船上装有多台摄像机和4万多个电子传感器,它们可以把船上及船周围的信息传入互联网,通过电脑就能了解该船的所有情况。船上的电脑系统技术先进,电脑通过船只周围的30个显示控制台,可以监视船只的每一项功能。电脑有一套声控系统,如果遇到问题,声控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显示控制台能对失误的动作进行修正。专家们认为,这艘游船是迄今为止技术最先进的游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