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柴铭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Z1)
黄土塬地区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波速低,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严重,高频衰减强烈,导致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折射波、面波等多种干扰严重。针对该区特点,在资料处理中采用浮动基准面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叠前去噪技术消除折射波、面波等干扰,并通过叠后去噪技术进一步去噪;通过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使得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视觉效果是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本文从信号处理、聚焦质量和信噪比等三个方面对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视觉效果的几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好的信号处理体现在剖面的子波周期数少且旁瓣幅度小,同时频率丰富、频率成分之间能量关系协调。好的聚焦质量相当于获得了地层的特写图像,其关键是合适的成像方法和对应的速度分析质量,文中探讨了速度分析的基本原则。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要保证成像的可靠性,其关键是在噪声衰减过程中把握有效信号和噪声的平衡关系,注重去噪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4.
张聪玲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32(2):158-163
YM区块地表条件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原始资料品质差。通过对原始资料分析,该区块资料处理中存在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压制多次波三个难点。针对静校正问题,综合采用层析成像静校正,非线性综合全局寻优静校正,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较好地解决了工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对叠前叠后综合多种去噪方法,逐步提高了信噪比。综合分析多次波成因类型,道集内切结合叠后时变预测反褶积,逐步衰减多次波,保证了基底构造形态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6.
7.
传统去噪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原始数据分离为有效信号和噪声,从而达到去噪目的,在去噪的过程中,忽略了信号保真的处理原则,在去掉噪声的同时有可能也损害了有效信号。这里从传统去噪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传统去噪方法的原理分析,研究了LIFT去噪技术。LIFT去噪的核心是首先建立信号模型,然后将原始地震信号和信号模型相减,求得剩余信号。通过对剩余信号进行针对性的去噪处理,去除剩余信号中存在的噪声,然后再与信号模型进行合并重构,得到新的具有高信噪比、高保真的地震信号。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了实例测试,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东沙海区浅层沉积物中黄铁矿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沙海区浅层沉积物的两个岩心出现大量的黄铁矿。GC10岩心中的黄铁矿在300cm以下含量增加,在700am的区段达到最高,主要为管状、棒状、莓球状;HD319岩心黄铁矿则相对较低,只在最底部730cm的区段突然增加,以莓球状为主。GC10岩心黄铁矿含量异常层位与甲烷含量增加层位一致,而在Corg-Ssulfide^2-含量变化图上,S^2-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线性关系不明显,显示了该岩心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高甲烷流通量影响;而HD319岩心的有机碳高的层位,S^2-含量也高,表明HD319岩心黄铁矿的形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密切相关。GC10岩心黄铁矿的δ^34S(‰)值在-17.149~-33.240CDT之间,显示了非常负的硫同位素比值和宽的区间;HD319的矿S(‰)值-36.363~-39.162CDT之间,相对比较稳定。GC10岩心黄铁矿的δ^34S(‰)值特征,可能与富甲烷环境有关,而HD319受其影响稍弱。 相似文献
9.
介绍TJ地区浅层煤成气地震勘探资料的特殊处理与解释方法,并通过HCI碳氢检测法试图直接预示含气层位。 相似文献
10.
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量大、偏移归位准确、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克服二维地震勘探在城市中受障碍物限制致使测线布设与构造走向斜交,浅层小构造控制程度较差和断层归位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浅层三维地震探测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查、活动断裂探测和地质灾害勘查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然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面临表层速度分布不均匀、环境干扰大和障碍物多导致炮点分布不均匀等影响浅层成像的问题。本文以实际三维地震资料为例,针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叠前多方法组合去噪、叠前数据规则化插值和精细动校拉伸切除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提高了浅层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在处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复杂地震资料的过程中,针对浅层地震资料的特点,在消化吸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能适应该地区资料特点的浅层处理技术。该套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叠前去噪技术、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浅层偏移成像技术。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东LK地区三维区块主要为海陆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煤层埋藏浅,地震资料比较复杂。针对滩海浅层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地质目标,利用SLS直达波二次定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检波器的漂移问题,提高了浅层成像效果;运用子波校正技术,消除激发、接收因素造成的资料品质差异,实现了海陆资料的无缝拼接;采取两步法自适应反褶积,有效消除了海底鸣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浅海地区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海地区浅层煤炭资源探查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获得了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辩率和高保真度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东沙海域浅层沉积物硫化物分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南海东沙海域浅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与沉积物顶空气甲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存在顶空气甲烷高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中,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明显高于无甲烷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且随层位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明显增大,存在显著的变化梯度带。碎屑矿物鉴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的形式存在。浅层沉积物中高含量的硫化物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甲烷流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下部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15.
16.
软土在我国沿海一带分布很广,如渤海湾,天津塘沽,长江三角洲,浙江、珠江三角洲,以及福建的沿海地区都存在海相或相沉积的软土,具有松软,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本文提出软土浅基的建筑病害,处理方法,以及对软土上浅基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是缓解水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在咸淡混浇工程建设中少走弯路,本文在总结多年打浅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浅井的井结构及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勘探在干厚黄土浅煤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厚黄土覆盖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无潜水位,对地震波吸收强烈,难以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特别是在煤层埋深浅的干厚黄土覆盖丘陵地区。在河东煤田某矿区,经多次试验,采取“高叠加次数、小炮检距、单深井激发、组合接收”等采集技术措施,使用绿山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及浮动基准面叠加方法的资料处理技术,最终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使反射波更加突出,成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面波一般比较发育,对有效信号形成干扰,现有压制面波等相千干扰的处理手段主要适用于中深部、深部地震勘探,但并不适用于浅层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为此提出了倾角中值滤波法。该方法是基于叠前地震单炮道集上反射波与强线性干扰在£吨域视速度上的差异,在多组视倾角范围内,求取一个最佳视倾角,将最佳视倾角的振幅序列的中值视为相干干扰,利用“减去法”,达到信噪分离。通过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汪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强线性干扰,并保留了强线性干扰的特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保真度高,是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一种理想的叠前信噪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