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准确预报地波传播时延,用电波传播法对关中平原的大地等效电导率进行了间接测量。阐述了电波传播法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第一次给出关中平原大地等效电导率的间接测量结果,同时,给出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临潼科研楼参考点的BPL信号传播时延测量结果,并对这些测量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984年用搬钟的方法实测 BPL 信号传播时延和场强的结果,得出了在信号地波复盖范围内,根据信号的场强预算传播时延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提出了计算时地波传播路径合理分段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尚未解决的大城市高大建筑物对信号时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Loran-C 导航系统以天、地波传播标准时间信号。地波沿地面传播,不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定时精度高,当前远距离时间同步多采用这一手段;天波借助于电离层 D 层的反射来实现时间同步,由于电离层周日变化的影响,使天波的时间同步精度低于地波定时精度。本文分析了接收站仅有一台铯钟的情况下,如何计算 Loran-C 地波的定时精度以及利用Loran-C 天波所能达到的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用于预测沿光滑分段均匀混合路径传播的地波时延的Millington经验公式的实用性,对Millington经验公式和用于预测沿光滑分段均匀混合路径传播的地波时延的严格的Wait公式进行了比较。在Wait积分法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基础上,用上述2种方法分别计算多条实际路径的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用Millington经验公式进行地波时延预测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Loran-C定时接收机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往往是天波和地波混迭的波形。由于天地波之间的相位幅度关系是随外界因素,特别是D层电离层变化而异,因而在某些地区天波和地波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定时、导航的精度。本文在此介绍用微型计算机实时分离Loran-C脉冲天地波的一种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工作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天地波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BPL长波脉冲信号的特征,利用MUSIC(多信号分类)算法对BPL天、地波延迟进行估计,实现天、地波识别。对传统谱估计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算法和现代谱估计MUSIC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可有效分离天、地波,且识别误差都能控制在±5μs内,但MUSIC算法比IFFT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蒲城至东风、昆明、上海三条传播路径BPL地波场强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我国西北、东南、西南等效地面电导率σ在暖季与冬季的区别,以及由σ变化引起的低频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接收BPL地波和天波信号有着不同的结果对于噪声场强在50dB左右,BPL地波场强低于30dB,一跳天波场强约50dB的地方——广州监测站正处于上述情况,可以借助一跳天波识别地波的周期。具体方法是先跟踪在一跳天波第三周末,再把跟踪点前移三周(周数根据天、地波传播时延差决定)[注一]就可以跟踪到BPL地波第三周.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些离发射台较远的台站进行周期识别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年5月至12月份在临潼监测的BPL授时台发射的低频地波信号,对有关数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涉及信号发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前言     
BPL授时台工作在无线电长波波段,采用多脉冲、相位编码体制发播标准时间和标准频率并兼导航主台。由于长波地波传播衰减小,多脉冲发射提高了平均辐射功率,相关检测技术允许接收机在低信噪比下工作,所以能实现大面积复盖。因为长波地波传播的相位非常稳定,脉冲  相似文献   

11.
100kHz地波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无线电授时、导航来说,地球表面大地电特性非常重要,可以用地波衰减法测定大地等效电特性.目前有若干种方法可用于计算100kHz地波场强衰减和二次相位因子随传播路径的距离、大地电特性和大气折射指数的变化.对几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采用的参数作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1000km距离的均光滑的地球表面的地波传播而言,中国电波研究所的结果与国际电联有关建议书符合得最好.  相似文献   

12.
罗兰—C导航系统的精度取决于其传播信号的地波部分的高稳定性。这一系统的有效工作范围受到地波信号传播距离和远距离处天波信号干扰的限制。本文叙述了一种测定天波特性的技术,以便估计天波对导航过程的影响,从而改进或扩大罗兰—C系统的导航范围。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资料表明:有可能工作在地波脉冲较迟一些的点上,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并且也有可能以低一些的精度用天波本身导航。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冯博 《天文学报》1990,31(1):77-82
本文讨论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分布值及其对BPL地波时号的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采用了我国102个高空气象站十年的实测资料,求得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月平均值,根据这些数值绘制了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中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分布图》,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地波时延预测值与地波时延的实测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修正值比标准大气的修正数据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4.
扼要介绍解决不规则地形条件下LF地波传播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及其存在问题的诸方面.根据导出方程的基本假设,定性地分析了积分方程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时会迁到的困难;然后将在秦岭山区实测的地波传播时廷与由积分方程法算得的相应时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沿传播方向(纵向)和垂直于传播方向(横向)的起伏均很急剧的情况下,实测值和计算值偏离很大,相对偏差多数>50%,从实验和计算比较说明积分方程法只能用于地波路径的横向地形基本均匀,而纵向地形起伏坡度不超过20°的不规则地面.文章最后根据实测数据,提出了将山区对地波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可以分为路径的山区地形平均影响和接收点附近地形局部影响之和的新概念,并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影响的简单方法.用此法得到5个观测点的时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多数<0.2μ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用于地波传播时延计算的大圆距离计算公式,在椭球体面上,这三种公式在一定的近似下被统一起来,并给出了考虑高程时的简单近似公式及忽略高程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汇集了对 LF 定时信号识别及不同周期的常用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对 LF 定时信号进行周期识别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波相互干涉影响的定量分析计算,对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原子钟通过稳定的频标来测量时间,但频标输出信号会受到不同来源噪声的影响,因此原子钟间相位偏差可以看作服从幂律∑hαfα的连续随机过程。该随机过程并非平稳的,一般是通过高阶的差分使得序列平稳化,常用的时域频率稳定度评估方法便是采用此种思路。幂律噪声实际是对白噪声过程进行微分和积分得来,不同幂律的噪声对应不同的随机微分方程,实际上幂律噪声的仿真也是通过白噪声基于此实现的。首先介绍了不同幂律噪声的鉴定方法,并结合文献给出常见幂律噪声对应的微分方程;然后介绍了不同频率稳定度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和其相应的传递函数,并简单总结了其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该文的工作有助于构建原子钟随机模型和频率稳定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100kHz地波工程计算中,通常将E_0称为基准场强,t_w称为二次相位因子。笔者将1022所计算(简称之为算法1)的E_0和t_w和陕西天文台计算(算法2)的E_0和t_w与12个地波观测地点测得的基准场强E_0和二次相位因子t_w做了比较。基本做法是:由E_0~(测)通过算法1得到的E_0~σ和t_w~σ(σ为大地电导率)曲线,导出对应于E_0~(测)的二次相位因子,称之为t_w~(导)(F);对算法2用同样做法亦得相应的t_w~(导)(C),求二次相位因子实测值与导出值之差:△ (F)=t_w~(测)-t_w~(导)(F)和△(C)=t_w~(测) -t_w~(导)(C)。结果是:有8个观测点△(F)和△(C)一致;有两个观测点|△(F)|明显大于|△(C)|;有一个观测点|△(F)|为|△(C)|的3倍多;有一个观测点,t_w~(测)与t_w~(导)(C)吻合得很好,而t_w~(导)(F)无法确定。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实际条件下,对于100kHz的地波工程应用,算法2要比算法1好。  相似文献   

19.
1 定时精度计算方法罗兰C地波定时精度既受发射和接收设备时延的影响,又受到信号传播路径的影响。传播路径时延一般认为只受传播路径上大地导电率和大气折射率的影响。时号时延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可通过理论计算和搬运钟比对方法校正;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20.
罗兰导航系统(Long range navigation)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备份和补充.罗兰信号以地波形式沿地球表面传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波信号受到地面电参数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传播延时,信号的场强也会逐渐减弱.为分析我国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性能,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介质类型中二次时延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电磁波传播规律计算了场强随距离的变化.根据罗兰接收机最低性能标准,分析了西部台站的覆盖区域以及定位范围,计算了定位区域内的几何精度因子,结果显示定位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几何精度因子小于6.在计算区域内仿真西部台站定位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就定位而言,西部台站几何布局较为合理,但是由于二次时延的影响,纬度和经度方向定位误差较大,必须采用差分等抑制观测误差的方法提高定位精度.为扩大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覆盖区域,接收机的接收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