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新构造运动、新构造与水资源的关系。新构造是水系发育的基础,水系是新构造的反映;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和富集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位于江汉沉降区东部,东北侧,东南侧分别与淮阳弧形构造和幕阜山弧形构造毗连,新构造早期变动比较激烈,并产生了多种构造变动类型,断裂活动也比较强烈。新构造晚期,各种迹象表明,构造变动比较平稳,断裂活动也不明显,但仍存在着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背景,而且高漫滩、泛滥平原的地基基础较差,烈度可提高1—2度。  相似文献   

3.
本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表现出多次波动性,周边山系呈不均衡抬升,盆地则呈不均衡沉降,因此使盆地呈现不对称的簸箕状,盆地中的水系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区内构造变形主要有褶皱、断裂、新隆起、新坳陷、拱曲和掀斜等,并产生现代地震、地热和火山活动。不均衡掀斜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几年来对嵩山地区的考察和研究 ,通过对夷平面、河流阶地、串珠状洪积扇等诸多地貌现象的分析 ,论述了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运动和掀斜运动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海壳块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断裂作用、地震活动、岩浆活动与褶皱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海壳块新构造运动特征并进而对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遥感解译、现场地质地貌调查,获得了房县盆地内及控盆边界断裂活动、河流阶地、夷平面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内断裂早第四纪有一定的活动,晚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活动迹象;控盆断裂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晚第四纪活动稍强,活动性质以正断为主,表现为隆起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盆地新构造活动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南北差异隆升,新生代地层整体往南倾斜。  相似文献   

7.
从地貌和沉积物分析,浙江省新构造运动表现为西南强烈上升,往东北上渐减,至杭州湾两岸转为下沉,此外西北山区上升,海岸带下沉,一些构造盆地内相对下沉,这些情况与莫霍面等深线图的反映十分符合,说明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来自地壳深层。不同新构造运动性质的区域内,农用地面积比率、农用地内的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各地耕地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在大河各河段、滨海各岸段、不同位置的海岛、不同盆地的所在区,均是有规律的变化,也都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新构造运动还使地表水土流失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很有规律。这些都说明作为地球内力重要部分的新构造运动,能强烈影响地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不仅来自于她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景观,更在于其美丽的西湖造就的一方水土。当我们徜徉于白堤,看着桃红柳绿,可曾想过,昕有这一切,均得益于天工造化。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鲁苏两省边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共享,积极稳妥解决二次土地调查两省指界接边工作。2月20日,临沭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了鲁苏边界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经验交流会。会上,来自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乡,赣榆县班庄镇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和临沭县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人就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县乡规划修编、执法监察等问题进行了友好交流。临沭县玉山镇和赣榆县黑林镇、班庄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河流阶地、溶洞及断裂地震活动的研究,认为南宁市自新生代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持续抬升状态,而交替出现较短的稳定期.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抬升速度减缓,稳定时间增长,而且在总体抬升的背景上,出现了沉降运动.由于该区处于区域性大断裂包围之中,属较稳定地块,断裂和地震活动虽较频繁,但强度较小,近期内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隰县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城南乡、龙泉镇和黄土镇等共3个乡(镇)布局和规划进行协调,主要是对现行规划安排的部分允许建设区内部、以及允许建设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在空间布局上进行的适当调整,其调整不影响所在乡(镇)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调整后全县及所涉3个乡(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指标(规模)均保持不变;同时,调整后新增建设占耕地还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力异常图等有关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地壳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内各块体的均衡状态并不均一,而且异常幅值大小与地壳的相对隆起或沉降程度相关;(2)高原均衡异常同强地震分布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系线密度与面密度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方法,详细研究了江汉洞庭盆地的新构造活动。认为至少全新世以来江汉洞庭盆地普遍沉降,主要沉降带的展布呈“S”型,“S”的北端分布于武汉至梁子湖一带,中段沿沙湖—湘阴断裂西侧展布,“S”的南端由南洞庭、津市、公安沉降区构成。沉降带这种展布格局可能是盆地内北北东向断裂在北东向挤压、南东向拉伸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顺扭正断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的发育特征。结合地质、地貌及第四纪测年学资料,推断汉江T1~T5阶地形成的时代分别为全新世-晚更新世末期(约25 ka BP)、晚更新世(约67 ka BP)、晚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末期(约128 ka BP)、中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约1 344 ka BP)、不晚于早更新世。阶地的横向对比显示,两陨断裂的活动导致汉江五峰段、青曲段、郧阳盆地段T3、T2阶地在垂向上构造隆升的差异性,结合T3、T2阶地的形成时代,推测断裂活动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早期。近似地推算汉江郧阳段更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52 mm/a,显示抬升速率及幅度较秦岭弱,可能由于汉江郧阳段处于秦岭东南缘余脉,并非秦岭隆升的中心地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多地实施的土地换保障制度面临人口年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地方政府代际权利义务不对等风险、以土地权利换取保障低效甚至无效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及土地制度进一步割裂风险。应当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土地制度改革总体框架下,着力加强土地换保障制度创新蕴涵风险的类型、发生规律、损失评估及防范机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稳妥、有序地推进该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回顾了新构造研究历史,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定性描述研究阶段和定性一半定量研究阶段.最后,重点讨论了该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层状地貌是指成层分布的台地、阶地、河漫滩、海滩和成层的海蚀穴、饱水带溶洞等。一、层状地貌特征1.剥蚀台地剥蚀台地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阎家屯一台里-小海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海拔10m~30m,顶部平坦,坡度〈5°。由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及绥中花岗岩构成,部分上覆中一上更新统残积物、残坡积物。台地北西为南西一北东走向的凌角河河谷平原(蛇山—刘台子一长山寺湾),台地前缘陡坎高出凌角河河谷平原约6m。  相似文献   

18.
从黔西南及邻区大陆动力学背景和构造组合特征出发,结合地震资料、地质测年数据,探讨了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认为,新生代阶段,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继续碰撞作用,研究区西部小江断裂带及其西部受印度板抉与亚洲板块碰撞影响明显,地震活动强烈;黔西南及东部地区因离碰撞带较远,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西江改道和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西江在肇庆地区曾有过两次改道,也就是说有三条河道,在不同时期.曾作为西江河道出现过。早期古河道是流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由于新构造的差异升降,旱峡成为西江在这一带第一次改道的中期古河道。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著名的“羚羊峡”。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三峡库首区长江支流的河长坡降指标(SL)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对该区构造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系发育主要受断裂构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说明研究区构造活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三叠系地层区,水系响应较为明显,这与地层的抗水流侵蚀强度有关。该区水系发育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较小,但受新构造抬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