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照记录两点疑误的剖析在日照观测中,常出现这样问题,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总是比日照纸上记录的开始、终止时间晚;8时、14时前后云变化大时,云状与日照有矛盾,即按定时观测云状看,应有(无)日照,而实际日照纸上对应的8时或14时却无(有)日照。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2.
取得准确日照时数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温丽华 《广东气象》2007,29(3):59-59,63
日照时数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观测项目。为了确保取得准确的日照时数,从仪器安装、涂刷日照纸、记录的整理和维护等方面介绍了日照时数观测应注意事项:正确安装日照计、正确涂刷日照纸、正确整理日照迹线和正确维护日照计。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近40年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买苗  曾燕  邱新法  高苹  王萧宇 《气象》2006,32(5):62-66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46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下降了2.49%;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下降不明显。对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除极少数台站的日照百分率呈略有上升趋势外(主要出现在流域上游),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现得非常明显,遍布整个流域的中、下游。  相似文献   

4.
日照纸涂药及使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日照纸的几种异常情况及出现原因,对日照纸的药液配置、涂药、浸泡、保存等做了详细介绍,对提高日照记录质量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照上传文件的文件格式、生成及上传方式、查询方法的详解,从而能正确判断日照上传是否上传,正确处理日照文件生成上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日照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是农业科学研究和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科学依据。为了得到准确的日照记录,日照纸需要对太阳直射光感应灵敏,同时感光痕迹清晰。日照纸使用的药物、水质、涂层质量对此起决定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射线不理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日照阳光跟踪模糊背景发蓝,痕迹颜色不正常或漂洗追查失踪,日照迹线不清,背景底色呈蓝色,迹线颜色漂洗后消失或不正常等现象。本文试从日照纸晒图的化学反应原理出发,对  相似文献   

7.
徐琼芳  高庆九 《气象科技》2011,39(2):207-211
根据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轨迹规律,分析了黄赤交角、太阳赤纬、经度和太阳高度角对日照迹线形成的影响,解释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几个具有代表性日期日照迹线形成的规律,阐述了暗筒式日照计日照迹线位置随季节变化的原理。地球运动轨迹固定,以地球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静止,太阳围绕地球转,太阳光在无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每日的日照迹线可严格求出。用严谨的理论依据,导出日照迹线公式,并设计出软件,每日日照迹线可任意全真显示。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电白2019年7月—2020年6月的人工与自动观测日照数据作对比分析,特别是对日出日落时段的日照数据差异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日照总时数稍小于人工观测日照总时数;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月日照总时数显著相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逐日日照差值主要集中在-1~1 h之间;在日出日落时段,较低能见度和较大相对湿度对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有较大影响;在气温较高、云系变化快的季节和时段,人工操作不当可能加大与实况的误差,使得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比自动偏多;在阴雨天或日出日落时段,受自动仪器灵敏度更高及人工操作影响,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比自动偏少。由此可见自动仪器明显比人工精度高、性能稳、更加灵敏。建议在进行该要素质控和误差订正时,应分不同时段不同天气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9.
乔唐式日照纸的涂药好坏直接关系到日照记录的准确性.因此,对药剂的保管、配比、日照纸的涂刷和浸泡等都要特别注意.否则,就会使感光迹线不清,日照记录不准确.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6~2004年日照资料,对新密市季、年日照变化与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日照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而全年及春、夏、秋三季自1984年以来均出现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日照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日照观测虽不属技术复杂的项目 ,然而 ,在实际观测中 ,人为原因造成的日照记录缺测现象却时有发生。实践证明 ,要避免日照记录人为的缺测现象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日照纸涂药的面积不宜过小 ,夏半年日照时间长 ,迹线偏下 ,冬半年则相反 ,因此涂药时必须有足够的感光面积。二是配制的药液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药液配制不佳 ,会影响日照纸的感光或显影 ,造成日照迹线不明。三是在暗室中涂好的日照纸应完全晾干才能收藏 ,否则涂了药的日照纸会发黑失效。四是换上的日照纸 ,应严格检查、复查日照纸圆孔上的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影响暗筒式日照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各种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日照记录准确性的改进方法或注意事项,保证日照观测记录更好地反映某地的实际日照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由日照记录迹线描述方程,给出标准日照记录迹线,并对日照计安装偏差对日照记录正确性和日照迹线状态改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日照计安装偏差造成的记录误差,水平最甚,方位次之,纬度最轻。用日照记录迹线形状来判断日照计安装偏差,纬度不准最易,方位不准次之,水平不准最难。并提出了暗筒式日照计的正确安装方法,确保其水平、方位、纬度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6~2004年日照资料,对新密市季、年日照变化与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日照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而全年及春、夏、秋三季自1984年以来均出现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蒸发量、日照、风速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蒸发量变化与日照、风速、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式减少的;蒸发量的变化与日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风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日照、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夏半年和冬半年感光迹线判断日照纸安装是否正确,夏半年迹线呈凹型弯曲,冬半年迹线呈凸型弯曲;利用前后日照记录判断是否符合日照迹线"从冬到夏,迹线逐渐从凸-平-凹"变化的规律,得出云浮站某日的异常日照迹线为非日照迹线。原因可能是药液配制不符合正确比例,药液浓度过高;涂刷在日照纸上的药液过多,日照纸呈现过饱和状态;与时间刻度垂直的涂纸方法,容易出现因涂刷不均匀形成非日照的迹线。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因日照纸涂刷不合格而影响日照记录的现象发生。例如我站以前是按照书上讲的药液配制比例涂刷的 ,但涂刷的日照纸并不理想 ,通常颜色偏重 ,日照迹线不清。这可能是目前枸缘酸铁铵的药效降低所致。通过实验发现 ,赤血盐比例加大、枸缘酸铁铵比例微减后配制的药液涂出的日照纸 ,颜色为黄绿色 ,颜色均匀 ,日照迹线清晰日照纸的涂刷要领@刘玉平$博爱县气象局!河南博爱454450  相似文献   

18.
商丘市近44年来蒸发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蒸发量、日照、风速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蒸发量变化与日照、风速、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式减少的;蒸发量的变化与日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风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日照、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黔南州12市、县2019年自动站与人工的日照观测月整编数据从理论上分析黔南州自动站与人工日照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黔南州1-12月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均高于人工观测到的次数;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从1月起表现为明显、稳定的逐月上升趋势,并在在8月达到全年峰值;在观测小时日照时数时,人工与自动站的观测数值接近,误差小。总体来讲,光电式日照计比暗筒式日照计有着更好的感光能力,所以自动站的日照观测数据更为客观和准确,但二者之间的日照观测数值仍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照纸涂药药品的试验分析,找出影响日照感光质量的因素为药品纯度不够、配药多用自来水和药品保存过程中药效退化等问题,总结出用混合涂药法配制日照药液的最佳比例为赤血盐、枸橼酸铁铵分别与水的比例(质量比)为1:8和2:8;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提高日照感光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