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发展存在的"植物"、"万花筒"、"白天黑夜"三大模式和遥望性、寓言性、笔记性、程式性四种审美特征,认为它们是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独特的文学品质。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统一体。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航海大国和海洋商贸大国的中国,无论在古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都是了不起的海洋大国。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要弘扬航海商贸文化,分享海洋利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3.
郑和作为 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 ,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 ,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 ,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 ,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 15世纪前后 ,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 ,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 ,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4.
郑和作为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15世纪前后,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素有突出的"尚水"传统,但以百川所宗的大海及其相关元素作为抒写对象的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却一方面作品数量繁富,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相对边缘地默守一隅,掩而未彰,从而呈现出在中华文明内陆文化精神主导下的独特性。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学全面系统的考察,需与内陆"河流文学"这一海洋文学的"亚形态"相关联,大力推进对基础文献的爬梳与整理,最终在对传统海洋文学的专题研究、综合研究等多维省察中打破现有的边缘化研究格局,并努力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型海洋美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艺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脱胎于中国山水画,因此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古人更多将关注点放在地图的艺术特征层面上。古代风景名胜地图是中国特有艺术与文化的产物,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值得探寻与传承。本文从地图学的符号设计、制图综合、比例尺、方位与色彩、注记与文字、传统思想等多种角度对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图的形式对相应特征作了阐述。这些艺术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结晶,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从根源上无形有形地影响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的发展。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能为当代以二维居多、艺术性严重不足的现代地图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洋牧场建设如今已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与重要战略。从文化逻辑来看,海洋牧场在我国的推广和建设首先缘于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契合了二战后全球兴起的生态整体主义文化思潮,另一方面又顺应中国传统"以海为田"的农业型海洋观,二者合力推动海洋牧场成为我国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民族来源复杂,但是中国大陆擅长舟楫的各个民族漂洋渡海到达日本列岛的事实早为人共识.作为东亚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日舟船文化、民俗的交流的历史点滴被《古事记》《日本书纪》记录下来.日本记纪神话所涉及到的对芦苇、楠木、竹等植物的崇拜与中国原始宗教信仰密不可分.通过对上述日本“船”神话的研究,探讨了中日古代人民在涉及江河海洋以及船的信仰上的渊源与异同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大潮中 ,要高度重视海洋区域文化的建设。建设海洋区域文化 ,要突出海洋区域文化的特色 ;同时 ,要处理好人类整体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各种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大潮中,要高度重视海洋区域文化的建设。建设海洋区域文化,要突出海洋区域文化的特色;同时,要处理好人类整体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各种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莺-琼盆地横向沉积分布、纵向沉积序列、动态沉积过程,以及浅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与形成机制。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发育了浅海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琼东南盆地发育了半深海沉积环境下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其中浅海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沉积规模大小不等,且展布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②海平面变化造成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③浅海重力流沉积通常不具备扇体亚相分异; ④浅海重力流的水道沉积砂体迁移快、堆积厚,表现为水道富集且多期次叠加。莺-琼盆地物源演化与对比揭示了源-汇过程及不同物源输入的动态时空变化,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沉降、古地貌(古坡折及坡度)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文化的保护与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全面有效地保护海洋文化,有必要对我国海洋文化生态的保护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以青岛渔盐古镇韩家村为例,以海洋文化生态为视角,对韩家村海洋文化生态现状及其体系结构进行考察,并对其呈现的特征进行解析,对其保护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保护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以小见大,为我国海洋文化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build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law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from 2005 to 2017 utilizing the DEA model, Malmquist index, and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green efficienc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is not high,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in eastern China is mainly driven b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while tha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scale efficiency.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hows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and relatively low-efficiency regions moved to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China. 2) Techn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force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eeing a trend of decrease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exhibit an increasing-decreasing trend, and gradually transform into key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3)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diffusion, absor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he local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 i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verage education level of residents,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diffusion, absor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
AN OVERVIEW ON THE URBAN-RURAL INTERACT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INTRODUCTIONBydefinitionurbanizationistheprocessofruralareaschangingintourbanareasinnatureforasoci-etyitisanaturallyhistoricalprocessofthetransitionfromatraditionalruraloragriculturalsocietytoamodernizedurbansocietyGAO1991.Inbriefitrepresentsa…  相似文献   

15.
隋朝锐意经略海外,唐朝全方位开放,隋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海洋强国促进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与隋唐以前朝代相比,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达到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表现为海洋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海洋文学题材内涵深刻,海洋文学艺术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igray, the northern region of Ethiopia (Figure 1), is located between 12°20′~14°30′N and 36° ~ 41°30′E. It is dominated by undulating topo- graphy with many mountains, plateaus, hills, depressions and limited flat lands. The elevation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化行为是人类在海洋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海洋物质财产文化和精神财富文化时的动作。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海洋文化行为进行分类。并以海洋妈祖信仰和伏季休渔制度为例,剖析其后所隐含的社会学本质。不同阶层海洋文化行为的具体差异,是客观社会分层结构在相关社会领域的后果和影响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8.
THEIMPACTOFTHECONTEMPORARYCLIMATICCHANGEONCHINASTHERMALRESOURCES¥LiuYunfen(刘允芬)(CommissionforIntegratedSurveyofNaturalResourc...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古近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借助于城市地图。城市地图可相对准确地反映出当时城市的空间形态,对于研究城市历史平面布局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近代城市地图(明、清、民国时期的城市地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对传统城市地图的继承与受西方文化及先进测绘制图技术影响发展的角度,探究近代城市地图的类型特点、发展方向与价值。近代城市地图一方面既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城市舆图在绘图手法和表现内容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制图技术和文化的冲击与推动,在继承与发展中逐渐趋向多样化、专题化和近代化,并且能充分反映该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地域特色。本文分别从同一城市(以北京为例)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图和不同城市典型的城市图2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了近代城市地图在表现手法、内容和绘图技术等方面的特征及地图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