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洁  宁凡  杜艳  杨洋 《陕西气象》2013,(3):20-22
利用2000—2011年共计12a的陕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间分布与多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一致,即高发月是8月,集中出现在午后到前半夜;(2)陕西省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北向的"纺锤状",与多年平均雷暴日呈现南北走向的"两头多,中间少"的"哑铃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3)雷电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仅与雷电出现的频率有关,还与人口密度、电子网络设备的稠密程度密切相关,西安这一特征尤其显著,平均年雷暴日较少,雷电灾害事故却是全省最多;(4)提高全社会对雷电灾害严重性的关注度,加大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使人们掌握正确的防雷避险措施,是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洁  宁凡  杜艳  杨洋 《陕西气象》2013,(3):20-22

利用2000—2011年共计12a的陕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间分布与多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一致,即高发月是8月,集中出现在午后到前半夜;(2)陕西省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北向的“纺锤状”,与多年平均雷暴日呈现南北走向的“两头多,中间少”的“哑铃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3)雷电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仅与雷电出现的频率有关,还
与人口密度、电子网络设备的稠密程度密切相关,西安这一特征尤其显著,平均年雷暴日较少,雷电灾害事故却是全省最多;(4)提高全社会对雷电灾害严重性的关注度,加大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使人们掌握正确的防雷避险措施,是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应遵守本细则。第三条 省、地、县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具体职责为 :(一 ) 贯彻执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防雷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 ,拟定并组织实施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规划、计划。(二 )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电装置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 ;指导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网建设。(三 )按国家规定负责防雷电装置检…  相似文献   

4.
《气象》2015,(3):388
刘凤姣、何逸、王智刚主编本书采用知识问答的形式,分为"防雷政策与管理"和"防雷业务技术服务"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和防雷服务规范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还归纳了防雷减灾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简述了雷电预警平台、雷电风险评估系统、防雷廉政风险防控平台、防雷综合服务检测车、防雷检测自动生成系统及《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952—2013)的有关内容;第二部分分述了雷电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建东 《山东气象》1997,17(2):41-44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在非常规雷电防护技术和防雷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个合理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对防雷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松良 《气象科技》2001,29(3):40-41,64
结合绍兴市气象部门城市气象服务及雷电防护工作实践,阐述了建筑工程防雷、网络工程防雷和防雷装置年检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有关防雷法规在城市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出建立区域性、高精度雷电预警、定位、监视系统是进一步完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和城市雷电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电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雷电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山东省属于雷暴发生频繁地区,雷电事故多发区.通过近年来防雷安全检测、防雷工程设计审核、灾害事故分析与鉴定等防雷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目前山东省防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蔡云泉 《浙江气象》2010,31(2):38-40,43
雷电灾害是德清农村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雷击灾害频发主要成因为农村防雷设施缺乏、防雷安全隐患多、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工作开展难度大。结合这两年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和防雷工作实际,德清县对农村防雷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政府管理职责,制定农村防雷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等几方面措施,有效加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哈密矿产资源丰富,雷电天气分布不均匀;炸药库作为矿山生产的重要设施,完善其防雷设施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依据雷电学原理和设计规范.选择磁海铁矿炸药库防雷工程案例,对炸药库直击雷防护、矿山接地施工技术应用以及监控系统电源、信号防雷技术的研究分析,为矿山炸药库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农村建筑物的防雷现状,分析雷电的形成和造成雷击事故的原因,提出当前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减灾工作,为提高全民防雷安全知识和意识,提出建筑物防雷设施建设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防雷电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邢建忠 《山东气象》2000,20(2):49-51
通过几年来泰安市几家大型银行计算机网络防雷的实践,探讨了计算机网络防雷技术问题,提出雷电防护要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法国防雷工作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后,在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的基础上,经过相应职能调整,于2016年成立的省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全省雷电灾害的普查和隐患排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防雷减灾效益评价、防雷减灾科普宣传、防雷减灾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中心现有职工38人,其中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条件下的古建筑防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杰  于晖 《气象科技》2007,35(Z1):57-62
通过古建筑防雷工程的实践,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古建筑结构特点,分析了古建筑防雷的现状和存在的缺陷,并运用现代防雷新理念、新技术,以钟鼓楼、国子监、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典型古建筑防雷实践为例,阐述了古建筑防雷工程中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布设、雷电电磁感应、雷电静电感应、均压等电位及高大树木防雷等技术问题.针对古建筑引下线的布设距离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粗引下线的方法来解决的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闪电是一种伴有电闪和雷声,自然释放电现象。雷电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雷电引起森林火灾,点燃爆炸物,导致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故障扰乱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每年我国因雷电引起的损失达到几十亿。《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通知》黑政规(2017)14号明确规定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对其进行雷电防御对策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该对防雷保护系统因雷电造成的损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该系统的雷电防护级别,划分防雷保护区,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构建一套安全、合理、经济的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系统,将雷电能量限制到信息系统所容许的安全范围之内,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分析雷电对广播电视微波(MMDS)主发射台的影响因素,对苍梧县(MMDS)主发射台防雷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来说,防雷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防雷服务的供给则随着市场的放开,从行政垄断转向自由竞争。现阶段,防雷服务市场正处于调整期,出现了防雷服务需求的异变和防雷服务供给的迎合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防雷安全生产的监管乏力和防雷服务市场的规范不足难辞其咎。规范防雷服务市场有利于提高防雷安全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挖掘市场潜力,培育市场需求;(2)加大对防雷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3)完善防雷服务机构的信用监管;(4)发挥防雷协会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四点对策是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