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震群活动时,短时间发生大量地震,不同地震事件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影响,易造成地震目录的遗漏,对震群发震构造分析等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2013年3月3日至5日在河北涿鹿发生的微震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以地震台网观测目录所记录地震事件的波形为模板,在连续波形记录中搜索与模板相似的信号,从而检测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标定新检测到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进而对其震中位置和震级做出估计.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52个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约为地震目录给出的45个事件的1.16倍.检测到的遗漏地震震级估算为ML0.1~0.9,通过震级-频次统计分析,加入遗漏地震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在ML0.3~0.8范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根据地震事件精定位结果,推测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北西走向倾角较大的断层,施庄断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7年9月4日—6日河北临城震群遗漏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9次被测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震级范围为M_(L )0.0—1.2,并标定新检测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估计其震中位置及震级。通过地震精定位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临城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应为近EW向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近年来小震群活动频繁, 在有数字波形记录的中强地震相对缺乏的背景下, 小震群发震构造精细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趋势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13年8月22—25日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 并通过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求解分析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 计算结果显示, 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8次被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 约为地震目录给出的13次地震事件的1.38倍. 该震群发震构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 震群活动前期以北东向构造活动为主, 后期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向构造, 北西向构造在此次震群活动中地震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北东向构造. 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北西向构造发震机制以正断拉张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金寨ML3.9震群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 然后通过Snoke方法和CAP方法计算了该震群序列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震源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金寨震群序列密集分布在2 km×2 km范围内, 无明显的展布方向; 其震源深度较浅, 大部分集中在3—7 km. 此外, 金寨震群序列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 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NW向和NNE向, 倾角均较高, 表明该震群序列为近E--W向的水平挤压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型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及其2,216次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2,061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定位结果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估算误差大致为1~2km和2~3km。8.0级主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为北纬31.00°,东经103.38°,震源深度13km左右,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余震震中沿走向分布的总长度为330km左右,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3~20km,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南段以龙门山中央断裂活动为主,后山断裂和前山断裂也有地震发生,这3条断裂自西向东倾角似乎逐渐变缓,形成叠瓦状的破裂分布。北段龙门山中央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等多条断裂参与了发震过程,地震破裂既有逆冲推覆,也有右旋走滑方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置,对濮城镇附近约25 km范围内的153个一级以上地震进行双差相对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研究区的小震震丛在震中和震源深度剖面上均呈现出两个分支:主支地震群沿聊—兰断裂分布,由少数地震组成的分支则分布于黄河断裂东侧。结合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推断濮城镇小震震丛的发震构造主要以聊—兰断裂为主,西部少数地震分支的发震断层为黄河断裂带,同时小震活动亦与油田开采注水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通过CAP及P波初动方法确定乳山序列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乳山序列呈现NW向展布,地震密集分布在8km×3km范围,震源深度分布在4~10km,4~7km区间相对集中.较大地震震源机制的节面Ⅰ方向与序列地震优势分布方向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精确定位结果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并结合震区附近地震资料,初步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NW方向、近直立的走滑型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8.
张晖  谭毅培  马婷  翟浩  张珂  李娟 《中国地震》2021,37(2):430-441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处鄂尔多斯块体北缘阴山地震带内,历史上6级以上强震频发.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发生ML4.5地震,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阴山地震带ML4.0以上地震的长期平静.研究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对区域应力状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有重要作用,然而内蒙古地震台网台站较为稀疏,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对...  相似文献   

9.
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的观测数据,采用Hypo 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3年10月31日~12月10日发生在吉林前郭地区343次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平行于查干泡-道字井断裂北支。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更趋集中在断裂带附近,且深度多集中在6~14km范围内,表明研究区的孕震层主要集中在中上地壳,与该区的地下介质性质关联明显。以同样的方法修正了5.5级和5.8级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重定位后2次序列的优势方向、优势深度和破裂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剖面图初步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NNW向的查干泡-道字井断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西藏比如MS6.1地震序列141次ML≥2.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运用最小空间旋转角方法比较不同机构发布的震源机制解的差异。重新定位后主震震中位置为(31.924°N,92.824°E),靠近余震区中心,震源深度为12.8 km;余震分布沿NE向展布,长约18 km。沿NE向深度剖面结果显示,在主震右上方存在5 km×10 km的近椭圆形地震破裂空区。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兼走滑型,最佳矩心深度为9.3 km,矩震级为5.98。结合重新定位后余震分布、主震与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地质构造背景等分析,认为具有左旋运动性质的安多南缘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模板识别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L3.4震群序列目录中遗漏的地震事件,并加入波形互相关信息对震相到时进行校正,采用盖革法进行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震群震中呈NEE向分布,与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走向一致,并主要集中在该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震群中最大地震ML3.4的P波初动解的一个节面走向与精定位后震中展布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可推测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可能为怀来ML3.4震群的发震构造。震中集中分布的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属5个分段中滑动速率最大的段落,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是由断层慢滑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马婷  邓莉  王晓山  宋程  谭毅培 《中国地震》2021,37(2):415-429
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研究是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2017年3月渤海海域发生地震序列活动,该序列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区域构造较为复杂.然而在渤海海域,连续运行的固定地震监测仪器难以布设,导致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较弱.本文首先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对序列遗漏地震进行检测,再使用波形互...  相似文献   

13.
福建仙游震群序列发震构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双龙  邱毅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06-1311
福建仙游地区自2010年8月开始出现地震序列活动,2012年地震活动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以来地震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ML3.0以上地震集中活跃。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记录到丰富的观测资料。通过利用P、S波到时数据对ML≥1.0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发现地震序列空间位置和震源深度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分布特征。同时利用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用"剪切-粘贴"法,获取了ML≥3.5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通过震群序列活动特征、震源位置分布、震源区断层活动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综合判断认为:仙游震群序列为库水下渗促使断裂滑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属于水库诱发型构造型地震,发震构造为穿过库区的NW向石苍断裂。  相似文献   

14.
通过PTD方法测定了2014年金寨ML3.9震群40个ML≥1.8地震的震源深度,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验证其可靠性,分析了震源深度的统计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较为可靠,金寨震群的震源深度较浅,集中分布在4~6km范围,是发生在上地壳的浅源构造地震,且随时间变化较为稳定,未出现随时间下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贵州沿河MS4.9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上扬子地块凤冈SN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通过地震地质背景分析、震害调查、震源机制解、断层调查和库区水位变化情况等,得到主要认识如下:由于震源深度浅、灾区老旧自建房抗震性能差,导致本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本次地震主震的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61°/倾角35°/滑动角135°,节面Ⅱ:走向190°/倾角66°/滑动角63°,表现为走向NE、逆冲兼平移型运动方式;结合等震线走向及震中主要断层性质,判断NE向沿河断层为本次地震主震的发震构造,并进一步推测此次地震为水库诱发断层活化引起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地震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4年6月甘肃临泽发生的地震震群进行了精确定位,结合地质构造资料讨论了本次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该震群震中沿着榆木山北缘断裂呈NNW向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于10~25 km,平均深度为16.3 km;发震断裂为榆木山北缘断裂东段局部断裂,走向NNW,倾向SW,倾角约为60°.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2月13日23时32分、39分,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连续发生M4.9和M4.4地震;随后12月14日1时15分、38分、42分,该地又连续发生了3次M≥3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和藏东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基于四川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芒康震群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5个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震群序列空间展布、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附近的地质构造,初步分析认为:芒康震群序列地震展布在地表下长约16 km、宽约6 km,深度在5~20 km的区域;与震群序列空间展布方向较为一致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断面倾向NE,倾角约为65°,滑动角约为-34°;震源区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近EW向,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推测本次震群地震应是在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羌塘地块东南缘的一条NWW向次级隐伏断裂拉张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of earthquak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loess landslid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and tracing of active faults in Lanzhou area indicate that the Yijitanpu town,one of six towns of Jincheng city,was devastated by the 1125 Lanzhou earthquake.The citly is now located in the Vinylon Factory south of Hekou(River Mouth)in the Xigu distict of Lanzhou city.We delermined that the six old towns mentioned in historical records lie in an area stretching from the south of Xigu district to Hekou in Lanzhou.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ibution of loess landslid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the extension of Holocene active fault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s of the seismic rupture zone.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e 1125 Lanzhou M7.0 earthquake should be the Xianshuigou fault segment at the western termination of the north-border active fault zone of the Maxianshan Mountains which are located in south of Lanzhou city with the distance of only 4km.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14日乐山金口河M5.0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川南山区与四川盆地交界一带。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与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方法反演了主震及序列中8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另外,利用Coulomb3计算了主震发生后库仑应力改变量,得到的结果如下:①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金口河M5.0地震位于(103.18°E,29.32°N),震源深度16.6km,略深于波形反演结果(12km)。序列分布在NNW向天全-荥经断裂和NE向西河-美姑断裂的交汇部位,余震序列在空间上呈NE向展布。②M5.0主震的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0°/倾角46°/滑动角107°,节面Ⅱ:走向146°/倾角47°/滑动角73°,表现为走向NW(NNW)、中等倾角的逆冲型运动方式。序列中其余8次ML≥2.0余震大多以走向NE的逆冲型地震为主,个别为走滑或正断层类型。主震和大部分余震的节面方向不一致,主震节面方向与余震长轴方向也不一致。③主震后库仑应力改变量显示,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推测,NNW向天全-荥经断裂为本次地震主震的发震构造,倾向NE的机制解节面Ⅰ指出了该断裂的几何产状;M5.0主震发生后,立即触发了其旁侧的NE向西河-美姑断裂,并激发了多次余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