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华北裂谷盆地南部菏泽—长治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解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菏泽一长治地震测深剖面探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菏泽地震区、东明坳陷、汤阴地堑、林县微震区、太行山和山西高原南部等构造的地壳结构特征及其与矿产资源、地震活动的关系。该剖面测深资料以往已作过分析处理,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是在原解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沿剖面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任意非均匀二维模型设计,运用动力学射线追踪原理编制的“SEIS83”程序进行走时和振幅计算,并对某些波组震相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计算,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天生 《地震研究》1991,14(2):141-146
本文利用连云港~临沂~泗水剖面的重力测量资料计算出地壳厚度,并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该剖面的重磁异常和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叙述渐近射线理论及构造体波射线合成地震图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用于平凉——渭南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得到的二维模型比原先用走时资料取得的模型有较大的改善。所得模型的主要特征是:渭南盆地的沉积层比测线其他地区厚得多,整个剖面的沉积层速度为从3.8到5.8公里/秒的高梯度过渡;下地壳有较大的速度梯度(接近0.1秒~(-1));莫霍界面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深度从36公里逐渐增加到46公里。为在解释中充分利用振幅信息,在野外取得真实振幅记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耿庄炮点的实测记录资料和其理论走时拟合下的三种地壳结构模型(均匀、一维、二维),通过对实测振幅数据的处理和理论振幅的计算,在定义夹角的基础上,作模糊相似选择,最后对理论振幅值与实测振幅值的相似程度,作了归一化的定量的综合评判,得出结果:二维模型居优,均匀模型其次,一维模型最次。  相似文献   

5.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86,8(4):341-353
研究具有弯曲介面、各向同性、完全弹性的二维非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 弹性动力学方程的射线级数逼近法的高频渐近解可以对波场作近似计算。采用标准数字程序(龙克-库塔法)求解具有初始条件的两点射线追踪, 用改进了的Euler法求解两个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计算几何扩散因子。整个计算过程由Seis83程序包实现。本文利用Seis83程序包, 对通过唐山地震区相互交叉的柏各庄——丰南——丰宁——正兰旗剖面和沧州——天津——喀左剖面的实测资料进行解释, 进一步获得唐山地震区地壳上地幔的构造特征, 以及与地震活动较为关系密切的壳内低速度层的速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1966年邢台地震区地震测深资料再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8至1970年国家地震局与石油工业部合作在河北省元氏到山东省济南长270km地段上,进行了人工地震剖面探测(简称元—济剖面)。197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所滕吉文教授等人对该资料进行了分析解释。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对比追踪了邢台震中区反射波的震相,并根据石油工业部SJ79—366的剖面结果进行了沉积层校正,在所得出的一维模型的基础上,用二维反演程序进行了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进一步得到该区二维速度结构,并对该区强震发生的深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辽南地区的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带有重要浅层速度信息的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本文针对资料解释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解释的原理与方法,并且在 TI—59型计算机上得以实现。给出了相应的流程框图及计算机源程序,并且把此方法用于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解释中。获得了重要的浅层信息,并为该剖面的二维计算机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应用闾阳—海城—东沟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研究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二维密度结构的结果.研究表明,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密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横向不均匀性最明显的部位位于海城地震区一带.在此,还发现了低密度囊体,这一特征经过正、反演计算得到了验证.该重要地球物理现象是海城地震区深部构造背景中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层构造的地震模拟,是地震勘探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系统:用有限元素表示复杂地层构造,在此基础上应用射线轨迹法计算二维合成记录,从而得到复杂地层构造的理论剖面。这个系统可以用来模拟构造和岩性,为解释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研制了适用于任意复杂地层构造计算的通用程序,并用以计算了某测线的一批模型,所得合成剖面由电视加以显示,最后对结果作了简单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由深部地震测深剖面观测综合归纳出一个华北地区岩石圈12层三维非均匀实际模型在承受和不承受来自底面的上拱力条件下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唐山地震孕震条件及长期前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磁参考场中哨声模波的三维射线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采用IGRF模型的哨声模波三维射线跟踪方程,并概述了射线跟踪模型及数值计算程序。文中对分别按IGRF模型和偶极子场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初步的论讨。  相似文献   

12.
对2019年在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区布设的N01、NE02测线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走时进行层析成像反演,获得测线下方地壳上部二维速度结构。对N01测线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多次波衰减等处理,并与Pg波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与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获得沿探测剖面沉积层上地壳基底形态特征等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测线穿越多个地质构造单元和多条断裂带,走时层析成像和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结果综合显示研究区结晶基底面起伏较大,沉积层速度和厚度变化较剧烈,受台湾海峡西部新生代构造活动影响,显示了相应的断裂或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在上部地壳内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闾阳-海城-东沟剖面深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国内外有关深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方法,结合现有原始资料的实际条件,对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某些地段的主要波组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与研究。在频谱分析,速度振幅的计算与相对理论振幅的对比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信息。为进一步合理解释深地震测深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沟—海城—林西—锡盟深地震测深剖面是我国布设的十二条地学大断面中的一条,全长约一千多千米,是我国东北南部地区又一条大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剖面跨越华北地台、内蒙吉黑断褶带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近似垂直的穿过赤峰—开原等十二条深大断裂.并通过海城、敖汉地震活动区.测线经过高山、平原、沙漠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十分复杂.根据地学断面的要求,在该断面上要开展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与航磁和地震地质等工作,并要求物探方法的探测深度达到M面以下的上地幔.该断面的东段闾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云南地区1982年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具体叙述了思茅—马龙剖面获得的各组p波震相和反演地壳模型的若干常规方法,讨论了本剖面的深部构造背景,从而建立了思茅—马龙剖面的地壳模型。初步得出:本剖面地壳以红河断裂为界,两边有明显差异。除浅层复盖层外,红河断裂南西侧地壳分为二个速度梯度层,壳内平均p波速度为6.18KM/sec,地壳厚度为37KM左右,红河断裂北东侧地壳分为四层,其中除两个速度梯度层外,尚包含有两个常速度层。地壳厚度43—45KM,k内平均p波速度为6.27KM/sec。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平均为8.17KM/sec。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结构的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速度结构纵横向不均匀性分布特征,发现横向不均匀性最明显的部位位于海城地震区一带,在此还发现了壳内低速层,这些重要地球物理现象对研究海城7.3级地震发生的力源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清-北京-赤城二维地壳结构和构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清—北京—赤城剖面段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常规地震测深方法进行处理与计算,目的是查明该地区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等.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武清的31.0 km向北西至延庆逐渐加厚为40.0 km.在北京下方壳内界面起伏较大,莫霍面在北京的北西方向有一急剧加深,在约20 km范围内M面起伏变化达5.0 km. 根据地震波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以及二维地壳速度等值线和地震界面起伏变化等特征,沿剖面推测了5条地壳浅部断裂.  相似文献   

18.
彭菲  陈棋福  刘澜波  陈颙 《地震》2008,28(2):54-64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地震波模拟能够得到丰富的波场信息, 对研究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地震波波场十分有效。 该文在对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以2002年4月施测的安新—宽城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该剖面进行二维全波数值模拟, 同时以理想匹配层作为模拟的吸收边界条件。 将模拟得到的合成地震图, 通过与野外实验得到的记录截面和射线追踪合成记录相比较和讨论, 验证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及附近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研究区多条地震测深剖面段观测资料解释及多条剖面段的模型数据计算出了研究区结晶基底及莫霍面深度等深线结果,对该地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研究区莫霍面等深线总体特征显示出从东向西逐渐加深趋势,局部区域显示异常变化,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唐山地震区的地壳速度结构,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本文对穿过唐山地震区的宁河—涿鹿剖面的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新的解释。在资料分析中,为了提高结果的精度而做了高程校正和沉积层校正,明确指出,在横向非均匀性显著的地区,资料的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射线追踪方法对该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最终的结果表明:整个测线的地壳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结构有着明显不同的差异和特征;唐山到北京之间的平原地区的莫霍界面的深度为33公里左右,平原区的莫霍面整体隆起的宽度为150公里;唐山地震区附近没有发现较厚的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