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泸水县石缸河钨锡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侵入为钨矿的形成则提供了岩浆热液成矿物质。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在石缸河矿区外围已揭露到了新的矿化带和钨、锡、铋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因此在矿区边部或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对寻找钨锡矿化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郭信 《地质与勘探》2020,56(5):985-1004
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朱溪钨铜矿。该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阐明其覆盖区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构,是寻找该类矿床的关键问题。塔前-赋春成矿带控矿地层、花岗岩仅有微弱磁性,但是密度差异明显,这为本区开展重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本文利用最新的1:5万重力调查成果,结合航磁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使用重磁三维反演建模技术建立本区三维地质模型,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区内控矿地层进行立体识别划分,推断了塔前-朱溪、双田-大游山和临港-乐河镇石炭-二叠系条带深部延展形态,推断红梅岭-排前村和刘家滩-珍珠山深部存在两条隐伏石炭-二叠系条带;(2)发现本区岩体具有环形重力低夹局部重力高的异常特征,结合磁法区分岩浆岩岩性,圈定了本区隐伏岩体;(3)根据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圈定了两类深部成矿有利靶区:一类位于地表出露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沿断裂延伸与隐伏岩体接触带;一类位于推断的隐伏石炭纪-二叠纪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带。(4)塔前-赋春成矿带重力工作较少,通过分析本次重力调查成果,发现在地形复杂、具有明显密度差异的推覆构造发育地区开展1:5万重力调查可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重力调查工作成本低,工作周期短,在圈定的成矿有利靶区内开展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异常查证和矿产调查工作,能有效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在地形、构造复杂地区推广应用1:5万重力调查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岩坝矿田位于桂东北姑婆山地区,属贺州地区重要钨锡产地之一。在充分收集前期资料的基础上,对水岩坝矿田烂头山钨矿的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钨矿矿化受构造带控制,主要赋存于断层旁侧次一级的裂隙带中,构造裂隙为成矿提供了空间。成矿溶液来源于岩浆,是岩浆热液的产物。矿床成因与隐伏花岗岩关系密切,隐伏花岗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含锡矽卡岩细脉带及含锡萤石电气石细脉带与含钨石英脉密切伴生,是寻找含钨石英脉的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4.
已知的个旧锡矿均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电测深物探和钻探都表明,个旧锡矿高松矿田驼峰山矿段地下深部存在隐伏的晚期花岗岩体,这就为锡铜多金属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物、化探异常的良好显示,表明该矿段还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对滇东南地区隐伏的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在滇东南地区显示了一批新的断裂构造,并且可修改和补充原有的一些断裂构造。与此同时还判别同一断裂在不同时期、经受不同的构造运动后,其力学性质是会转化的;在同一断裂不同的构造部位,其力学性质也往往不尽相同。很少出现单一力学性质的断裂存在。本文所称的环状构造,推其成因,认为多数与岩浆的脉冲作用有关,大都是岩浆有关的热点活动的结果。这就为预测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开辟了新的途径。环状构造与其它构造(如断块构造等)复合时,对寻找隐伏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矿床更为有利。本区共圈出20个环状构造。初步认为与隐伏花岗岩体和钨、锡矿床有关的环状构造共8个。所预测的环状构造是否正确,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验证。然而,在本区利用环状构造,结合地、物、化成果预测隐伏花岗岩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为了提供新的找矿线索,缩小找矿的,“靶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是应用遥感图像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盘古山地区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研究区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利用重、磁资料研究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结果显示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弱磁性花岗岩体,又有隐伏低密度、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锡(有时是钨)矿化与钽铌矿化在空间上的联系,在找矿中已引起重视.目前已知的钽铌花岗岩型矿床,总是分布在锡(或钨)矿成矿区内,并常见有一种固定的分带性,表现在:钽铌矿化产于岩体顶部,而锡(或钨)矿化常出现在岩体附近或岩体顶部外接触带的脉体中.根据这一规律,研究锡石(或黑钨矿)的含钽性,对预测隐伏含钽铌花岗岩,在普查找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根据作者在某一矿区进行钽铌花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赣南新林屋—均村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合1∶20万重力测量数据,以岩石物性为基础,分析该区重磁异常并圈定隐伏花岗岩体。新林屋—均村地区低磁性、低密度的花岗岩侵入至具有磁性的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形成磁低重低的异常特征;推断新林屋—均村地区存在1个呈NW向展布的隐伏花岗岩体,该隐伏花岗岩体浅部受SN—NE向弧状断裂控制,深部受NW向断裂控制,浅部分布范围较深部更广。这些信息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也为同类地区寻找隐伏花岗岩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在池沟矿权区陆续开展了激电、中梯等物探勘查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关于池沟岩体分布、控岩控矿断裂构造、岩体接触带等信息未全面厘清。本文基于新完成的池沟铜钼矿区重、磁、电综合物探找矿资料,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钻孔等资料,对重力、磁力及电法资料进行处理,综合分析了该区重、磁异常场特征,划定了控岩、控矿断裂构造,找出岩浆主侵通道;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范围,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处;厘清了隐伏岩体、岩体接触带、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指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为主成矿部位,预测了找矿有利区,经钻孔验证获得找矿突破。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铜钼矿勘探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振波 《地质与勘探》2022,58(4):846-856
河南栾川县为全国的钼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钼钨矿产资源与出露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多产在岩体或岩体接触带围岩。为进一步加强栾川矿集区的资源勘查,确定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和成矿规律,对深部资源进行评价,在栾川矿集区开展了重力、磁法面积测量和CSAMT电磁法剖面测量等综合物探找矿勘查。在矿集区开展1∶2.5万重力和磁法面积测量,通过向上延拓、求导及水平梯度模等方法,提取、识别与地质相关的重磁场信息,判断隐伏岩体的分布范围,依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对资料进行定量-半定量解释,圈出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形态,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得出栾川矿集区隐伏岩体规模巨大,深部资源量丰富。依据重磁解释成果,优选隐伏岩体顶界面相对较浅的黄背岭矿区,进行CSAMT剖面测量,利用卡尼亚电阻率陡变带,对隐伏岩体的顶界面进行定位。经钻孔验证,在黄背岭矿区新发现三条钼钨矿体,矿体产在岩体顶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在岩体的凹陷部位往往矿层厚度较大,新增钼金属量102.01万吨、WO3资源量21.66万吨。成果表明,利用钼钨矿体多产在岩体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特征,用重力、磁法面积测量确定隐伏岩体空间分布,CSAMT剖面测量确定岩体顶界面,指导钻孔定位的物探组合方法,在栾川矿集区深部资源的勘查中成果显著,该方法组合可为“中国钼都”战略资源深部找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和日金矿区属于碎裂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斜长花岗岩、砂板岩以及二者的接触带中。经电法勘探,圈出了10处极化率异常。通过对各地质单元电性特征的总结,对异常进行处理、分析,新发现2条金矿脉,推断一条隐伏石英脉型矿脉,认为4、5号矿脉还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为本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激电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阳山县石寨矿区隶属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是武警黄金九支队首次针对此类型矿床进行勘查。矿区内花岗岩体广泛与石炭系地层接触,接触带长度延伸较长,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的矽卡岩带,受接触带构造影响,在走向与倾向上整体呈"S"型舒缓波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带中。通过物化探基础性工作,并利用钻探及槽探工程进行查证,物化探异常与已发现矿脉吻合度较高,且深部呈现铅锌多金属元素富集增高的趋势,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区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与找矿前景分析总结,为在该区深部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扩大其远景规模提供了明确方向和详实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个旧、大厂、都龙三大锡矿区山高沟深地形异常恶劣,最大高差可达1500米以上,一直被认为是很难开展重力工作的地区,在国家科委下达的滇桂锡矿专题工作中,由矿产地质研究院物探室倡议,和云南物探队、广西215队和桂林地院物探系的有关同志一道,开展了上述三矿区的低精度山区重力工作,在确定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郎和都格矿区地表沙土和草原覆盖严重,直接寻找钨多金属矿的信息较少。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钨多金属矿关系密切的是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赋矿围岩主要是二叠纪辉石闪长岩。根据围岩与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完成了矿区1∶1万地质填图、磁法和重力测量,对数据进行重磁联合反演,识别出3条走向北东、长度800~3 000 m、宽度50~100 m的重要的构造蚀变带(分别对应于负磁异常带),均分布在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中,且平行于辉石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预测了6个综合物探异常区,也位于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分布区,单个异常面积为500 800 m2,异常深度不超过1 0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在3个异常部位发现了隐伏的构造破碎带型钨多金属找矿靶区,钨多金属矿体埋藏深度为150~650 m,单个矿体厚度为2~4 m。表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重磁联合反演相结合的定位预测方法,在覆盖区寻找钨矿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该矿区位于赣东北地区。1978年江西冶金地质一队二分队对出露于地表的石英脉型钨锡矿体进行初勘时,通过钻孔揭露了隐伏含铌钽的小型花岗岩体,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矿床。1982年10月止,矿区已完成30余个钻孔。在隐伏岩体中进尺最深的孔达三百七十米。这就能为系统研究该矿床矿物包裹体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中沸腾包裹体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开展了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与锡钨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广泛分布有沸腾包裹体,沸腾包裹体愈发育,愈有利于成矿,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以鸡冠咀铜金矿床深部及其外围找矿预测为目标,在深入认识鸡冠咀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重力、磁测、电法测量资料进行精细反演,研究含矿地质体与物探异常的对应关系,获取矿区深部和外围物探异常信息。证实研究区岩矿石物性差异明显、与矿有关的地质体与重磁异常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证实研究区内断裂接触带、大理岩俘虏体、隐伏岩体表现出重磁同高、重磁异常梯度带等特征,是寻找深部盲矿体的有利部位。总结了5种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构建了“一个主要目标,两种分析,三种方法,五个找矿标志”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对鸡冠咀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靶区优选,指导鄂东南矿集区矿产勘查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区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珊瑚钨-锡矿区地质概况和成矿规律.根据该矿区及外围历年地质勘查及科研成果、矿山开采和生产勘探实际情况以及对珊瑚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我国华南钨-锡矿床成矿理论作指导,进行矿区深部及外围钨、锡资源二轮找矿远景预测,提出了四个钨、锡成矿预测区和一个成矿远景区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比例尺重力测量在豫西南地区寻找多金属矿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豫西南栾川地区1/20万重力低值异常上进行1/2.5万重力测量,把原低值异常分解成十余个规模不等的局部低值异常,结合地质矿产资料推测,有9个局部低值异常是在大的隐伏花岗岩基上局部埋深较浅的花岗岩体的反映,是钼铅锌银多金属矿良好的成矿靶区,目前已在3个异常上新发现隐伏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长田钨多金属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研究了该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圈定了4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经查证,其中Ⅰ号、Ⅳ号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下步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