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通过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江汉平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在湿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开发时序,确定开发区域,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江汉平原湿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处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30’~116°10’,北纬29°05’~33°30’之间,计有湿地面积达965334hm^2,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湿地农业区域之一,湿地农田水利发达,地下水位高,沟渠纵横。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50-70年代的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资料并借助RS/GIS方法对20世纪50-70年代的大规模围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0.1km2以上的湖泊总量分别是1309个、611个、612个、838个,湖泊总面积分别是8503.7km2、5467.5km2、2934.3km2、2977.3km2。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与围湖垦殖关系密切,江汉湖区平均面积变化率为65.0%,围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关系密切,围湖垦殖降低了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7.
水系统综合管理与模拟工具(WIM)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已经将不同流域连接为一个整体系统,针对跨流域复杂水问题的研究,从科研和管理的角度,迫切需要发展集多源数据集成、水循环过程模拟和决策支撑为一体的水系统综合管理与模拟平台。本文面向国家需求,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基于GIS平台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IM(Water system Integrated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Tool)系统。WIM是一个基于模块化结构的水系统综合管理与模拟工具,实现了水循环多源数据集成和多过程耦合模拟,具有数据动态加载、模型在线耦合和模块按需定制等功能。WIM提出为复杂水问题的研究,跨流域调水对陆地水循环影响与水安全分析提供了支撑,促进了中国在水循环综合模拟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近年来,各种水处理污染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创造出城市生态景观,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 相似文献
10.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有限的水资源竞争和水冲突的增加,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上,湿地公园的建立是统一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湿地公园内的水环境保护与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水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规划方法及内容,包括水资源、水岸、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方法。由于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尚未确定,基于水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湿地公园规划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ZHANG Huanhai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aqing Teacher''s College Daqing CHINA LIU Haiyan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地理学报(英文版)》1998,(3)
I.IntroductionChangesinwetlandsplayanimportantroleinglobalchange.Moreandmoreatentionisbeingpaidtochangesinwetlandsandtheirimp...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乡村聚落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国土空间用地GIS数据及村镇统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及分形学方法,探索江汉平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因其内部自然环境基质的差异,形成了"二类四型"聚落空间形态:低丘岗地地域,主要是均衡镶嵌型聚落空间形态,可分为高密度(斑块)低丘点状形态及中密度(斑块)岗地团块形态2种亚型,此类聚落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湿地水平衡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观测沼泽湿地水平衡的要素,如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并与农田相对比,揭示沼泽湿地独特的水平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蒸发量在夏季少雨期高于农田,秋季多雨期低于农田;大面积湿地具有使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加大和年内分配均化的作用,且沼泽植被能减缓洪水流速,因此可以拦蓄洪水,起到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开垦后,导致湿地防洪功能下降,湿地效益减弱。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该区共发生了18次特大洪水漫滩事件。这些古洪水的频发与湿冷气候相对应。功率谱分析发现古洪水漫滩事件包含26、31、36、43、52、79、110年这样的周期。分析表明江陵地区古洪水发生的驱动因子可能是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蓄水与调洪功能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以三江平原挠力河1956~2000年宝清站与菜咀子站实测的洪峰流量为例,分析沼泽湿地的蓄水与调洪功能。在该河45 a的实测洪峰流量中,有26 a是下游菜咀子站的洪峰流量小于上游宝清站,表明有大量洪水在其间的河漫滩沼泽(面积28.82×104hm2)之中漫散与蓄存。沼泽的巨大蓄水能力,与其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持水能力强有关。三江平原沼泽土壤草根层与泥炭层的容重为0.10~0.28 Mg/m3,总孔隙度大于70%,饱和持水量可达4 000~9 700 g/kg,估算全区沼泽土壤的蓄水总量可达46.97×108m3。由于沼泽均分布在地势低洼的负地貌部位,地表平均积水30 cm,则全区沼泽地表积水的储水量还可达17.15×108m3。根据沼泽湿地的蓄水、调洪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价值,提出严禁开垦与破坏现有的河漫滩沼泽,实施湿地保护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江汉平原2000—2004年农地城市流转时空特征,根据农地城市流转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研究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同,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就业非农化及农地城市流转耦合系数与农地城市流转综合变动系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对判断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乡村农户就业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乡村就业变迁是透视乡村人地关系变化的重要视角。论文基于湖北省京山市乡村常住农户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沿循类型—空间—模式的逻辑主线,通过变化率指数、就业转移矩阵揭示案例地区农户就业变迁特征;同时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7—2017年乡村农户就业类型已由纯农就业主体演变为兼业就业主导,非农就业增加显著;② 农户就业区位距离衰减特征弱化,村域作为农户就业转移的出发源与回流汇地位突出;③ 村域纯农就业仍是乡村农户就业的主流模式,但就业方式多元化成为农户就业新趋势;④ 农户就业模式选择是农户就业需求、地方就业供给、环境就业媒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农区人地关系变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