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波地震台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EW、NS向固体潮在同一数量级,与理论固体潮有较大的差异,且与浙江省其它地区地震台的记录迥然不同。该台倾斜资料与海水潮汐关系密切,用其分钟值绘出的矢量图日规律性较强。本文对此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列举陕西韩城地震台地倾斜资料对应汾渭地震带上的山西和陕西地区地震出现的震兆反应,表现在地倾斜矢量图有打折、打结和倾斜速率明显改变等异常。对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地倾斜在震前一、二年出现矢量图变化速率明显改变的特征,认为属于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3~2014年天山地震带299个M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利用震中位置及其附近的断层信息来确定真实断层面。在此基础上分区域计算了整个天山地震带、天山中东段、南天山西段发震时刻断层面上潮汐正应力、潮汐剪应力、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天山地区地震活动的触发作用。在计算断层面上潮汐库仑破裂应力时,分破裂类型针对不同情况设定有效摩擦系数,讨论其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天山地震带地震较多地发生于断层面上潮汐正应力的最小值附近以及潮汐剪应力的最大值附近。从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结果来看,整个天山地区地震活动受潮汐阻滑作用较为显著;分区结果显示,天山中东段地区斜滑型地震、南天西段正断型地震受潮汐触发作用较为显著,其他各类型地震受潮汐阻滑作用较为显著或潮汐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潮汐触发地震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  蒋海昆 《地震》2011,31(4):36-47
对近年来国内外潮汐调制触发地震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介绍了月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日月引潮力及其分量对地震触发的情况, 基于大样本统计的潮汐触发地震研究等内容。 月相与地震活动的简单对应是对潮汐触发地震的初步研究, 调制比是对这一现象的定量化描述。 潮汐应力分解及对地震活动影响的研究, 则是从力学的层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 大样本统计则从统计的角度研究潮汐对地震的关系, 众多统计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是Schuster检验, 它将震源机制、 潮汐应力、 统计检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定量地分析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景泰地震前后兰州台的中期形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半州台浮子水管华南斜斜仪和石英伸缩仪1987 ̄1993年间M2波潮汐因子的年度调和分析结果,然后对各分量月均值进行了残差分析,并绘出去除长期项后的华南斜矢量图,据此探讨了景泰地震的中期前兆异常和震后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震潮汐触发是指由潮汐引起的应力变化而触发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潮汐触发的研究可能为断层错动引发地震的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早期,地震潮汐触发研究主要是在地震活动中寻找潮汐周期。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地震活动与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严格检验。时至今日,地震是否被潮汐触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不过,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发生前数年,震源区地震活动往往受到潮汐触发,如果这个结果被证实,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地震潮汐触发是指由潮汐引起的应力变化而触发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潮汐触发的研究可能为断层错动引发地震的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早期,地震潮汐触发研究主要是在地震活动中寻找潮汐周期。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地震活动与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严格检验。时至今日,地震是否被潮汐触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不过,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发生前数年,震源区地震活动往往受到潮汐触发,如果这个结果被证实,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宁波台的地倾斜日变矢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一般采用日(旬、月、年)均值分量图、矢量图以及滑动均值图等来分析地倾斜与地震的关系。我们利用地处沿海,受海潮影响的地倾斜资料的24小时整点值作矢量图,发现日变矢量图极有规律,并且在地震前有一定的异常表现。现结合宁波地震台的资料作一简要讨论。 宁波台位于宁波盆地的西北部,距海约16公里。台基是上侏罗统火山岩。岩性致密坚硬、整体性好。台站东南5公里处有一组新华夏系压性断裂,东西向压性断裂从台站北面20公里处通过。周围无人为干扰,是一个环境条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机制及相关天体位置图像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云南163个地震震源处沿地震主应力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震中有62%受到了潮汐应力的触发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受到潮汐应力触发的地震发震时的天体位置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具有潮汐应力触发物理基础的地震时的月日黄经差、月日赤纬和月日天顶距的分布图像.图像显示,云南地区的地震在新月期间和上下弦附近较易受到潮汐应力的触发;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地震发震时刻的月日赤纬有明显的密集分布条带特征,地震频次在月、日天顶距分别为30°~140°和20°~140°范围内为平均优势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10.
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观测的原始记录图、日均值图、矢量图中存在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等异常形态进行分析。以发现震前的中长期异常,总结规律,提高地震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海潮对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影响问题. 首先介绍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影响的基本理论;采用FES02和TPXO6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对卫星重力结果前60阶的影响;并用两个模型之间的差异作为海潮模型精度的估计量,据此计算了海潮模型误差对卫星重力结果的影响. 与GRACE恢复的重力场精度的比较说明:海潮对重力场40阶以下的影响都超过了目前重力场恢复精度;尽管由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海潮模型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的全球海潮模型用于GRACE重力场恢复的前12阶的改正还是不够精确. 另外,我们也利用中国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以及FES02海潮模型讨论了中国近海潮汐效应对GRACE观测的影响. 结果说明该影响与海潮模型的误差相当. 这反映了当前海潮模型的不确定度,因此通过结合全球验潮站资料有望提高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12.
调制模式、调制比预报方法应用朔望潮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朔望潮触发和调制地震的发生已是一个基本事实,朔望潮即是半月潮幅度最大时段再迭加半日潮和全日潮。由于朔望潮量值大,所以它作用到震源系统上影响震源过程的7种效应也大,因而朔望潮与地震的相关性较好。由此作者认为用朔望潮比单纯用半日潮来判断震源过程的不稳定性更好,它可以回避震源地方的很多复杂问题而不影响预报地震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由起潮力反演含油(水)层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平层状封闭含油层模型,根据弹性理论和地下流体动力学理论,结合固体潮理论,研究了起潮力油井动态的影响,给出了由起潮力反演含油层应力的方法,用该方法计算了1983年菏泽Ms5.9地震和日本秋田Ms7.7地震的应力降,所得结果与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海潮误差是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中重要的误差源,目前发布的海潮模型中主要包含振幅较大的主潮波分量模型,在时变重力场反演中次潮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中的海潮误差主要包括受限于海潮模型误差和次潮波影响.本文利用轨道模拟方法检测了短周期潮波的混频周期以及次潮波对ΔC20,ΔC30的时序特征,并进一步通过轨道模拟结果分析了海潮误差对时变重力场反演的影响,然后通过实测数据解算分析了海潮误差对当前GRACE时变重力场解算的影响,研究发现:(1)利用轨道模拟能够有效地检测短周期潮波的混频周期;(2)时变重力场解算过程中,次潮波的影响大于海潮模型误差的影响;(3)海潮模型误差以及次潮波影响是当前GRACE没有达到基准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现行固体潮地震研究中的历史影响,对比研究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和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二者在振动频率、振动源体积、传输距离与介质等方面的地球物理特点与本质区别,强调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中最根本的工作是建立地震预测的目标和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6.
海潮对海南观测井水位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掌握低纬度沿海地区海潮、理论固体潮、观测井水位观测曲线的日变特征及表现形式,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各谐波,提取优势频率,分析海潮对海南地区观测井水位观测数据的影响,发现距海岸线较近的向荣村井受海潮影响较大,水位观测曲线与海潮均表现为单峰单谷的日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In real-time operational coastal forecasting systems for the northwest European shelf, the representation accuracy of tide–surge models commonly suffers from insufficiently accurate tidal representation, especially in shallow near-shore areas with complex bathymetry and geometry. Therefore, in conventional operational systems, the surge component from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s is used, while the harmonically predicted tide, accurately known from harmonic analysis of tide gauge measurements, is added to forecast the full water-level signal at tide gauge locations. Although there ar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so-called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e.g. because of the assumption of linearity of tide and surge), for current operational models,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has nevertheles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the representation accuracy of the full water-level signal. The simulated modulation of the surge through non-linear tide–surge interaction is affected by the poor representation of the tide signal in the tide–surge model, which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does not improve. Furthermore,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can only be applied to locations where the astronomic tide is known through a harmonic analysis of in situ measurements at tide gauge stations. This provides a strong motivation to improve both tide and surge representation of numerical models used in forecast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pose a new generation tide–surge model for the northwest European Shelf (DCSMv6). This i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n this scale in which the tidal representation is such that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no longer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total water-level representation and where, consequently, the straightforward direct model forecasting of total water levels is better. The methodology applied to improve both tide and surg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del is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 use of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nd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parameter uncertainty. Historic DCSMv6 model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against shelf wide observations for a full calendar year. For a selection of stations,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with astronomical correction, which confirms that the tide representation in coastal regions has sufficient accuracy, and that forecasting total water levels directly yields superior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掌握低纬度沿海地区海潮、理论固体潮、观测井水位观测曲线的日变特征及表现形式,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各谐波,提取优势频率,分析海潮对海南地区观测井水位观测数据的影响,发现距海岸线较近的向荣村井受海潮影响较大,水位观测曲线与海潮均表现为单峰单谷的日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重力测量迫切要求提高重力潮汐改正的精度,本文应用现有的我国重力潮汐观测成果和海潮重力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提出一组重力潮汐改正的实用计算公式。并且根据计算误差要求小于±1μGal的条件下,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与合适的计算式相对应。此外,对近年来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重力潮汐改正计算公式进行了评述,尤其对过去不曾注意的潮汐永久项(M0S0波)在潮汐改正中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还对目前海潮负荷改正的精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沈育疆等编绘的海潮图,用Farrell给出的地倾斜负荷格林函数褶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O1和K1分潮对我国北京等12个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海潮效应。对泰安等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