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汪育新 《华南地震》2001,21(4):78-82
从宏观的角度回顾了文献管理自动化的发展,结合本单位文献管理的实际工作,探讨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途径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依赖馆藏文献提供为主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也更凸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上的种种缺陷.变革中的社会信息环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等诸多问题,加强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创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现代信息网络对及时、快速地获取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地震系统图书资料室为什么应首先向现代化的迈进的进行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与地震文献数字化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地震系统图书馆资料室向现代化迈进,其内涵不仅仅是实现文献的自动化管理,而且还要将文献内容数字化,从而实现地震系统图书馆资料共享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山东省地震科技信息工作从传统的文献管理与服务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的过程,探索了科技信息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Zotero)与云存储服务软件(坚果云)作为载体,搭建一个可供个人与团队在地震行业中实现对地震文献资料的管理、引用、自动同步及检索等功能的文献服务平台。科研学术人员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对本地和在线的地震文献资料的集中管理和文献引用,允许团队成员之间的资料共享和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对文献管理的高效利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吕金霞  王晓青 《地震》2004,24(4):131-136
通过检索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题录, 对1994~2002 年我国主要地震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地震文献量及其变化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地震中文期刊文献总体上表现为学科相对集中, 近年主要中文地震科学类期刊的文献总量随时间相对下降, 研究的学科范围有所扩大; 理论地震研究和工程地震等应用研究的加强表明了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实力和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增长。 对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近年文献量的分析, 支持地震学文献总体学科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 同时也表明了学科面需要扩大, 以适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初步分析结果对开展地震学科文献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如何为地震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图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对今后图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地震系统图书应采取联合作战方式,成立地震系统文献布局管理协调小组,合理布局地震系统的文献,加速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恢复地震系统馆藏新书联合目录,外文刊题录交换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震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迫切需要拓宽资源范围,建立涵盖传统文献资源和新媒体资源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而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完善与健全地震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1建立地震科技信息情报保障服务体系,分地区分学科地收集与地震相关的科技管理和学术信息,建设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全面开展情报信息研究,及时报道国际地震科学研究前沿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地震科研工作提供信  相似文献   

9.
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地震事业正向信息化,自动化迅速迈进,为推动地震事业的发展,推广图书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与图书资料的关系,反映了浙江省地震局在科技文献自动化管理方面汽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地震科技文献自动化管理软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室的馆藏建设,着眼于省级地震科技文献信息工作的新视角,从全国地震科技文献信息网络节点建设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加强图书管理,搞好藏书建设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看其藏书量和藏书质量,而且要看其利用率。提高利用率,加速书刊传阅,就必须优化馆藏提高服务技能和书刊周转。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省级台网的震情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地震信息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出与发布,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 “地震台网智慧服务平台” 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可实现地震信息的自动接收、自动筛选、自动发布,同时可实现地震信息按时、按需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并产出丰富的地震科学产品,为省级地震局的应急决策、应急响应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各级政府的后继处置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地震局设有震害防御处和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为了切实推动我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新北京市地震局自组建以来,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北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方面的法规和行政规章;②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行政管理;③结合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做好震害预测方面的管理和研究;④满足北京市建设的需要,开展工程地震业务,直接为社会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地震局从贯彻执行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的有关文件做起,结合其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特点,从优化管理入手,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建立了文献管理数据库,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增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际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文献收集,管理,国际交流以及利用的情况。认为文献服务应立足地震科研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作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救援与指挥决策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学者对地震应急领域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开发新一代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条件。本文基于甘肃省分震级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地震应急专题图设计等研究基础,研发了新一代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原型系统,实现了软件自动触发、分震级地震影响范围估计、分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计算,自动生成地震灾情评估报告,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该软件能够提升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可靠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新世纪地震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出发,指出了地震信息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地震信息工作发展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行业化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新时期如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地震监测中心工作任务和技术系统密集的特点,用Java开发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区域台网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仪器自动化监控与故障分析、台网智能化运行与管理、综合信息智能化发布等功能,以自动化技术替代部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籽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满足了广大地震工作者日益提高的文献需求,作者提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解决方案,为网络环境下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一条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