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相似文献   

2.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相似文献   

3.
在山旺盆地山旺组大型野外露头剖面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力滑动构造.这种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为原地系统、滑动层,滑动系统三部分.在滑动系统中又可以依部位的不同次划分为平行滑动段、对称挤压段、柔性蠕动段和褶皱推覆段等四段.在滑动系统的微观特征上.,表现出典型的柔流褶皱现象.山旺组重力滑动构造和沉积滑塌构造主要区别在于变形发生时间.山旺组重力滑动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基底差异抬升有关.陆相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的形成与陡坡带差异升降而造成的重力滑动构造有关.因此,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对理解陆相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相似文献   

6.
豫西石炭二叠系中发育的大型缓倾断层具张性断裂性质,构造模型是由滚卷背斜及反向断层、犁式断层面、掀斜断块组成的多层次构造体系.它形成在中、新生代地壳拉伸背景下,由基底断块斜掀引起表层重力滑动的层间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7.
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有较多的瓦斯突出及瓦斯爆炸等矿井地质灾害.滑动构造作为包括前缘挤压带、中部顺层剪切带和后缘拉张带等单元的构造组合体,其各部分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构造样式具有自身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就一个完整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而言,由挤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区在空间上应该是瓦斯突出和涌出的最大危险区,也是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安徽省青阳-泾县-带的印支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连续不同变形形式的构造运动。印支主褶皱前发生了重要的挤压拆离构造,主褶皱后发生了广泛的逆冲(南中)和重力滑动(北级)构造。3个变形阶段是同一区域应力场持续作用下的连续过程,形成挤压拆离-褶皱-重力滑动构造系统,是褶皱带前缘和山前带典型变组合,表明本区北部为江南褶皱带山前带。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安徽省青阳—泾县一带的印支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不同变形形式的构造运动。印支主褶皱前发生了重要的挤压拆离构造,主褶皱后发生了广泛的逆冲(南部)和重力滑动(北缘)构造。3个变形阶段是同一区域应力场持续作用下的连续过程,形成挤压拆离—褶皱—重力滑动构造系统,是褶皱带前缘和山前带典型变形组合,表明本区北部为江南褶皱带山前带。  相似文献   

10.
重力滑动构造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各种重力滑动构造样式的差异,将华北晚古生代煤田中分布的重力滑动构造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掀斜断块型;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滑片、滑褶型;岩浆上涌背景下形成的穹隆型以及剪切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块体隆升型。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和180~230MPa;l;形成深度约5~10km;总体岩层收缩量32.2%;总滑移距离1060m;活动时间上限127.65士38.29万年。它是燕山运动期间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在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应力屏蔽区内派生的近东西向拉伸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式是济阳坳陷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次级构造样式的发育和演化与地质体在坳陷中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翘倾断块构造大部分形成在坳陷的缓坡带.滑动断阶构主要发育在坳陷的陡坡带,底辟构造常见于坳陷的洼陷带,潜山披覆构造多发育在盆地四周隆起区与洼陷中的潜山带,而重力背形构造大多发育在主断层的下降盘。盆地内的重力构造作用可随着沉积加厚作用的持续或加剧而逐渐增强,发育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雁列式和帚状构造是郯庐断裂强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研究证实,受早、晚白垩纪之交区域构造背景变化的影响,盆区应力场曾发生过从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的转换,导致济阳坳陷中的反转构造普遍发育,并具有东强西弱的时空演化规律。因此,走滑剪切式构造是郯庐断裂走滑剪切的结果,而反转式构造则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转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牙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凤山县金牙金矿是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具代表性的微细浸染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地质构造调查,综合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控矿构造,矿区构造样式等,认为金矿体主要分布在背斜的转折端及东西两翼。矿区断裂构造有近SN向主断裂、近SN向次级断裂、以及顺层滑动破碎带等,它们均为区内控矿构造。其中近SN向次级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通过对其运动学特征研究认为它们为早期挤压过程中派生的X节理,次级断裂后期张扭性活动叠加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牙金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滑动构造是指地质体沿一个斜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构造而言,也就是马杏垣教授所说的重力滑动构造。即在重力影响下的岩石变形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济阳坳陷总体表现为由多个次一级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坳陷内的凸起构造呈近NE向的排列,单个凸起构造呈东西向展布。东西向构造为东营凹陷的主体构造方向,西部的几个凹陷则为北东向展布,坳陷区内的断裂构造以NE向断层为主。坳陷以伸展构造为主,同时发育有走滑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期NE向挤压、中生代中期裂陷、中生代晚期构造抬升、古近纪强烈断陷和新近纪整体坳陷等几个阶段。盆地的最终成型是地幔抬升产生的裂陷和走滑断裂产生的拉分联合作用的结果,来自东南方向的挤压作用是形成区内北断南超半地堑盆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重力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  相似文献   

17.
走滑运动是指沿直立的断面作走向滑移的断裂运动。走滑断层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剪性质的走滑断层,按习惯称为平移断层;二是作为挤压带、伸展带、重力滑动带的侧向连系和调整的走滑断层,建议称为调整断层。建立调整断层的目的,在于拓宽对走滑运动内涵的认识,增强对走滑构造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江西永平铜矿田构造发育过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迅  黄震 《矿产与地质》1991,5(6):416-422
江西永平铜矿田构造发育过程,主要是在印支期近东西向挤压作用下形成近南北轴向的候家—嵩山倒转背斜及一系列压担性断裂.在褶皱过程中,翼部产生层间差异性滑动,形成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在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使轴向断裂张开,成为构造减压带而成矿.  相似文献   

19.
重力滑脱构造在盆地演化中较为常见,地层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滑动所产生的构造变动存在广泛。歧口凹陷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内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凹陷,其特点是新生代沉积巨厚且构造活动强烈,为重力滑脱和相关构造形成提供了发育条件。按照滑脱面性质的不同,将歧口凹陷的滑脱构造分为3类:地层-断裂复合滑脱、顺层滑脱和断裂滑脱。在该凹陷中选其各自具代表性的构造,如埕北滑脱构造、塘沽新港滑脱构造和大张坨滑脱构造进行结构特征和演化等方面剖析。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滑脱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新生代凹陷区快速沉积、凸起带强烈隆升、前第三纪地层的滑移层和热力作用。滑脱构造大多有褶皱和断裂相伴生,其组合方式不同可为油气成藏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谭筱虹  朱志 《云南地质》1999,18(2):122-126
滇西三江地区第三系主要分布于走滑断裂两侧的构造盆地中,其变形主要是由走滑断裂活动引起的地层褶皱、挤压逆冲-推覆,同时发育张性断裂、层间滑动等伸展构造,这些均是新生代陆内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