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表动态预计软件的现状和MATLAB软件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该软件在开发地表动态预计系统算法的应用.以动态时间函数结合概率积分法为理论基础,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开发预计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地表移动的动态特征,实现了煤炭开采对地面动态沉陷影响的较为精确的分析与计算,可以直观而精确地对地表变形各种...  相似文献   

2.
沈震  徐良骥  郭辉  刘潇鹏 《测绘科学》2016,41(12):238-242
针对Knothe时间函数在描述点位动态下沉过程中的不足,该文采用分段函数构建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结合煤矿工作面观测站实测数据,建立工作面开采沉陷动态下沉预计模型;并利用概率积分法模型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解算模型所需参数,包括地表任意点最终下沉量、时间因素影响系数及地表点位最大下沉速度出现时间。经实验验证,基于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且精度满足开采沉陷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3.
岩层与地表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由于Knothe时间函数虽然可以预计地表下沉,但在预计中有描述地表下沉速度的不足,并且其函数复杂.研究矿区单点动态下沉过程对于地表建筑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下沉曲线,得到了预计方程,结果表明预计精度较高.Logistic模型参数少,函数相对简单,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模型与概率积分法建立了在半无限开采条件下与开采速度有关的地表动态下沉预计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对应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开采速度对地表动态下沉速度与加速度的影响,得出了一味提高开采速度并不能降低地表下沉速度,而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预计来确定最佳开采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由开采引起的矿区地表移动过程看成随机的,讨论了地表移动的时空过程。由此给出了一种建立描述地表移动过程的状态方程和修改预计模型的方法。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了地表移动的动态预计,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开采沉陷时序预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开采沉陷预计技术,建立了开采沉陷的时序预计模型。用该模型可以对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分析表明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开采沉陷的动态预测问题。地表移动变形的相对预测误差在5%左右,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可以提高5%-15%,最后还提出了这一预测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动态矿区DEM生成方法及其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根据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提出"动态土地复垦"的概念,并确定了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制定的数据基础——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应该包含煤矿生产对地表的累积影响结果数据和地表的原始地形信息,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可以提供前者,地面测量可以提供后者,经过数据处理可以按时间间隔生成描述塌陷区的一系列数字高程模型(DEM)(准动态),然后运用DEM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塌陷区在不同时间段的土地破坏类型、范围和位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决策数据的提取,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积分法是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常用的方法,而概率积分法预计的精度取决于其预计参数的确定。以国内大量的条带开采实测资料为基础,应用相似理论对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的相似现象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计算出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根据所得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相似现象的分类及其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应用模式识别对待求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进行了求取。工程实例表明,用模糊优化确定的预计参数进行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其预计结果更加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9.
卡尔曼滤波在矿区地表下沉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卡尔曼滤波理论运用于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量的动态预报,通过建立矿山高程测量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地表移动观测站多期的观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同时动态预报各个观测站的状态。文中结合实例,从单个观测站多期的预报效果和整条观测线某一期的预计情况两个不同角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地表移动观测站受煤层开采影响小的下沉预报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D-InSAR的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SAR技术已在数字高程建模、地表微小变形、地壳形变等方面显示出广阔前景,但其对黄土高原矿区复杂、剧烈、动态的地表形变监测能否有效,目前仍存在争议。针对此问题,该文以大同市南郊区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区域,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采用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研究区域2008年1月1日至2月16日间的沉陷面积和最大沉降值。然后以晋华宫矿某工作面为例,利用开采沉陷预计方法进行验证,预计结果显示该工作面的最大沉陷值与D-InSAR测量值相差达24.04mm,并分析差异主要来源于SAR数据、地形、预计参数选取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比较准确且有效地监测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11.
王勃  杨柳  彭改萍  王铎  李泳慧 《东北测绘》2012,(10):150-152
应用二次开发组件面向特定领域开发GIS系统,其撤销和重做功能应针对相应需求来定制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存储用户编辑操作结果的栈结构,并针对油藏GIS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了优化。在栈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用户编辑操作记录接口RecordEdit、撤销操作接口UndoEdit和重做操作接口RedoEdit的程序运行逻辑。最后,作者使用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结合MapObjects开发组件对UNDO/REDO功能模块进行了实现,并集成到一个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图形系统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川邛崃市平乐古镇的旅游资源信息化需求,利用WebGIS技术,基于ArcIMS9.2平台设计实现了平乐古镇旅游信息系统,在介绍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结构,并对ArcIMS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动态网页技术以及WebGIS发布技术实现并展示了系统客户端的功能与界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户认知特征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凌云  陈毓芬  王英杰 《测绘学报》2005,34(3):277-282
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是地图可视化系统和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用户对地图可视化系统应有功能的使用.以地图可视化系统的用户为中心,通过探讨用户的认知特征和分析现有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拓宽用户界面的概念,设计一种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的初步机制,探索让系统的用户界面自动地适应用户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GNSS coordinate time series data for permanent reference stations often suffer from random, or even continuous, missing data. Missing data interpolation is necessary due to the fact that som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require evenly spaced data. Traditional missing data interpolation methods usually use single point time series, without considering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points. We present a MATLAB software for dynamic spatiotemporal interpolation of GNSS missing data based on the Kriged Kalman Filter model. With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ers can load source GNSS data, set parameters, view the interpolated series and save the final results. The SCIGN GPS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oftware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GNSS coordinate time series missing data interpolation.  相似文献   

15.
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是实现用户和地图可视化系统交互的关键环节,但对这一情况目前地图学界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拓宽用户界面的概念并介绍了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元素,通过分析现有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认知规律的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任忠斌  孙庆珍 《测绘科学》2010,35(2):145-146
针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中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了可用性理论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可用性及其在电子地图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的因素,然后运用可用性实验的方法找出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在界面布局、色彩设计和工具图标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本研究为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遥感动态监测及泥沙输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嘉陵江流域重点产沙区为试点,选择1992和1996年两个时段,通过遥感、GIS以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并从流域的土壤侵蚀推测和分析流域河流泥沙的输移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设计一个高质量的GIS用户界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GIS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GIS工程建设实践,指出快速原型法是构建GIS用户界面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兴军 《北京测绘》2014,(1):66-68,103
根据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运用MATLAB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通过窗口、菜单、控件等构成操作简便的用户界面,实现了观测站数据的自动处理及移动变形曲线的自动绘制,有助于提高数据后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空间信息智能分发的动态化用户偏好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广  范明虎  杜武 《测绘学报》2011,40(5):646-654
用户偏好模型的构建方法是制约空间信息智能分发理论取得进展的关键瓶颈。现有的空间信息智能分发算法和系统存在空间范围定位不准确、效用度计算存在偏差等缺陷,且大多关注用户的检索行为对偏好模型的贡献却均未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用户反馈的作用。鉴于此,对现有文献的理论和算法进行扩展,通过引入区域数、兴趣废、兴趣度密度等概念和算法,以及权值衰减函数和用户信息反馈等动态化因素,使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及时地随着用户偏好特征的变化进行修正。试验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静态模型而言,该模型能够更为有效地反映用户偏好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