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发展动向—介绍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19~24日,第11届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国际会议(11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laanics—IACMAG)在意大利历史名城都灵(Turin)隆重召开,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殷建华教授荣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IACMAG)2005年度地区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3.
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发展动向──介绍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5.
6.
耦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在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岩土工程耦合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并分别对研究方法的耦合、计算方法的耦合及本构关系的耦合等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了几种误用耦合的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结果是岩土工程师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求解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岩土的工程实用本构方程;建立多个工程实用本构方程结合积累大量工程经验才能促使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由用于定性分析转变到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岩土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系统地阐述了岩土力学数值计算结果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数值计算结果虽然是定量的,但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描述是滞具有定量性意义,则取决于对原型的研究程度和模型力学参数取值的可靠性,阐述了数值模拟中可能产生的计算误差,说明岩体破坏的相对性含义,指出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从岩土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通式——P.Perzyna方程出发,研制了岩土工程围岩流变本构模型辨识用有限元计算程序EVP2D,并将其和均匀设计(UD)法结合,获得了用于ANN辨识模型训练用的具有丰富本构信息的全局性输入输出有效数据。尔后,设计了基于实际监测位移数据辨识围岩流变本构模型参数的ANN模型,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中研制了辨识用相关程序CYJBS3.M。有关实例验证,从待辨识参数向量UD设计、训练数据的有限元计算获取、ANN模型的训练和辨识这一整体计算过程的实现,表明了UD-FEM-ANN本构模型辨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卸荷工程岩体与传统的加载岩体的力学条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非线性特征更为明显,卸荷工程岩体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对卸荷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参数的确定、本构关系及卸荷岩体释放荷载的计算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首先简要介绍颗粒物质力学与模拟岩土材料本构特性的热力学方法,其次对力链及其对应的强弱网络的形成、力学特性与能量耗散特点与机制进行深入地分析,随后在Collins提出的土体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强弱网络结构的应力应变特征,引入合理的假设,探讨建立符合热力学原理的宏细观结合的岩土本构模型的思路与步骤 相似文献
16.
《岩土力学》2014,(1):292
<正>会议背景和宗旨2008年11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岩土本构理论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0年12月批准成立了"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8月"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第1次工作会议,2013年5月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学术交流会。鉴于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已有5年和近年我国不少学者在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4年5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第2届全国岩土本构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已有震害研究表明,震后边坡会因持续变形而破坏,且伴随着土体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即土的循环软化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考虑循环软化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以用于复杂条件下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在已有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循环软化的处理方法。同时,在FLAC3D平台上实现了本构模型二次开发,并通过了理论公式与已有文献中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的骨干曲线与理论公式一致,且计算出的动剪切模量比及阻尼比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能够克服Hardin-Drnevich模型和Davidenkov模型在较大应变处(>0.01%)过高地估算阻尼比的缺陷;考虑了循环软化后,计算出的剪切强度有明显降低,且当遇到骨干曲线剪应力可以连续地过渡到软化后的主干曲线上,模型的收敛性较好。所开发的本构模型可为大应变条件下软土场地及边坡地震灾害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