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方琦  张春芝 《中国地震》1995,11(4):341-350
本文在对比分析大华北地区第3,4活动期地震时序分布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集的概念。分析认为:这两个活动期在总的时序结构上存在期、集、幕3个层次的相似和对应关系;每个活动期都由前后两个彼此联系密切、又相对完整、演化过程类似的地震活动集组成;两活动期的前集进程一致,但第4活动期的后集要明显比第3活动期的进程快。文中指出,研究区第3,4活动期总的地震空间分布呈一个椭圆环形带,其中第4活动期的环带偏东  相似文献   

2.
利用ESMI电磁干扰接收机和由多频天线与SR-50C磁带机组成的记录系统,在不同距离观测到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信号,不仅记录到与地震波同时出现的电磁辐射,还记录到大量震后电磁辐射信号.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性质及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SMI电磁干扰接收机和由多频天线与SR-50C磁带机组成的记录系统,在不同距离观测到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信号,不仅记录到与地震波同时出现的电磁辐射,还记录到大量震后电磁辐射信号.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性质及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研究》2021,44(4)
在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研究过程中,构建效能可评价、符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的预测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以地震活动频发、地质结构复杂的华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相对强度模型、力矩比模型和简单平滑模型等3种地震概率预测模型,利用1970—2019年华北地区3.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10 a为异常学习时段,以1 a为步长,分别开展1 a、3 a和5 a尺度下5.0级以上地震的回溯性滑动预测研究。通过Molchan图表法和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估,优化了模型参数,确定了3种预测模型的最佳计算参数,构建了适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时间尺度混合概率预测模型,并使用近10 a的地震分析了华北地区当前的地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江蓉  贺传富 《地震》2000,20(2):77-82
利用模糊数学中异常从属函数方法对1990~1997年华东地区16种前兆观测方法,近5万组数据的综合前兆场进行了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从属函数u对发生在华东地区的Ms≤5.0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可作为中期、中短期预报的综合指标,对地震三要素可作出较为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从地震活动间隔时间和等待时间的角度出发,结合1970~2003年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对其5 0级以上地震、5 4级以上地震和6 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等待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地震活动次数百分比随等待时间变化的等值线特征,最后简略地介绍了历史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00-2001年8月100多年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M≥5.0)活动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本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地表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存在四个活动时段、地震活动存在明显迁移性;并对本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华北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发生M≥5.0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9.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忠  钟南才 《地震》1998,18(4):325-330
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4.0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0以上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并不明显,而是呈现较强的随机性。但在7级以上强震发生前,中等地震的发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月相效应,这对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具有中期(1~3年)预测意义。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在“朔望地震”分布的地区。目前,华北地区中等地震发生没有显示明显的月相效应,因此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振 《中国地震》1991,7(4):22-32
我们通过分析日本东北部海沟强震、日本海中源和深源地震、中国东北部浅源地震以及阿穆尔板块周边地震的活动特征后发现,发生在上述广大地域上的不同类型的地震在时间上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仔细分析上述特征,同时考查亚洲部分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深源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后我们认为,太平洋板块通过日本东北部岛弧对阿穆尔板块的强烈推挤可能是这些地震的主要力源。在这一力源的作用下,阿穆尔板块发生屈曲。如果该假设成立的话,则我国东北部六级以上地震的线性排列,很有可能是这种屈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北纬36°—42°;东经111°—125°范围)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ML2.5的918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采用FOCMEC方法计算震源机制,根据参与计算的清晰初动数量及振幅个数,以及在分别采用5°、10°、15°不同步长搜索震源机制解结果必须为同一组接近解的原则,我们共得到57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对于震级相对较大且波形低频部分信噪比较好的地震,同时采用TDMT全波形反演方法反演了矩张量,最终得到14个地震的矩张量,并与利用FOCMEC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比较.同时我们还搜集了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根据震源机制类型特征及构造特点,我们从空间上对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相对复杂,但仍能看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有显著的分区特征,震源机制主要类型是正断型和走滑型,并且大部分正断型震源机制分布在山西断陷带、唐山老震区、海城老震区内.该现象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变形以平移和拉张为主;同时通过大于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可得出,走滑型应力在华北地区应力场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局部地区的正断型应力也比较显著,比如山西断陷带、海城老震区、唐山老震区、渤海内(烟台—蓬莱段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华北区历史地震活动分期与现代地震活动特点,讨论了大华北区及其相关区带不同地震活动幕地震空间活动特征。认为大华北地块区目前处在第四活动期的调整活动阶段,未来几年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地震活动以5-6级地震为主,主要活动地区为燕渤带和鲁东—南黄海地块区。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现今水平运动场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 采用了以提取中、 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 处理并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1—2004年)和2006年130余个测站的复测资料, 获得了1999—2004年、 2004—2006年的相对运动速率以及2004—2006年偏离1999—2004年运动的位移结果。 结果表明: ① 华北地区非均匀应变比较明显, 不同时段的结果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② 前后两个时段的运动特征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③ 2006年存在着较明显的偏离位移, 并显示了右旋形变的迹象, 面应变表现为北、 中收缩, 南部膨胀的特征; ④ 近两年东西向的压性作用较前明显, 北京以南地区是运动的转化地区及面应变象限的准中心地区。 这可能表明, 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后, 华北地区又进入了常态能量的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14.
Active blocks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in North China re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ctive North China block consists of three second-order blocks: Ordos, North China Plain, and East Shandong-Huanghai Sea blocks. Two active tectonic zones, the Anyang-Heze- Linyi and Tangshan-Cixian zones, exist in the active North China Plain block and have separated the active block into 3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Taihangshan, Hebei-Shandong, and Henan-Huai blocks. The 3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entire motion and are clearly different in their Cenozoic structures and deep structures. The active boundary tectonic zones between the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are less than thos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active blocks in their movement strength, extent, and seismic activity. The density of M ≥ 6 earthquakes in the boundary zones between active blocks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in the blocks by 9-22 times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up to one order of magnitude on average. M ≥ 7 earthquakes occurred basically in the boundary zones between active blocks. The difference is not occasional, but reflects the nature of intraplate mov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and is the powerful evidence for hypothesis of active block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has made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ases of seismic activities from 1966 to 1976 in the regio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 anomalies from February 1960 to January 1979 of the greater North China.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1)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from February 1960 (rise) to January 1977 (drop)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s of September 1975 and February 1976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eginning and conclusion of phases of seismic activity. (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ime-duration and the extent of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that between these two parameters and the energy released by an earthquake have high credibility. (3) If the time period of 16.5 years between February 1960 and July 28, 1976,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the great Tangshan earthquake, is divided into 18 time intervals according to 0.618N, the earthquakes in this phase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rises fall just into the same interval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76–82, 1993.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20世纪华北地区37次中强地震事件的89条等震线数据,拟合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主要选取了M≥5.0的地震事件。与以往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相比,在计算中强地震烈度时,精度上得到了相应地提高。充分反映了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onthecorrelationbetweenNorthChinaearthquakeandglobalregionalstrongearthquakes何淑韵,吴佳翼Shu-YunHEandJia-YiWU(InstituteofG...  相似文献   

19.
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seismicactivityinChinaZhen-LiangSHI,JianWANGandXiao-DongZHANG(时振梁,王健,张晓东)(InstituteofGeophysics,S...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华北地区第四地震活动期以来Ms≥6.0级强震目录资料,研究并给出了其地震活动幕强震(系指Ms≥6.0地震,下同)发生的概率统计数学模型。通过3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这对于分析判断未来华北地区强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