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的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进行核电场地安全性评价时,主要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程序LSSRLI-1,而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在考虑地形效应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研究场地地形效应的影响时偏差较大。对于抗震设计要求远高于一般建筑的核电站来说,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二维建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选取了某核电场地典型剖面15个钻孔资料,在MIDAS二维等效线性分析环境下进行了建模,并选取了以年超越概率10-4合成的地震动中10条最大样本时程作为基底输入进行分析。通过与LSSRLI-1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地形效应对地表和核岛基础处(8.5m)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提出了设计建议。分析得出:二维分析中地形效应对地表加速度最大值反应谱的双峰形态影响较大,并且计算结果对AP1000谱的超越情况有所变化;对核岛基础处(8.5m)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程度比地表要小,没有表现双峰形态变化较大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局部地形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有显著影响,解析法和数值法均可研究该问题,而解析法可以分析问题的物理本质和检验数值法的精度.将局部地形分为无盖层凹陷地形、有盖层凹陷地形(沉积谷地)、凸起地形和复合地形;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各种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解析解研究成果.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当前研究成果:①研究方法;②计算介质模型;③各局部地形研究水平的不均衡;④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未来该领域应加强研究局部地形对Rayleigh波地震动响应规律,开展局部地形对多种波耦合入射下的地震动响应规律的研究,运用非线性波动理论研究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和开展三维非线性地震动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维不规则地形河谷场地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不规则地形地震响应分析的自由场计算方法,并以小湾拱坝场址作为三维场地模型,比较了三维不规则场地侧边界自由场的精确解和近似解;同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计算了自由场对场地内部场点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维场地模型的二维自由场近似解与精确解有很大差异,其结果对三维场地内部场点地震响应影响显著,因此,要准确求解三维不规则地形的地震响应必须采用真实的二维侧边界模型.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的散射与盆地的场地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会吉  姚陈 《中国地震》1996,12(2):209-223
根据射线理论对二维盆地型试场地与P波波列特征的关系,波列中震相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对决定震相振幅大小的散射系数,几何扩散和波阻抗3个因子等的研究表明,因界面弯曲引起的广角反射和聚焦分别P波波阵中出现大能量团的第一和第二位的重要因素,在层内纵,横波波速比和层间波速比大范围变动的条件下,对界面散射系数的计算表明,介质内界面上P到S的反射转换波是指示界面两侧速度反差强弱以及入射波所在介质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虚拟激励法和留数定理推导出毗邻建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时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LQG控制问题的闭合解。利用此闭合解进行场地土参数研究表明,场地土参数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对于给定的LQG控制加权阵Q和R,场地土的卓越频率和阻尼比变化对减震效果有显著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SV波入射下地形条件对大跨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赵成刚  屈铁军 《地震学报》2008,30(3):307-314
计算了SV波在3种角度入射下两座山峰及其间自由场地的时程响应, 并以此作为两座山峰之间大跨桥的桥台及桥墩基础处的多点地震输入.这种地震输入考虑了行波传播效应和地形效应的综合影响. 然后基于多点激励下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计算了地形条件下总长440 m的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墩顶位移及墩底内力, 并与忽略地形条件仅考虑行波效应时结构的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结果可为建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中地形放大效应的观测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评述了地震响应地形放大效应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对地震响应地形放大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反应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的非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的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的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的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的地震动非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
Seismic wave scattering inversion for fluid factor of heterogeneous medi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lastic wave inverse scattering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heterogeneous media. Combining inverse scattering theory,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stationary phase approximation, we derive the P-wave seismic scattering coefficient equation in terms of fluid factor, shear modulus and density of background homogeneous media and perturbation media. With this equation as forward solver, a pre-stack seismic Bayesian invers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fluid factor of heterogeneous media. In this method, Cauchy distribution is utilized to the ratios of fluid factors, shear moduli and densities of perturbation media and background homogeneous media, respectively. Gaussian distribution is utilized to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traints from initial smooth models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he estim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Model test and real data exampl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estimate the fluid factor of heterogeneous media from pre-stack seismic data directly and reasonably.  相似文献   

12.
行波作用下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隧道内力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诸多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震波斜入射对高面板坝地震反应的影响,根据地震波动入射理论,采用FORTRAN进行波动荷载的编程计算,并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相结合,实现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波斜入射,研究P波和SV波分别以不同角度入射对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斜入射时大坝地震动反应与垂直入射时明显不同,常规垂直入射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因此在高面板坝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地震波斜入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散射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地球介质的复杂性与非均匀性的普遍性以及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出发,对地震波散射理论及方法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该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某些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与评述.本文分两大部分进行阐述.(1).历史回顾:简介并回顾了地震波散射理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的基本途径.(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若干进展:简要介绍了弱散射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强散射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提出了散射理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之一,即在无近似的拟微局部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可处理高度复杂的地球固体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问题的地震波散射及全波理论.  相似文献   

15.
Owing to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earthquakes and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are uncertain when seismic waves arrive at a structure.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structures and terrains,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s. For the tal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CFRD), it is not only built in the complex terrain such as river valley, but also its height has reached 300 m level,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eismic safety of the anti-seepage system mainly comprising concrete face slabs, especially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the weak area in seism.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uniform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 we implemented an efficient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between a tall CFRD and its foundation using a non-uniform wave input method with a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and equivalent nodal loads. This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concrete face slabs for different seismic wave types and incident dire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foundation interactions behave differently at different wave incident angles, and that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becomes more evident in valley topography.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ramatically influenced stress in the face slab, and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and distribution law will vary under oblique wave incide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ident direction on slab stress was particularly apparent when SH-waves arrived from the left bank. Specifically,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in the face slab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t angle. Interestingly, the locations of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changed main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dam, and did not exhibit large changes in height. The seismic safety of CFRDs is therefore lower at higher incident angles from an anti-seepage perspectiv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both the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uring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s of tall CFRDs.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散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地震波散射的概念、研究历史及分类.对散射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评述,特别对前人关于散射波数值模拟和应用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1)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2)对散射波的特征研究缺乏系统性;(3)对复杂散射波场的识别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研究;(4)适合散射成像的处理软件还有待开发.并介绍了作者关于地震散射波场特征数值模拟研究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入射角度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土-结构接触面效应和场地初始静应力影响,基于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采用动力松弛法的分析思路,建立了一种地震动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的接触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和方法,并讨论了地震动入射角度对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斜入射使得结构的整体反应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节点的水平向应力反应明显增大,竖向应力峰值较小,增大程度也相对较小;节点的位移峰值随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大也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分析近源地震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时,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非一致输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断层台阶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山有  马强  韦庆海 《地震研究》2005,28(3):277-281
应用显式有限元法对倾斜断层台阶在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P波入射时的竖向运动分量和SV波入射时的水平向运动分量在台阶上角点处存在极大值、在台阶下角点处存在极小值,同时在上下台面还出现由角点激发、向台阶外传播的转换体波与面波。这一结果说明,在断层台阶场地建设重大工程时应离开上角点一定距离,并考虑上下水平表面地面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时域地震反应分析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采用平面波和远场散射波混合透射的应力人工边界条件,得到了地震波斜入射的解析方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土体与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计算分析模型。以实际建设的南京地铁某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时域地震反应的计算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在地震波斜入射的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与地震波垂直入射时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