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4年5月(春)、10月(秋)2个航次在渤海湾黄骅港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相对优势度指数、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ABC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资源密度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48种,主要由26种鱼类、18种甲壳类和4种头足类组成。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口虾蛄等甲壳类,秋季虾虎鱼类的优势度较高。春季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平均资源密度为13.16 kg/h,秋季平均资源密度为14.87 kg/h,渔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与春季相比,秋季渔业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秋季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也较高。本研究揭示了黄骅港海域渔业资源的结构特征,可为渔业资源的修复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为港口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灰色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和灰色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舟山市1954--2005年有关渔业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指标,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阐述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过程。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预测结果表明,由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8%。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仅南极磷虾这一个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鱼、海豹、企鹅的生存和繁衍。而且,由于最新估计南极磷虾的生物量为6.5亿~10亿吨,因而引起人们直接利用南极磷虾来解决人类所需求的蛋白质不足的兴趣。南极磷虾是一种潜在的巨大渔业资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孙松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卵场保护区建立是养护渔业资源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验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建立的效果,以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2018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为依据,从产卵场保护区的环境和生态(一级指标)角度考虑,建立以污染物、水质、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健康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 indicator,Ic,h),表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况,并利用2021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与保护区建立初期渔业资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18年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春季和秋季Ic,h分别为0.514和0.511,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保护区内环境状况优良,但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低,资源密度和资源补充群体数量不足,这表明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渔业资源情况不容乐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保护区内渔业资源情况略有所好转,说明保护区的设立有一定的效果。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  相似文献   

6.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是渔业资源经济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对指导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已从1950年代静态简单的Schaefer-Gordon产量经济模型,发展到目前综合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动态模型,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明显滞后。分析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不同开发策略下的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可为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是今后发展重点和趋势。但上述研究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海岸地貌类型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岸段内,海岸地貌有着明显的的差异。从而,就导致了不同生态条件和生物资源种属及组合。为了合理利用海岸带渔业资源,掌握不同岸段内渔业资源的组合结构,明确今后开发利用的方向。笔者在调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渔具不同的选择性和多鱼种鱼类共栖 ,人们在对目标种类进行捕捞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副渔获物及其抛弃。由于渔业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副渔获物及其抛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副渔获物进行分析 ,根据副渔获物的种类、被抛弃情况和原因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副渔获物和抛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洋渔业是辽宁省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功能区划是建设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的重要举措.在研究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通过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发展渔业第三产业、优化远洋捕捞产业、加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的建设等措施来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不但可以了解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为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对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一般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在已经衰退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进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就不能不了解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变动趋势和衰退的原因。此外,对于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在进行人工增殖之后,尚需对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日照前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利用三重定置刺网对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及其临近海域开展了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物种、优势种的组成;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比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采用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较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密度。结果表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总种数是对照区的1.71倍,人工鱼礁区鱼类种数是对照区的2.38倍,虾类、蟹类、棘皮类、头足类鱼礁区都比对照区多;人工鱼礁区不论是渔业物种数量还是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要好于对照区,并且人工鱼礁区优势种更稳定,CPUE高于对照区,资源密度更大。说明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所在海域聚集海洋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及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显著作用,尤其对鱼类的诱集和养护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建设和效果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出台了多项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政策未完全实现预期效果。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成效,促进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从投入控制、技术控制和产出控制角度,梳理我国三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系统分析我国各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演进与应用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优化方案。研究发现,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存在政府监管成本过高、政策执行不到位、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责任不清晰、渔业从业人员转业困难以及立法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可从发展渔业合作组织、增强渔业从业人员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明确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具体责任、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完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立法方面着手,改进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山东海洋渔业资源问题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海洋渔业资源的发展对策。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养殖种质退化,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渔业资源利用率低。开展海洋渔业资源相关基础研究,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重点进行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渔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浩翰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很早以来,人们就从事开发利用了。 近代,随着人口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国加强了对这项资源的开发,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迅速上升,从1950年的1860万吨提高到1970年的6100万吨。但是,七十年代以来,水产品  相似文献   

15.
蓝色增长研究进展及在近海渔业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海洋资源,是人类食物和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传统经济种类资源出现衰退。为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遏制过度捕捞。蓝色增长作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理念,为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介绍蓝色增长等基本理论,归纳蓝色增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并为我国渔业资源实现蓝色增长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近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渔业资源是保障沿海各国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由于世界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海洋捕捞产量逐步下降,世界各国纷纷转变发展理念,以养为主、以捕为辅,加快发展现代化海水养殖业。未来,随着世界各国渔业资源养护与修复措施的加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将趋于稳定,海水养殖业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引领下向深水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未来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可持续的捕捞渔业和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海水养殖业。  相似文献   

17.
关于拖网选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渔业资源的下降,除了通过渔业法规严格管理渔业生产行为外,更应该使用高选择性的渔具。拖网是1种选择性比较差的渔具,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提高拖网选择性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及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永续利用的目的。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得许多渔业资源遭到破坏而严重衰退。近十多年来我国渔业与世界渔业发展的总趋势相似,随着捕捞强度的盲目增加,使得许多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趋势是:经济价值高的、个体大的、年龄结构复杂的和在生态系统中营养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经济价值低的、个体小的、年龄结构简单的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日益减少,中、上层鱼类及虾、蟹类比例逐年增加。 对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其近海渔业资源和本国的渔业权益,纷纷宣布建立渔业保护区和专属经济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因此近年特别着重研究建立保护区后的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 Gunnar,1989; Megrey and Wespestaa,1990; Pinhorn and Halliday,1990)。我国学者也有许多渔业资源方面的研究报告(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编写组,1990;邓景耀等,1991;孙宗烨等,1987;宋海棠等,1990;罗秉征等,1992;1993)。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及趋势,并对我国不同海区渔业资源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旨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发展远洋渔业两个基本环节是:一、海域渔业资源分布的渔情资料,渔业资源图;二、渔船的吨位和渔船对渔获的加工,保证设备与技术。本文就发展海洋渔业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了理论探索,以资读者。  相似文献   

20.
适用于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随着传统鱼类资源衰退,短生命周期种类的资源量和捕捞产量出现了增长,并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为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计划,实现对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是制定渔业管理计划的基础,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则是进行渔业资源评估的重要工具,对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但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资源丰富以及产卵种群多的特点,资源量极易受海洋环境影响的独特的生活史特征,使得世界各国对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评估和管理的研究处在发展初期。本文首先介绍了短生命周期种类的生物学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传统资源评估模型的分类,最后详细阐述了目前应用于短生命周期种类的资源评估模型与方法,同时,本文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