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京珠国道高速公路旦架哨隧道右线珠海端岩质高边坡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与支护现场监控量测,主要采用围岩应力量测分析成果,同时结合洞口明挖段边坡的观测以及隧道洞口段边墙地质观测成功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及时有效地指导了对隧道进行的支护与加固,避免了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针对偏压软弱围岩隧道预留核心土法不同开挖顺序造成围岩不同变形量的问题,结合洞头山工程实例,运用现场监控量测结合MIDAS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比较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各阶段围岩位移变形量。研究表明:开挖顺序的改变能够有效减小隧道各部围岩变形量,且减小程度从大到小的岩体位置依次为浅埋拱腰处、浅埋拱脚处、深埋拱腰处、深埋拱脚与拱顶;拱浅埋侧最大主应力明显减小。因此对于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先开挖深埋侧比先开挖浅埋侧更为安全合理。研究成果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也为洞头山及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采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模块进行数值模拟,以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作为判断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结合现场压力盒进行监控量测,并利用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监测点实测围岩稳定压力。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对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和加权回归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判断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铁道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铁道网络工程的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超长隧洞、超大断面隧洞的应用越来越广。这就对隧洞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选择合适支护时间及支护方式,将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的控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岩量测监控技术,对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及险情,作为调整与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测量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做的时间,以达到监控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化不超过设计标准。在周家湾隧道施工中应用了围岩量测技术,全过程监督施工中围岩的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研究,选择适宜的支护措施,确保了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益并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鹰山隧道断面大、跨度大、埋深浅、覆跨比小等特点,设置了5个量测断面,对洞壁水平位移、顶拱垂直位移、地表下沉量等进行了量测,量测结果显示,位移值远小于规定的允许值,为快速、优质、安全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在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楚公路2、3号隧道围岩监测资料为基础,以进出口边玻和K75+420~K75+430段作为实例,介绍了应用监测技术提供的围岩变形信息来指导施工、确保安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隧道洞顶围岩竖向全位移量测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岩内部位移通常是在工作面开挖后再进行量测,因而导致现场量测结果存在一定损失。为得到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规律,自行研制开发了适用于量测隧道洞顶围岩竖向全位移的多点位移测试仪,该仪器具有测试原理简单、现场埋设方便、测试数据精度高的特点,且比传统多点位移计的测点多。结合阿拉坦隧道,利用该仪器对隧道洞顶处的围岩内部位移进行了量测,得到了隧道浅埋段洞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经分析发现,如果采用传统多点位移计进行洞内量测围岩内部位移的方式,围岩内部位移的损失程度将达25%以上,这将给围岩稳定性的判定造成直接影响;此外,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还得到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松弛范围。其结果对隧道的开挖与支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洋碰公路隧道进口右线CRD工法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各施工阶段的监测与分析,反馈调整设计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福龙路横龙山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介绍了横龙山隧道超大断面喇叭口段施工监测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量测技术,介绍了该项目根据监控量测分析处理结果及时调整隧道预应力锚杆等支护系统设计参数。实施结果表明,周密的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工作对于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支护的经济合理,以及获得可靠的设计参数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先水 《探矿工程》2007,34(8):73-77
城市浅埋大断面地下结构因其结构和建设的复杂性往往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施工中如何利用监控量测技术实时监控围岩、支护结构、中间构造结构等之间的受力转换往往成为施工关键。结合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东直门车站地下方厅工程实例,探讨和分析了应用浅埋平顶群洞暗挖法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技术和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施工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鞍山隧道塌方地质调查,结合地表变形监测和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结果,分析了产生塌方的原因,总结了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防治塌方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对策,作为其他隧道施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沪蓉高速柴家湾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对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以柴家湾隧道为例进行实态建模,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和拱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局部可能出现拉应力;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拱腰部位,衬砌单元所受内力在规定强度范围以内,支护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国道213线龙眼睛隧道围岩大变形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眼睛隧道位于国道213线紫坪铺库区改线公路K1 028 336.5 m~K1 029 270 m处,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多处发生塌方,并且围岩的最大变形量达到了100 cm,发生了严重的大变形破坏.本论文利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开挖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从应力、位移和破坏区3个方面分析了围岩破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岩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隧道现场围岩级别判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六潜高速公路康皮畈一号隧道围岩级别的判定方法的成功应用,探讨了快速、客观、准确判断围岩级别的简便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TSP203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蔡运胜 《物探与化探》2004,28(2):184-186
介绍了TSP203型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组成、性能以及工作原理与方法,数据处理的步骤,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说明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全站仪无棱镜技术进行线路横断面测量,可以解决山高、坡陡地段受条件限制,施测人员难以到达陡坡中间特征点上采点的难题,无需在陡坡中间立棱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加快了外业进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无棱镜测量此项新技术的工作原理、成果精度以及适用条件,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00-102
对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规律,并认为韧性剪切强应变带是矿化中心地带.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确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U、W、HREE、Th、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深埋隧道工程区活动断裂调查和3个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木寨岭隧道工程区北段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段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38 MPa,属于高地应力区;三个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表明该区地壳浅表层现今构造活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主应力关系有利于逆断层的发育和活动;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反映穿越隧道北段的NWW向主要断裂带具有逆冲兼反时针扭动活动特征。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认为:隧道北段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直短轴,且长短轴之比近似于隧道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隧道北段在埋深范围开挖时,硬岩具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性,软岩具有发生严重挤压变形的背景。该成果为深入研究隧道区应力场特征,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科学设计隧道断面形状、结构和强度等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智毅  王建锋 《现代地质》1994,8(3):317-327
岩体结构是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和隧洞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大量实测岩体结构面的资料,统计求得了结构面分布的概率模型,采用Monto-Carlo法,获得岩体结构网络图进行有限元分析,位移、二次应力分布及塑性、拉裂区范围分布,规律均较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