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大亚湾大鹏澳养殖海区水化学指标的变化及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 1994年 7月和 10月、1995年 1月和 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养殖海区的现场调查,统计了各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讨论了N/P值的季节变化;以COD、TIN、PO~3-_4-P和Chl-a为分析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分析了该海区的营养状态;并用叶绿素法估算了养殖海区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辉  张元标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02,21(2):154-161
根据2000年11月和2001年2、5、8月对厦门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得数据,以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叶绿素a(Chl-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以模糊数学作为评价手段。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标权重矩阵及其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厦门海域近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外港,东侧水道,九龙江口和浔江为中营养海区,YuanDang湖和马銮湾为富营养海区;厦门西港海域与马銮湾相邻的属于富营养海区,与厦门外港和九龙江口相邻的为中营养海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增养殖区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海区大于东、南部海区,近岸高于离岸的基本格局,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目前,柘林湾整个海区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2015年江苏近岸海域4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江苏近岸海域表层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海区全年表层DIN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NO_3-N在4个季节均为DIN的主要存在形态,NO_2-N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灌河口和江苏海域南端启东嘴处为营养盐高值区,而海州湾是营养盐低值区。江苏近岸海域在夏季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而秋季北部海域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冬季海州湾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其余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春季海区整体呈现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5月的调查资料 ,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 N/P的变化 ,以 DIN、DIP、COD和 Chl- a为富营养化指标 ,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NQI )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 ,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内湾贝类养殖海区水环境特征及营养状况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10月和1999年5月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N/P的变化,以DIN,DIP,COD和Chl-1为富营养化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和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1—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及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8.
2012—2013年,对天津市辖区内重要渔业水域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和蓟运河的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水域水化指标中,pH和总氮、总磷含量年际变化表现为总体下降;氨氮、石油类含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亚硝酸盐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呈上升趋势,独流减河变化不明显,蓟运河呈下降趋势。3个水域浮游生物指标中,叶绿素a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表现为上升趋势,独流减河、蓟运河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蓟运河呈下降趋势,独流减河呈上升趋势。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3个水域的营养状态,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和蓟运河监测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极值分别为357.12~376.81、329.83~349.97、348.81~342.83,营养状态分级为重度富营养状态,3个水域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1999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0月(秋)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区的监测,选用一种新分类分级的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海区的富营养水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区近十多年来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冬,春、夏三季的水质属贫营养水平,秋季有个别站位水质属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和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区水中总溶解无机氮(TIN)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磷酸盐(PO4-P)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中,大亚湾水中营养盐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崎岖列岛海区水沙特征及近期冲淤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冬季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崎岖列岛海区冬季水动力条件及悬沙特征;根据1998,2004,2005和2006年水下地形资料,计算了该海区冲淤量及冲淤速率,探讨了研究区域近年来冲淤演变的特征及规律,得出最近8年来海区总体呈冲蚀状态、岛链峡道西部水城和岛闻汉道出现淤积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与长江入海泥沙减少和洋山港工程有关。洋山港堵汉工程改变了局部水动力环境,造成岛链峡道西部水域和岛间汊道的冲淤变化;长江入海泥沙减少和长江口、杭州湾大片围垦截沙,削减了对崎岖列岛海区的泥沙补给,导致了海区总体呈冲刷趋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暗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海区冬夏季中,深层海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蝉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主要海洋渔业公司1950~1995年分品种渔获物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东海区渔获物营养级的变化过程,用平均营养级指数来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捕捞开发,东海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已从1965年的3.5下降到1990年的2.8,自1974年后海区的产量主要依靠捕捞低营养级品种如马面鲍等而获得。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974年后捕捞主要在低营养级品种内进行。另外还描述了东海区带鱼等品种的种群内部结构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北部冬季水文特性对叶绿素a分布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钒  黄邦钦 《海洋科学》2000,24(10):1-3
营养盐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在冬季 ,温度也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因素。台湾海峡北部的水文情况复杂 ,低温低盐高营养盐的沿岸水与来自台湾海峡南部的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水相互消长[1],必定影响海区内营养物质及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这势必对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及叶绿素a的分布和变化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根据1998年2月在台湾海峡北部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海区内重要水文特征对于叶绿素a分布变化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998年2月 ,福建海洋研究所与厦门大学联合在台湾海峡北部进行了综合性海洋调查。观测站…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营养物质变异特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丘耀文 《海洋学报》2001,23(1):85-93
利用大亚湾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数据,以及大亚湾生态网络17~18年8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方法评价大亚湾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除部分养殖海区为中营养状态外,大部分为贫营养状态;溶解态的无机磷和硅在过去10a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溶解态的无机氮、溶解氧和叶绿素a则上升;浮游植物生长由过去认为由氮控制转变为现在由磷控制.分析了养殖海区底层海水、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NH4+,NO2-,NO3-,HPO42-,H4SiO4平均通量分别为302.0,-0.06,-1.82,2.53,47.6μmol/(m2·d).室内模拟了天然海水体系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吸附-解吸及其磷酸盐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论述了大亚湾海域营养盐与赤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沙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1999年9月~2000年8月福建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营养状态.以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该湾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湾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且至夏、冬季的高于春、秋季;夏、冬季所有测站与秋季部分测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对东海、黄海的近岸、远岸海区空气中陆源性和海洋性微生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测区间空气微生物含量的差别,分析了它们的昼夜变化状态,以及气温对这些变化的影响。认为测区空气微生物状态指示海洋与陆地、人类活动及环境污染与海洋空气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研究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营养盐、光照、季风等理化因子影响下出现的变化特点。该海域生态环境复杂,由富营养的珠江口、沿岸带、北部湾和广阔的陆架及贫营养的开阔海区等不同生态区组成,因此浮游植物群落和生物量有其自身复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交换,表层水温及热含量的变异对大气环流和大陆旱涝的影响已有论述。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东海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交换特征及其与整个黑潮的关系,探讨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联系,进而计算比较东海嵊山站多年海-气热量交换的特性,得到了有预报意义的指标。一、东海黑潮冬季海-气热量交换的年际变化特性及其与整个黑潮的关系作者在分析东海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收支的年平均状况和季节变化特征时指出,10—3月海-气之间的热量比较显著,特别是在严冬季节。据此,本文只着重讨论东海黑  相似文献   

20.
大鹏湾海区营养盐年际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3—2003年7月、8月和9月在大鹏湾海区3个站位的表、底层水样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大鹏湾海区氮、磷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趋辨。分别运用水质质量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评价了大鹏湾海区水质质量。运用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区夏季的氮、磷营养盐水平较低,N/P比值介于7~3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