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张家口金矿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尽地研究了张家口金矿两种主要含矿石英(乳白色石英和烟灰色石英)的气液包裹体特征、显微变形特征、成分标型特征、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晶胞参数标型特征,对比了两种石英含金性的差异与上述各类特征间的关系,并将该矿床的石英标型特征与国内外一些典型矿床的石英标型特征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得出:烟灰色石英与乳白色石英具有不同的气液包裹体特征、显微变形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张家口金矿的成矿溶液为一种具低中等盐度、弱碱性、Na ̄(+)-Ca ̄(2+)-Cl ̄(-)型及Na ̄(+)-Ca ̄(2+)-SO型、中深成、中高温热水溶液。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文章最后得出:张家口金矿为中高温、中深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架底金矿是近年来在黔西南新发现的主要赋存于玄武岩中的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为查明其成矿流体特征,探讨流体成矿机制,针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采取流体包裹体样品开展工作。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架底金矿热液成矿期可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阶段、烟灰色石英阶段和硫化物阶段,其中烟灰色石英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NaCl-H2O和CO2-NaCl-H2O型为主,黄铁矿阶段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11~231℃,盐度(wt)为2.10~7.60(% NaCl equiv);烟灰色石英阶段见大量NaCl-H2O和CO2-NaCl-H2O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182~218℃,盐度(wt)为1.40~5.90(% 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Th)普遍小于183℃,盐度(wt)为0.90~5.30(% NaCl equi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中含CO2、CH4、N2、SO2等气相组分,随着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不断下降,包裹体中气相组分种类也趋于简单。通过计算成矿流体的ρ、P、pH、Eh和fO2等物理化学参数,表明成矿环境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近中性、相对还原及低氧逸度的特征。流体包裹体组合变化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流体CO2含量不断降低的过程,主成矿阶段流体混合和区域伸展构造引起流体沸腾作用强烈,大量金属成分(黄铁矿、自然金等)快速沉淀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3.
姜启明 《地质科学》2022,(2):510-523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属于礼(县)岷(县)金矿带的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中川花岗杂岩体有密切的关系。此次研究在已知金矿体上采集标本,碎样后挑选石英晶体,运用英国Micromass公司生产的MM5400质谱计,在1 600℃条件下,让石英释放稀有气体,测量其中的4He、20Ne、40Ar等稀有气体,通过稀有气体的示踪作用,研究成矿流体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礼县中川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中的4He和40Ar来源于中川花岗杂岩体;Ar同位素比值符合地壳流体特征;在3He/4He-4He/20Ne体系图上,7个样品中,有4个点位于100%地壳流体来源线上,3个点位于5%上地幔与30%上地幔流体之间,说明成矿热流成分主要是地壳流体,含有10%左右的上地幔热流,即礼县中川地区金矿成矿流体具有混合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4.
姜启明 《地质科学》2022,(2):510-523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属于礼(县)岷(县)金矿带的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中川花岗杂岩体有密切的关系。此次研究在已知金矿体上采集标本,碎样后挑选石英晶体,运用英国Micromass公司生产的MM5400质谱计,在1 600℃条件下,让石英释放稀有气体,测量其中的4He、20Ne、40Ar等稀有气体,通过稀有气体的示踪作用,研究成矿流体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礼县中川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中的4He和40Ar来源于中川花岗杂岩体;Ar同位素比值符合地壳流体特征;在3He/4He-4He/20Ne体系图上,7个样品中,有4个点位于100%地壳流体来源线上,3个点位于5%上地幔与30%上地幔流体之间,说明成矿热流成分主要是地壳流体,含有10%左右的上地幔热流,即礼县中川地区金矿成矿流体具有混合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5.
科洛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中,为一正在勘查的中型金矿床。前人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一中温、富水、低盐度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但随着勘查工作的持续开展,新发现了大量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型矿石。为进一步明确该矿床成因,对科洛金矿床内韧性变形和浸染状-团块状两种不同产状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成分标型及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韧性变形黄铁矿较浸染-团块状黄铁矿的S/Fe值低,Au、Ag、Co含量高,As含量低,总体显示韧性变形黄铁矿相对贫硫;黄铁矿微量元素显示两类黄铁矿REE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整体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稀土配分模式。稀土元素总量为17.00×10-6~66.95×10-6,韧性变形黄铁矿含量明显偏低,LREE/HREE值为5.25~12.50,相对较稳定。Y/Ho值与地幔和地壳重合范围较多,Zr/Hf值、Nb/Ta值变化范围较大,显示成矿环境不稳定;黄铁矿3He含量为2.405×10-13~10.811×10-13,4He含量为3.35×10-7~4.99×10-7,3He-4He图和R/Ra-40Ar/36Ar图显示成矿流体有以地幔为主的壳幔混源特征,成矿过程应有大气降水的参与;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小,集中在+2.3‰~+7.6‰(韧性变形黄铁矿δ34S平均值偏低),稍正向偏离陨石硫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18.157~18.211;207Pb/204Pb=15.542~15.594;208Pb/204Pb=38.032~38.218(韧性变形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偏低),均显示与造山作用关系密切。利用黄铁矿化学成分特征元素Co/Ni值及Co-Ni成因判别图解认为科洛金矿有热液成因矿床特征;利用w(Fe+S)-w(As)图解和Co-Ni-As含量图解显示石英脉型矿石反映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征。综合区域变质变形事件、典型矿床特征及矿区内已取得的年龄、流体包裹体等相关数据认为,科洛金矿床应存在两期矿化:三叠纪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和白垩纪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建议在今后的矿产勘查中注意寻找真正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冀西北地区金矿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剑钊 《地质与资源》1994,3(3):176-185
研究表明,冀西北金矿化集中区的众多金矿床(点)尽管具有共同的金矿源层,但其主要控矿因素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区内金矿床(点)存有三种类型:小营盘型、张全庄型和东坪型。该三类金矿均为多因复成金矿。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23-227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提要:【研究目的】中山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的南侧,是河北省张宣金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以期为该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中山沟金矿的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选取4个阶段的代表性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氦氩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中山沟金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钾长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Ⅰ)、乳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贫硫化物-碳酸盐阶段(Ⅳ)。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10~250℃、盐度为6.01%~13.62%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8O和δDV-SMOW值分别为-2.97‰~6.96‰和-94.6‰~-80.2‰,具有明显向大气降水线发生漂移而呈线性变化的特征。黄铁矿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3He/4He值为1.82×1...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阿希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德铭 《地质与资源》1998,7(3):180-188
西天山阿希金矿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粒度细小,形态多样,以单一液相为主.化学成分上属K+(Na+)-SO2-4(Cl-)型,其中阳离子成分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成分以SO2-4为主,Cl-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富含O2、N2等气体,还原性气体(H2、CH4、CO等)含量亦较高.成矿作用发生于浅成(300~900m)、低温(120~180℃)和较封闭的还原环境.成矿流体盐度低,主要为大气降水并混以少量火山成因的岩浆水.  相似文献   

10.
鄂东南地区程潮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区岩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程潮铁矿是鄂东南矿集区内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为了系统研究矿区内不同侵入体的成因,对程潮矿区内不同时代的侵入体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矿区内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成分特征暗示它们均为壳幔物质混合成因的镁质黑云母;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中原生黑云母矿物学成分显示出原始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特征,高氧逸度为磁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都具有富钾和准铝质的特征,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矿区岩石的(87Sr/86Sr)i值为0.705 0~0.709 1,εNd(t)值为-14.16~-6.95,206Pb/204Pb值为17.636~18.919,207Pb/204Pb值为15.451~15.613,208Pb/204Pb值为37.833~39.556。矿物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暗示矿区岩体为富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同化混染了不同比例下地壳物质的产物,早期闪长岩((140±1) Ma)比晚期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128±1) Ma)的源区有更多的地幔成分,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与闪长岩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分别为783、788、765℃)。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以及构造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产于石英脉中,尤其集中在石英颜色为乳白色或烟灰色、硫化物种类和数量突然增多、脉体细小、黄铁矿颗粒细小而密集的石英脉段。该矿床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雪峰运动使凝灰质浊积岩中的金质初步富集,形成金的高丰度层;加里东期形成富Au热液、导矿的断裂通道和容矿构造,并富集成矿;燕山运动进一步改造或叠加,形成再次富集。通过对比黔东南区域金矿成矿要素、金矿化阶段矿物组合特征、花桥金矿区钻孔和坑道资料,结合同古金矿主要矿化(加里东期大量的变质热液)温度启示,该矿区矿化主要集中于150~300℃,但变质碎屑岩金矿化最有利的温度为300~320℃。同古金矿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中多金属硫化物较少,认为目前勘探的部位应该位于石英-黄铁矿-碳酸盐-贫金阶段(即金矿化垂直分带中的上部带),富集金矿的石英-简单硫化物-较多金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富金阶段的金矿体还应位于更深一些的部位,目前的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以下300m内,因此对同古矿区300m以下的深部隐伏矿体仍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柴北缘赛坝沟金矿床是青海省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成矿带上重要的岩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北西-北北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组内,呈脉状、透镜状,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石类型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少量黄铁矿-烟灰色石英阶段、Ⅱ金-黄铁矿-乳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金-灰白色-...  相似文献   

13.
万古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受NNE-NE向长沙-平江断裂带和近EW向九岭-清水韧性剪切带联合控制,金资源量约85t。其主要矿石类型为毒砂-黄铁绢英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毒砂和黄铁矿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分布广泛。金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I为乳白色石英-绢云母-白钨矿阶段;Ⅱ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毒砂-黄铁矿-金阶段;Ⅲ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IV为乳白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Ⅱ、Ⅲ为成矿主阶段。根据成矿主阶段毒砂电子探针分析结果,Ⅱ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2.19%~44.84%之间,均值为43.42%(n=56),Ⅲ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0.08%~43.36%之间,均值为42.08%(n=19)。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Ⅱ、Ⅲ阶段的形成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364±21℃、319±22℃和10^(-9.7)~10^(-7)、10^(-11.5)~10_(-8.6)。电子探针数据揭示的载金毒砂和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含量分别为0.01%~0.66%和0.01%~0.11%。黄铁矿Au-As元素投点分布于金溶解度曲线两侧,说明其内金主要以纳米级颗粒和固溶体金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其中Ⅱ阶段黄铁矿纳米级金颗粒占比为73.33%,多于Ⅲ阶段黄铁矿(67.80%)。以上数据说明在水岩反应过程中,围岩中的含铁矿物与成矿流体中的H;S发生反应,生成毒砂和黄铁矿。伴随着强烈的水岩反应,成矿温度和硫逸度降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主要载金硫化物由毒砂转变为黄铁矿,强烈的硫化作用导致金-硫络合物失稳并释放金,金以置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晶格或以显微-超显微金颗粒的形式沉淀,形成含金硫化物;即硫化作用是导致万古矿床不可见金沉淀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e Sibutad gold deposit has gold associated in quartz vein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is the Lalab orebody, which contains ore‐grade gold, predominantly, in milky quartz veins and veinlets. Here, alteration quartz and fine‐grained crystalline clear and milky quartz were formed from hydrothermal fluids in three stages, namely stages I, II and III. Fluid inclusion microthermometry was carried out on stage I milky quartz, stage II fine‐grained alteration quartz and stage III milky quartz ± barite veins and veinle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H) are >248°C in stage I, 214–232°C in stage II and 186–239°C in stage III. These fluid inclusions have salinity between 1 and 2 wt% NaCl equivalent. In terms of gold assay, stage I drill‐core samples have gold grades 0.53–0.76 g/ton Au, stage II samples have 1.12–3.70 g/ton Au and stage III samples have 9.06–23.88 g/ton Au. This correlation suggests that gold was precipitated from the stage II and III fluids.  相似文献   

15.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丹东五龙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详细研究了辽宁丹东五龙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产状、形态、成分、硫同位素及热电效应等特征,提取了五龙金矿黄铁矿中重要的成因和找矿信息。首次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的三角形图解对矿区深部远景及其外围靶区内矿脉的矿化远景进行了预测,不仅为五龙金矿的成因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矿物学依据,而且对五龙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靶区内矿脉的矿化远景进行了有效的评价,认为五龙金矿系中-浅成岩浆热液成因的金矿床,矿区深部及其外围的220号脉、38号脉、2号脉的金矿化远景较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锋  刘爽  胡芳芳  范宏瑞 《岩石学报》2008,24(9):2079-2084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内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的矿化类型是以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的形成与外围的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经历了四期流体成矿作用。成矿前期伴随花岗岩体的侵位及岩浆热液的活动,在早期近东西向的断层带内充填乳白色石英大脉,构成矿脉的主体,但无金成矿;初期成矿阶段富含CO2-CH4-H2O的流体活动,叠加在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主期成矿阶段,混合了地表水的岩浆期后热液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形成富含CH4-H2O的流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主成矿期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成矿后期形成的碳酸盐-石英脉体,基本无矿化。  相似文献   

18.
胶西北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金矿是胶东招远-莱州成矿带内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新城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常与同时期的H2O...  相似文献   

19.
南祁连党河南山北坡两个不同特征的金矿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甘肃南祁连党河南山北坡金铜矿产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笔者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首次对区内黑刺沟和贾公台两个金矿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成矿特征有很大差异:黑刺沟金矿床以富As,Sb的微细浸染蚀变岩型金矿化为主,其次为辉锑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而贾公台金矿床则以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和蚀变岩型金矿化为特征,As,Sb含量不高。研究认为黑刺沟金矿床与矿区石英正长闪长岩类有成因联系,贾公台金矿床与矿区斜长花岗岩有成因联系,不同的岩浆活动造成了金矿化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