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建忠 《福建地质》2005,24(1):57-59
阐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动测在桥梁工程大桩径冲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并列举工程实例,对比各检测方法效果,说明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市政工程基桩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小顺 《安徽地质》2016,26(1):71-74
通过某工程人工挖孔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结果与钻芯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认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可定性判断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岩体的纵波速度与岩石的完整程度、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1~2]),本文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计算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纵波速度,利用计算的持力层纵波速度对人工挖孔桩持力层岩土性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旋挖钻孔灌注桩低应变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华 《安徽地质》2008,18(2):147-150
本文以水阳江特大桥的旋挖钻孔灌注桩低应变检测为例,分析了桩头浮浆及桩身扩径对低应变检测曲线的影响。桩头浮浆可以产生多次反射波或使波形畸变。桩身扩径产生扩径上界面的反相反射波和下界面的同相反射波;桩身扩径很大时,无桩底反射波及扩径下界面反射波,只有扩径上界面的多次反射波。  相似文献   

4.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桩基础检测技术.针对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断桩、缩颈、扩颈、离析等质量问题,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工程实践中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浅部缺陷桩反射波法检测与波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混凝土灌注桩有时会出现某些缺陷.使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可对桩身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中,浅部离析桩、缩颈桩占缺陷桩很大一部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RSM-12H基桩动测仪检测这两类缺陷桩的经验及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健 《福建地质》2010,29(4):359-363
通过宁德国际会展中心桩基工程的低应变法检测事例,提出了反射波形上出现与入射波反相反射波并不一定仅是土层反应,断桩也可能导致低应变波形出现明显的反相反射波,进而对该桩基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对桩基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基桩低应变检测的一些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  吴玉山 《岩土力学》1998,19(1):81-87
根据基桩低应变检测的基本原理、测试技术和资料分析,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一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桥梁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及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本文结合铜陵市沿新路互通立交工程桩低应变检测实例,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假定桩为一维线弹性直杆,建立了桩-土动力模型,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几个典型实测波形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拟合计算,分析了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方玉满  张启生  李争  崔瑞华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208-210,219
鞍山市地处岩溶高发地区,岩溶塌陷已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文章论述了高分辨率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地震记录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高分辨率地震记录的采集和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实例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岩溶在高分辨率反射波法成果所表现的异常特征,证明了该法在鞍山城区岩溶勘查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法检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对测试曲线的影响,提出了反射波曲线综合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动 《探矿工程》2021,48(2):110-116
桩基是岩溶地区建筑基础最常用的形式之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无规律性,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质量问题频发。针对岩溶地区桩基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对桩基缺陷采取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是保证岩溶地区建筑物基础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岩溶地区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提出了针对桩基缺陷的处理措施,并结合深圳市龙岗区一岩溶强发育地区的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桩基检测和缺陷处理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岩溶地区基桩的质量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桩基持力层的缺陷,钻芯法不仅可以探明桩身范围内的缺陷程度和相对位置,更有利于查明桩底持力层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以及软弱夹层。岩溶地区检测出桩基缺陷后,采用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对缺陷桩进行加固处理,可使得原本破碎的持力层变得稳固,经再次检测合格后,能够继续满足原有荷载条件下的安全使用要求,可为类似岩溶桩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訾兵 《探矿工程》2009,36(11):36-38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更多的钻孔灌注桩设计在岩溶地层。在岩溶地层进行钻孔施工容易发生孔内事故,且出现频率较高,处理难度很大,经济损失较大。通过对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地层进行注浆加固,然后进行钻孔桩成孔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比较好的解决了石灰岩地层成孔效率低、孔内事故多及泥浆混凝土漏失的技术问题。对岩溶地层进行钻孔桩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安全  周湘 《探矿工程》2010,37(11):48-54
在岩溶地区进行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经常因发生和处理各种孔内或质量事故而造成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还可能导致桩孔报废、地面沉陷等重大隐患。通过多年来在岩溶发育地区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理、技术咨询及施工管理等实践,简要地概述了各种常见孔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进一步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桩基施工中岩溶地质危害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的实践 ,以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在桩基施工中岩溶地质危害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桩端灰岩溶洞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基桩施工过程中,判明桩端3倍桩径深度范围内,灰岩岩体内是否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而决定是否终孔、浇灌基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地震反射波法为理论基础,以单发单收地震勘探和基桩检测技术作为现场作业方法的基础,并吸取两者对勘探资料的解释经验,扼要介绍了运用该方法对湖南涟钢某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桩端灰岩的检测结果及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6.
罗彩红  邢健  郭蕾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6,37(Z1):669-673
岩溶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之一,探明桥梁范围内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桥梁安全尤其重要。岩溶勘查目前多以钻探与物探方法相结合,但特定的岩溶勘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常用的地质雷达等方法由于受限于各自的适用范围,往往不能精确地确定局部范围内溶洞的边界。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主要依据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吸收差异,重建井间介质吸收系数的分布图像,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地质体内部结构,具有分辨率高,勘探距离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探测桥墩等局部范围内的溶洞分布情况。以惠州S119线水西大桥主桥墩溶洞探测为例,介绍了电磁波法CT探测技术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可全面清晰地揭示场地岩溶的空间分布,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定量检测。建立了加热光纤与桩身介质的单层圆筒壁一维传热模型,利用桩体中光纤的温升变化规律检测夹泥桩的含泥量。开展含泥量分别为0、33.3%、50.0%、66.7%、100.0%的夹泥桩光纤检测模型试验,确定合适的加热功率范围和加热时间,并对光纤传感器进行标定,研究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变化情况和桩身介质导热系数,发现在相同加热功率下,随着含泥量增大,光纤温升速率变快、增加幅度变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含泥量与桩身介质导热系数之间存在确定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两者数量关系式。通过声波检测对比试验,分析了该技术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桩体含泥量大于10%时,光纤检测法的精度与声波检测法较为接近。通过以上研究,为定量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01递增至0.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9.
刘道涵 《地质与勘探》2022,58(4):865-874
岩溶地面塌陷是隐伏岩溶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查明其精细地质结构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梳理了以覆盖层厚度与结构、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为核心的岩溶塌陷探测地质要素特征,开展了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多源面波勘探和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等地球物理联合探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可用于圈定塌陷体边界;多源面波勘探对岩土体界面识别效果明显;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量化地下含水量,划定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对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孔隙度有一定指示作用;三种方法联合探测对提升岩溶塌陷体结构精细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隐伏岩溶区地质结构精细探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常规方法,低应反射波法因为野外数据采集快,成本低,效率高,便于大面积普查等优点,而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检测中往往由于不严格按骤步进行检测或采用方法不当等原因,而使实测波形不能真正反映基桩的实际情况,因而造成错判、误判等,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单位的正常工作。介绍了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几个步骤,并着重提出了现场检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