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4,(1):48-5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宁波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西安市2002年中英文版交通旅游图》,介绍了该图的选题构思、图面配置并从封面、封底、主图内容的层次、图幅的色彩、装帧等方面论述了图幅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3.
杜长明 《地图》2004,(6):98-98
我收藏的一幅《大观园图》,图廊纵34厘米,横46厘米。单红色石印,图纸已很陈旧古黄,估计印制年代下限清末。  相似文献   

4.
孙果清 《地图》2003,(3):38-39
1973年12月与《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一起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图是一幅用黑、红、青三色绘在帛上的军用地图。纵78厘米、横98厘米。方位上南下北。比例尺约在1:8万-1:10万间。图中山脉惫向用黑色单线表示,河流用青色表示,道路用红色虚线画出,圈上军队番号和驻地、防区界线、指挥城堡等,均用红色表示。图中绘出了三支军队:周都尉军、徐都尉  相似文献   

5.
龚缨晏  黄冶辉 《地图》2003,(5):20-25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1584年,他在广东肈庆绘制出第一幅世界地图,这也是近代意义上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图。此后,他在中国各地又绘制了多种世界地图。1603年,利玛窦在北京绘制了《两仪玄览图》。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利玛窦在华绘制世界地图的过程及这些地图的收藏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错误的说法。在此《两仪玄览图》问世40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陆俊巍  韩昭庆  诸玄麟  钱浩 《测绘科学》2011,36(6):16-18,27
本文通过对《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康熙皇舆全览图》经纬线间距的仔细量测,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从统计学上证实《皇舆全览图》的投影类型为桑逊投影。本文的研究显示,运用统计的方法判别古地图的投影方式可以解决因史料欠缺、测量误差以及图幅因年代久远变形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03,(4):58-59
《市井图》见于东汉(公元25~220年)墓出土的画像砖上。东汉市井画像砖在四川成都、新繁、广汉、彭县等地均有出土,其中成都、新繁出土的画像具有地图的性质。因其表现了市井(市肆)图景,故称市井图。1965年在四川新繁县东汉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砖,图幅纵39厘米,横47厘米。此图表现了东汉郡、县商业区市容面貌。图中的市井围墙成方形,其上标出的方位物有北市门、东市门。几条东西、南北向的街道,将市井分成了几个交易区,每个交易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即排列成行的商店。还有纵横交错的建筑组成的市宅区。市井中央有市楼,市井官署当设…  相似文献   

8.
作者推荐     
黄齐 《地图》2014,(4):6-6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湖北地图,纸本设色,收录在《清朝舆地全图》中,大约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之间。图上彩绘出了当时湖北省所属的府、州、县及其水系。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采用近代测绘方法绘制过《皇舆全览图》,但这幅湖北地图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舆图绘制方法,其绘制理念和方法与《皇舆全览图》迥然不同。可见,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展露出近代的端倪时,传统的舆图绘制理念与方法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张遂喜 《地图》2004,(3):78-78
去年4月的一个午后我在巩义市新华路新华书店购得《巩义市游览图》和《巩义市标准政区图》出来,乘大巴参观完康百万庄园,径直奔向杜甫陵园。也许是远离闹市的缘故.陵园偌大门厅显得十分冷清.购了价格不菲的门票.入园后方  相似文献   

10.
孙果清 《地图》2004,(4):74-75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珍藏着惟一的一份《鲁国之图》早期拓本地图。该图系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刻石。图碑曾佚失多年,198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学发现,但已毁坏严重,不仅圈碑裂断,图上所绘画内容也无法看清了。可见现存这幅拓本地图已成为《鲁国之图》的孤本。图碑高217厘米,宽112厘米。  相似文献   

11.
孙果清 《地图》2004,(6):90-91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应该是西晋裴秀的《禹贡工域图》十八篇,这十八篇地图可以说是世界上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以历代政区沿革为主的历史地图集。可惜图已失传。而今现存最早的莫过于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相似文献   

12.
殷春敏 《地图》2002,(6):38-40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治黄专家,他以20多年的治黄经历,编绘成中国现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黄工程图——《河防一览图》。  相似文献   

13.
张文 《地图》2003,(3):6-15
2002年11月12日,“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南非首都开普敦隆重开幕,持续数月的展览中.展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有关非洲的地图。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非洲的历史和文化。一幅中国明代的世界地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各媒体也纷纷报道。从未展出过的中国明代地图《大明混一图》怎么会到了南非呢?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地图?在探求非洲历史的研究中.地图又说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李俊生 《地图》1995,(1):57-59
有关《皇舆全览图》的三个问题李俊生《皇舆全览图》是中国首次实测并绘有经纬网的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成图后深藏内府,未能刊行,所以历史上有关的文献记载都比较零散,给后人研究该图带来一定困难。除地图本身之外,还有一些有关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深圳市地图集》普通图组的设计原理和编制方法。首重论述了序图组各图幅的设计与编制,区图、镇图的设计与编制,城区说图的设计与编制,制作普通地图的技术路线设计。  相似文献   

16.
孙果清 《地图》2003,(2):70-71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亦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1973年12月于湖南省长沙东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图上本无图名,由于地图内容包含山川、道路、城镇等地理要素,故取名“地形图”。考古学家根据墓葬中一件木牍上的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定该墓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因此该图绘制时间当在此之前。它是绘在帛上的一幅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方位上南下  相似文献   

17.
宋向阳 《地图》2001,(2):45-47
传留至今的汉画以画像砖、画像石为主 ,兼有壁画、帛画、摩崖石刻、岩画、青铜器、漆画等多种形式 ,其内容丰富多彩。有一部分汉画具备地图的部分特征 ,下面选介几种。市井图古代市场内部是如何布局的呢 ?从四川新繁汉墓出土的画像砖《市井图》(图 1为作者对原图的建筑布局所做临摹 ,原图上人物、动物、货物图 1等过于模糊和复杂 ,故略去 )上可以一窥汉代市场的面貌。“市”在古代不是指城市 ,而是指市场 ,市井相当于现在的集贸市场。从图上看这个汉代市场为封闭式 ,平面呈方形(或矩形 ) ,四周有围墙。上、左、右三个方向各有一座门 ,原图左…  相似文献   

18.
王志会 《地图》2003,(6):77-77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部1948年5月初版,由时称东北书店出版发行的《毛泽东选集》。这部6卷合订本,页数999页,内收毛泽东于1927年3月著述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至1947年12月撰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55篇论著。更为独特的是,在这部“选集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有5幅配文地图  相似文献   

19.
初步分析了竖版《中国地势图》与竖版《世界地势图》的适配关系,介绍了竖版图与横版图各自的特点,并从国民教育性、中国版图的相似性、表示内容的异同性、地图比例尺的规整性、表现风格的统一协调性等方面,说明了两图对称使用能构成最佳适配效果,达到了地图作品的视觉美,对加强我国南海地区的主权宣示、进一步丰富地图科普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互动     
《地图》2006,(6):4-5
今年上半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的《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曾在西安展出,其中展示的《大明混一图》引起了很大反响,遗憾的是《中国测绘史》、《中华古地图集珍》等诸多测绘出版著作中均未曾提及此图。作为一个测绘工作者,我见到此图后很有感触,在这里做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