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概率法判别冰雹云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铁丕  张秀华 《气象》1989,15(7):45-48
本文利用江苏、上海、江西等省市的雷达回波、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空资料,进一步讨论了用综合概率法判别冰雹云。分省求得了判别方程,并相互进行了检验,尔后又与用逐步回归方程得到的判别方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戴铁丕  楼文珠 《气象》1987,13(7):33-35
本文利用我院711雷达回波资料,详细讨论了用综合概率法判别雹云,同时,用该法对江苏、上海和宁波地区雷达回波资料作了检验,尔后又与用其他方法判别雹云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概率法判别雹云是有效的,其拟合率等效果检验指标均比综合前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主分量分析法建立了雷云等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判别式。该方法首先由某地区的雷达回波历史资料,建立判别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主分量分析法确定因子荷载,并由荷载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判别指标权重,从而建立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判别式。该方法用成都市的雷达回波历史资料所建立的判别式对成都市试报和对沪州市进行了效果检验,并将判别结果与综合概率法比较,效果尚好。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潍坊冰雹云的雷达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潍坊1981-1990年,1992-1997年雷达回波资料和天气灾情资料,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强回波高度、回波强度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法冰雹云,建立了统计模式,并且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实时处理,实现了智能化,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用兴安盟1996—2002年711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及雷暴和冰雹天气的地面实况资料,把雷暴和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为雷达回波的隐含参数指标,分析了雷暴和冰雹雷达回波的特征参数及形态结构特征。把冰雹与雷雨差别显著的雷达回波特征参数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兴安盟冰雹云雷达回波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广西7次明显降雹过程的探空资料和常用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冰雹云的触发机制和雹云三维结构,分析广西冰雹云出现的先兆特征和冰雹云在雷达产品中的特征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冰雹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冰雹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降水天气现象 ,在降雹过程中伴随的大风 ,局地暴雨等常常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 ,做好冰雹天气的预报是公益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 ,适时而正确的判别 ,不仅有利于作业现场的指挥 ,而且有助于提高作业效果。1 资料处理1 .1 资料范围以兰州 71 3天气雷达测站为中心 ,半径R =2 56km范围内的资料。1 .2 选取资料标准冰雹产生在发展强烈的雷雨云中 ,为了区别冰雹云和雷雨云 ,取强对流天气冰雹云成熟阶段的回波 ,并从 3方面选取资料。1 .2 .1 在PPI显示器上 ,冰雹云的回波特…  相似文献   

9.
我省强对流的冰雹大风天气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四、五月份,有时也出现在六月下旬、七月上旬出梅前后。但1980年出现异常天气,在7月16日至18日和8月12日盛夏季节仍出现了强风暴、冰雹天气,为二十多年来所罕见。本文仅用探空资料进行计算,利用雷达回波进行比较,对盛夏雹云的成因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判别盛夏雹云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
川西南山地冰雹雷达预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璐  周长春 《气象科技》2016,44(2):252-258
基于西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06—2013年凉山州境内24块冰雹云特征。结果表明:冰雹云的雷达特征均满足回波强度超过50dBz,回波顶高超过-30℃层高度,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超过8kg·m-2。上述4项雷达参数特征在判别冰雹云的时效性上存在差异,回波强度超过50dBz,回波顶高超过-30℃层高度,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等3项判别指标对冰雹云提前判别预警时间为4~40min,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超过8kg·m-2则对冰雹云提前判别预警的时效性效果不佳。与25例短时强降水个例对比发现,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作为冰雹雷达预警判别指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济南平原的雷达回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山东冰雹云回波特征和700hPa,500hPa的平均绝热含水量,得出济南周围200km内冰雹季节的700hPa,500hPa平均绝热含水量和用以确定雹云演变不同阶段的雷达回波综合参数BB值,以及该区冰雹云的判别依据和人工消雹作业的用弹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20022年6月16日,一次多单体强对流天气影响太原及周边地区。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着重对冰雹云在其强度PPI、速度PPI、距离高度显示RHI上的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垂直液态含水量分析了冰雹云增长的定量和定性的特征。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冰雹云回波所具有的一般特点。2003年的汛期马上就要到来,这些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判别冰雹云和人工消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豫西地区灵宝市寺河乡的一次典型防雹作业个例,从冰雹云的正确判别、作业方案的科学制定以及作业效果的尝试性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了一种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确定作业部位、催化剂量和发射时机的防雹作业方案,为豫西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及其效果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1)冰雹云的正确识别是人工防雹成功的关键,短期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场特征、探空资料以及雷达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判别出冰雹云。2)作业器具的选择,作业时机的把握,作业部位的判断,催化剂量的确定都是决定人工防雹作业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因素,作业前必须认真科学地制定出防雹作业方案,减小人为的不确定性。3)在开展作业效果评估时,选取的对比云必须是与目标云具有相似的天气背景、云体特征和产生源地。另外,灾情实况也是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冯晋勤  黄爱玉  张治洋  王新强 《气象》2012,38(2):197-203
利用2003—2008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闽西南历史冰雹及闽西雷雨大风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历史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判别指标。利用判别方程、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探空资料联合开展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首先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冰雹天气的判别方程,主要用于冰雹天气的判断,再利用雷雨大风的判别指标对雷雨大风和强雷暴天气进行第二次判别。通过历史过程的回报和2009年的试报表明:该系统对闽西南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雷雨大风准确率次之。同时,利用风暴单体识别与跟踪的预测方法对冰雹预报结果和实况进行统计,表明风暴单体识别和跟踪算法(SCIT)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风暴未来移速移向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豫西地区灵宝市寺河乡的一次典型防雹作业个例,从冰雹云的正确判别、作业方案的科学制定以及作业效果的尝试性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了一种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确定作业部位、催化剂量和发射时机的防雹作业方案,为豫西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及其效果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1)冰雹云的正确识别是人工防雹成功的关键,短期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场特征、探空资料以及雷达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判别出冰雹云。2)作业器具的选择、作业时机的把握、作业部位的判断、催化剂量的确定等都是决定人工防雹作业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因素,作业前必须认真科学地制定出防雹作业方案,减小人为的不确定性。3)在开展作业效果评估时,选取的对比云必须是与目标云具有相似的天气背景、云体特征和产生源地;另外,灾情实况也是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冰雹云的形成因子的分析,找出判别冰雹云的两个主要因素:回波高度和高空环境温度场。通过对历史资料整理分析得出高空温度场与回波高度配置判别雹云域值,从而可在已知回波顶高的情况下运用高空温度场来判别冰雹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德州地区1990—1991年雹季冰雹云雷达回波料资及已有的云物理知识,分析得出德州地区三种雹云模式及云物理模式判别特征,此雹云雷达回波模式对冰雹天气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4,(3):25-30
冰雹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用天气图做冰雹预报困难较多。卫星云图能反映云的分布,直观地表示对流发展的程度,为冰雹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根据1973年艾萨-8、诺阿-2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甘肃省的冰雹天气,总结出冰雹天气的云图特征,指出两类冰雹天气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一些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9.
偏振雷达观测强对流雹暴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偏振雷达原理,用C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观测得到4例强对流雹暴演变过程的水平反射率ZH(dBZ)和差分反射率ZDR(dB)垂直剖面RHI定量回波资料,分析了这些雹云不同演变阶段的回波参量和偏振特性的关系,说明ZH、ZDR双参量对判别降雹有着明显优势,用雨滴谱的ZH-ZDR分布边界关系对这些雹云回波进行判别降雹分析,给出我国用偏振雷达观测和识别冰雹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涛  李静 《贵州气象》2003,27(Z1):59-63
2003年7月5日曲靖境内出现一次强冰雹云天气过程.对711B数字化雷达回波演变、防雹作业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强单体对流云合并形成"带"状强冰雹云系的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雷达监测、防雹作业时机、用弹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