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2.
张根寿 《地图》1992,(3):28-30
森林立地类型遥感制图以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森林立地学为依据,通过遥感影像特征解译及生物地理学规律综合分析和分类而后制作成森林立地类型图。森林立地条件的遥感技术应用有两方面:现有林地的立地条件调查和宜林地的立地条件调查。一般来说,现有林地的立地类型对宜林地起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这种“规范”并非一一对应,如应该植树造林的土地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立地条件的研究, 划分了宜川县森林立地类型区和类型组,对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坡向、坡度、土壤、地貌等)进行了遥感判读分析、并简单叙述了 编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机森林算法已经应用于遥感影像信息提取领域,但鲜有对其应用发展的总结和归纳.本文介绍了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阐述其在多源遥感数据(多光谱数据、高光谱数据、SAR数据)信息提取以及分类数据集筛选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说明其在分类精度验证、模型可移植性以及算法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初学者对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初步了解,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时无法确定参数组合以得到最优分类结果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两种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 TM影像,实现了基于光谱值、纹理特征和专题特征的随机森林土地覆盖分类。采用改进网格法和遗传算法对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进行选择与优化,比较了改进的网格法和遗传算法方法找到的参数组合最优解,并将优化参数后的随机森林算法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及未经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土地覆盖分类上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且该文提出的基于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能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使用森林生态信息的遥感图像分类专家系统。着重讨论了森林生态模型的建立及专家系统的知识表达和模糊推理方法。 初步试验表明,本系统可提高森林分类精度,并为用遥感图像进行森林分类的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思路。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本项研究还不够完善和深入,某些方面,如森林生态模型中所采用的特征及其数学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厘米级的无人机影像,选取无锡某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湿地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并利用ESP工具获取最佳分割参数,再进行特征选择,选取决策树(DT)、贝叶斯(Bayes)、随机森林(RF)等3种分类方法对湿地典型要素进行分类,并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分类结果及精度。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湿地典型要素分类中精度最高,决策树和贝叶斯分类算法精度逊色于随机森林。从分类效率来看,随机森林算法耗时最长且涉及参数设置调整,而贝叶斯算法效率大幅领先决策树和随机森林,且该算法操作简单、无参数设置,易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随机森林面向对象的森林资源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森林资源分类研究较少且缺少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的情况,提出一种结合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的森林资源分类方法。面向对象分割技术可减少“椒盐效应”,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具有高准确度、抗噪声能力强、性能稳定等优势。鉴于此,通过调整面向对象的分割参数,构造最优特征空间及估算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数量等,构建了最优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另外,选择了SVM算法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文分类算法的总体精度达到83.34%,Kappa系数为0.7892,明显高于SVM,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特征选择是提高农作物分类精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提取影像的波段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以这三类特征构建分类特征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分类特征集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实验.根据分类混淆计算的研究区总体分类精度为92.5%,Kappa系数为0.904,高精度地提取了研究区内冬小麦、大蒜等主要冬季作物的种植信息,这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对特征降维的同时,也能保证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随机森林的高分一号遥感数据进行城市用地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究国产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面向城市用地分类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基于高分一号PMS数据,使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3种分类器进行了城市用地分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总体分类精度明显优于最大似然法;最大似然法在运算时间上明显优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综合分析发现,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更优。它既能保证分类精度,又能保持一定的时间效率,更适合高分辨率、大数据量、多特征参数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分类的实际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SAR影像窗初始行外方位元素的求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采用角锥体法确定SAR影像窗外方位元素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星历数据较精确地求解SAR影像窗初始行外方位元素的实用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auxiliary instruments which can help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absolute orientation. The recent work of Dr. H. G. Jerie on height precision is summarised and results of tests carried out with air photography linked to auxiliary instru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IMU/DGPS组合导航技术,可以在航空摄影的同时直接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试验表明,只要对IMU/DGPS与航摄仪的集成系统误差和漂移误差进行检校和改正,直接获取的像片外方位元素可以用于正射影像的制作和中小比例尺测图。本文首先讨论了IMU/DGPS组合导航技术和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 然后,结合甘肃酒泉试验数据,重点分析讨论了IMU/DGPS和航摄仪集成系统的误差及其检校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author continues development of his concept of cartography as the “language of the map,” an earlier paper of this subject appearing in translation in M.S.R.S., 1985, No. 1. Although the term languag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cartographic communication, current theory fails to incorporate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which provide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articular, the language of the map and its symbolic elements cannot be explained reflexively by methods and rules of symbol and map design, since these elements were developed not before but after the existence of the language. The language of the map thus is proposed as the mechanism which provides for replicability or duplication in the way a system of mapmaking-map use functions (under diverse conditions, purpose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levels of training of users) through its different methods, models, and norms. Translated from: Geografiya i prirodnyye resursy, 1985, No. 3, pp. 142-151.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method of calibration of non-topographic cameras is described, involving a simple three dimensional test object for photography at short object distances. The position of the camera with respect to the test object is resec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omputation of values of the in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的月球表面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是实现月表地形观测的重要荷载,其以前、正、后视3种视角对月表进行连续扫描,获得南、北纬70°范围内3种不同倾角的二维推扫影像。在无月面控制点、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的条件下,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理论提出一种建立月表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影像匹配获得前、正、后视二维推扫影像中的立体像对的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用准控制点后方交会解得的嫦娥卫星的空间位置和姿态数据,通过前方交会的方法解算出像元对应月面点的月球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径向高度数据,进而得到月表高程拟合模型、等高线分布图等,实现月表三维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数字立体影像匹配方法。该法采用Frstner算子提取特征点,然后应用一种松驰迭代算法,实现了同名特征点之间的立体匹配。为实现立体像对的自动相对定向和数字地形模型自动生成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岭估计的SPOT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解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方交会法解求 SPOT卫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时 ,其法方程系数矩阵经常产生很严重的病态 ,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参数解将明显偏离真值 ,甚至无法解得外方位元素。本文中提出了用最小二乘岭估计的方法解求外方位元素 ,实验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 feel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orientation elements on aerial photographs are not generally effective. She has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obtained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elements using a new algorithm an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he author presents a gener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elative orientation where approximate values of unknowns are no longer needed. Translated from: Geodeziya i kartografiya, 1983, No. 11, pp. 29-32.  相似文献   

20.
The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the stereogram is developed from the condition that the vector triangle, formed by the base-line and the two r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centre to a common model point, shall be in equilibrium. Using this approach the unique definition of a point in the model follows naturally from the solution of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