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桷湾危岩高边坡是泥岩和砂岩呈类似夹心饼干状软硬互层结构、缓倾坡内的岩质高切坡。危岩高边坡除坡顶的陡崖处厚层砂岩发生崩塌失稳外,主斜坡体下部还存在局部的切层失稳。为确保高边坡下部的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居民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边坡的主斜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选取天然自重和地震动荷载两种工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主斜坡岩体在两种工况下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稳定系数下降显著; (2)陡崖和主斜坡接触带附近及主斜坡坡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更大; (3)主斜坡潜在滑移面位于坡内中深部,剪出口位置可能位于主斜坡的坡脚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交通量不断增高,部分低等级公路需要改扩建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但是我国西部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公路改扩建必将受到环境保护与耕地红线的制约.依托鄂西某改扩建公路实例,在介绍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坡率开挖后,边坡的应力应变场特征,研究得出反向结构的岩质高陡边坡,可采用较大坡...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斜坡内赋存不同角度裂隙对反倾岩质斜坡倾倒变形影响效应,设计9组底摩擦试验,对比无裂隙、含一组陡裂隙和一陡一缓两组裂隙的3种类型试验,并研究不同裂隙角度对破裂面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陡倾裂隙倾角的变化对岩坡变形及主破裂面形态有明显规律性影响,陡倾裂隙倾角越陡,发生倾倒破坏的初始破坏部位逐渐偏浅,破坏面积相对减小,破裂面从近直线型逐渐转变成近弧形;缓倾裂隙的赋存,使陡倾裂隙顺尖端开裂增长并且相互沟通形成贯通的破裂面过程更加快捷;主破裂面上覆层状岩体在倾倒变形时,会在其中部产生反向弯曲折断;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随着陡倾裂隙倾角增大,岩坡倾倒变形破坏幅度降低,而主破裂面无论是长度还是反映迹线复杂度的分维值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
谢鹏 《湖南地质》2008,(3):45-48
青干河桥东头高切坡地处秭归县沙镇溪镇,为移民建镇时修建居民点道路、桥梁及居民点场地平整时形成的人工高切坡。坡体高陡,且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属不利岩组,局部存在松散碎块石土,在构造裂隙、软弱外倾结构面、卸荷裂隙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稳定性较差。采用地质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高切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该高切坡主要的破坏形式有崩塌、平面滑移、圆弧滑动、折线滑移4种。防治对策采用地表截排水、清除危岩体、锚杆加固、挂网喷砼护面、浆砌块石护脚、削坡与浆砌石格构护坡、裂缝回填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方法合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林峰  陈洪凯  唐红梅 《岩土力学》2014,35(Z1):181-188
以坡体内含有多组结构面的复杂反倾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面未将岩块与母岩彻底分离的情况,建立了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根据岩层的受荷状态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各岩层的挠度计算方法。然后,以岩层的挠度为关联变量建立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各岩层间的层间荷载,进而量化了边坡内各岩块后部结构面受到的荷载,并据此构建了各结构面的断裂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各岩块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文中建立的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边坡实际破坏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易贡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顶端区域,呈现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和高陡斜坡失稳现象极发育.为确定易贡藏布流域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和边坡失稳模式,通过开展边坡结构面调查、定向斜孔钻探、孔内波速测试、平硐勘探及地震波法,分析了易贡藏布下游典型岸坡卸荷带发育规律,采用岩心完整性、裂隙张开度、岩体波速...  相似文献   

7.
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伍法权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199-211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鄂西清江水布垭坝址高陡斜坡稳定性研究按如下思路进行;从野外地质调研入手,详细研究斜坡的地表变形特征,深部变形特征及斜坡变形组合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贡献的大小;选择典型地质剖面,分别建立岩体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及离散元方法进行模拟,确定坝址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运用胡限平衡法,概率法对所选择的典型地质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设计高陡斜坡的防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以苗尾水电站右坝肩倾倒变形体为地质原型,通过在坡体内不同部位预置切割岩层的非贯通裂缝开展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破坏以折断面的形成为标志,折断面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初期(0~40g,g为重力加速度)为局部岩层断裂阶段,以岩层局部断裂及后缘岩层前倾为主要破坏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较小;中期(40g~80g)主折断面形成阶段,坡体深部结构面自上而下断裂扩展连接形成主折断面,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约占总位移量的3/4;后期(80g~120g)为多级折断面形成阶段,以坡体内部断裂岩层应力重分布为主要变形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基本保持不变。(2)结构面间岩桥断裂具有瞬时性,但折断面的形成是渐变发展的过程,主要受陡倾结构面控制,主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最大,受力方式最为复杂,次级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次之。(3)基于断裂力学,简化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含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压剪断裂判据和岩层不平衡力公式,揭示了主折断面处岩层不平衡力呈现由坡体高度1/3处向坡底和坡顶两侧变小的规律,折断面的形...  相似文献   

10.
陡倾断层上下盘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地下开挖区与断层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简化数值模型对陡倾断层上下盘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压缩区且开挖区位于下盘时,地表出现不连续变形的可能性小;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压缩区且开挖区位于上盘时,随下向开挖进行地表断层处裂缝有减小趋势;而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拉张区时,断层出露处水平拉张明显,表现为拉张裂缝,随下向开挖深度增加、规模增大,不论开挖区位于上盘还是下盘,极可能导致地表出现正断层式的错动.  相似文献   

11.
曾胜  李振存  韦慧  郭昕  王健 《岩土力学》2013,34(6):1536-1540
针对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建立顺层岩质边坡力学模型,对降雨渗流条件下边坡受到的力学作用进行了计算;选取典型结构面,通过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结构面强度参数衰减规律;综合考虑降雨渗流及结构面强度弱化,对降雨渗流及干湿循环综合影响下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边坡稳定性衰减变化规律;通过炎汝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监测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边坡受到的水力作用与后缘张拉裂隙充水高度呈正比;干湿循环作用下,结构面黏聚力呈幂指数形式衰减,内摩擦角呈二次函数衰减;边坡稳定性与后缘张拉裂隙充水高度呈线性关系,而与干湿循环呈指数关系,且干湿循环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比后缘裂隙充水高度大;在降雨渗流及干湿循环综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系数降低了约66%,较考虑单一影响因素有了大幅度降低;边坡稳定性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证明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卸荷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世亿  李建林  杨学堂  刘心庭 《岩土力学》2006,27(11):2041-2044
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对某水电站卸荷高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该卸荷高边坡进行了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该边坡目前所处的稳定状态。实例表明,该模型在卸荷高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逆倾层状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了逆倾层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设计,并研究了逆倾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层的倾角、厚度、结构面的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倾层状岩体的变形机制为倾倒变形,破坏模式为弯折破坏;破坏首先在坡顶产生,边坡变形加速的过程是在开挖结束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岩层倾角越小,变形加速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岩层的厚度和结构面的强度越大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14.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文惠  王平  陈峰 《岩土力学》2007,28(4):812-816
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模拟分析模型。结合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的顺层岩质路堑高边坡工程,分析了结构面强度、岩层厚度、岩层倾角等各项因素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参数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岩层倾角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在该工程的地质条件下,当岩层倾角为38°左右时,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平缓红砂岩滑坡特征及警示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袁从华  王荣彪  周健  施伟忠 《岩土力学》2006,27(11):2050-2055
通过调查研究朝阳坡平缓泥质粉砂岩滑坡,对其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软弱夹层与斜坡和冲沟的关系、软弱夹层的强度指标、裂缝的发展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对红砂岩滑坡规律的认识,及时在滑坡发展阶段撤离该地区居民,避免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平缓红砂岩滑坡的内在因素是软弱夹层及其临空,外在因素是强降雨使其抗剪强度降低。通过实例加深了对滑坡机制的认识,为从事类似滑坡调查和相关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龚文惠  王平 《岩土力学》2006,27(7):1114-1118
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准则,运用岩体力学理论、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强度折减原理,对顺层岩体路堑边坡在开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结构面上的摩擦力和边坡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结构面的接触状况以及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受开挖效应的影响;在每一阶段的开挖面上,坡脚附近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最危险接触面也都集中在开挖形成的坡脚处,此处岩石最先脱落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也随着开挖阶段的深入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西部山区某露天矿工程实际,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室内外试验,在分析了该矿北部高陡边坡岩体分布特征、断层等具体地质条件之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主剖面,建立弹塑性力学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在爆破动力和地下水作用下高陡岩石边坡开挖的动态过程,计算了边坡安全系数。最后,针对边坡在开采后期的整体稳定性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大国  汪明武  张薇薇 《岩土力学》2008,29(Z1):435-438
集对分析是一种用联系度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将模糊联系度的思想应用到差异度系数的取值 中,充分挖掘所研究系统中的有效信息,使得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更加准确和合理。将此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章军  陈飞  周宜红 《岩土力学》2008,29(Z1):368-372
边坡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复杂边坡的稳定性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运用模糊概率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模型。在此模型中,综合选取了边坡岩体质量系数SRQC、边坡结构系数SSC、坡高系数SHC、坡角系数SCC、工程因素影响系数EFEC等5个评价指标因子;同时将边坡稳定性评价等级划分为很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以及很稳定5个等级。利用模糊概率模型对20个典型的边坡工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边坡工程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