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宇亮 《岩土力学》2012,33(6):1917-1918
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2年第33卷第1期上的"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统一解"一文[1](以下简称原文)。笔者对原文有几处疑问,望能得到释疑和解答。  相似文献   

2.
李永刚  孙建生 《岩土力学》2003,24(5):848-848
本刊2003年第3期的《涵洞顶填土压力的计算分析》[1]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拜读后有几点不明之处,愿与作者探讨。 (1) 原文的计算假定②以洞顶宽度为基础,在洞顶填土内形成一楔体,且楔体顶点的夹角为土体破裂角24jb-=。实际上,由于洞顶两侧填土的水平约束,洞顶土体的水平位移很小,远不能达到主动极限状态,楔体难以形成,土体破裂角也不会出现。 (2) 原文以其三个计算假定为前提进行公式推导,取一单元进行分析时,仅考虑了垂直土压力,而不考虑侧向土压力。此处的侧向土压力与垂直土压力属同一量级,不宜忽略。 (3) 在进行洞顶土压力求解时,原文的…  相似文献   

3.
邵生俊 《岩土力学》2011,32(1):318-320
"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1]"一文发表于《岩土力学》2010年第1期,以下简称"原文"。现就焦五一先生对原文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稿")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4.
焦五一 《岩土力学》2011,32(1):316-317
贵刊2010年第1期发表了邵生俊教授"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一文(以下称为原文)[1],文中回顾了黏性土结构性研究的历史和不同结构性指标以后,依据4个黄土土样①、②、③、④的试  相似文献   

5.
周勇  朱彦鹏 《岩土力学》2012,33(9):2878-2880
1 引言 首先,非常感谢廖军博士对笔者撰写的发表在《岩土力学》2012年第33卷第2期上的论文"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体系的锚杆抗拔力研究[1]"(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并进行有益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稿"),同时对学报编辑部给予笔者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涂兵雄 《岩土力学》2012,33(1):319-319
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1年第32卷第6期上的论文"考虑土拱效应预应力锚拉桩土压力研究"(以下简称文献[1]),现有以下几点望与文献[1]作者商榷。(1)文献[1]在建立应力分析模型前假定"作用在桩板上的土压力q沿纵横方向呈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7.
祝云华  刘新荣  舒志乐 《岩土力学》2009,30(10):3215-3216
首先,非常感谢潘岳、戚云松、李爱武老师对2009年第3期"深埋隧道开挖围岩失稳突变模型研究"(以下简称"原文")一文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余文龙 《岩土力学》2011,32(4):1278
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张常光博士等发表在2010年第31卷第6期上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一文[1](以下简称原文)。统一强度理论自从问世以来,被应用到许多学科。将其于非饱和土体,是研究非饱和土的一种新的突破。笔者对原文有几个疑问,望得到张博士的释疑和解答。  相似文献   

9.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力学》2009,30(10):3210-3214
岩土力学2009年3期刊登了题为"深埋隧道开挖围岩失稳突变模型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  相似文献   

10.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09,30(1):285-288
<岩土力学>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  相似文献   

11.
多级重力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瑛  雷洋  章光 《岩土力学》2010,31(10):3125-3129
对某高填方路基挡土墙的现场实测水平土压力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挡墙墙后土压力呈曲线分布,类似字母"R",土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挡墙底部,而下部的值略小于底部值,最小值出现在挡墙中部。在本级挡墙施工时,墙后第1、2层土压力值接近静止土压力值,大于主动土压力值,第3、4层土压力值小于主动土压力值;在其上若干级挡墙或边坡施工时墙后各点土压力值均小于主动土压力值,即随着填土深度的变化挡墙后各点的土压力系数是在不断变动着的,土压力系数与土压力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致。同时,土压力作用点介于(0.4~0.5)H,且随填土深度增加作用点位置上移;每级挡土墙之间的平台宽度越小,上级挡土墙对下级挡土墙的影响就越大,土压力作用点就越高。研究结论对高填方多级挡土墙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常光  赵均海 《岩土力学》2011,32(4):1279-1280
非常感谢余文龙博士对作者稿件细致地阅读和点评,这些意见对作者今后的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帮助极大。以下将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1](以下简称原文)一文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作者的浅显认识,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超重力场中界面土压力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诸如孔隙水压力、位移和载荷等物理量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但土压力的测量则困难得多。在吸取了国内外同行经验后,为离心模型试验设计研制了一种微型土压力盒,主要用于土与结构物界面土压力的测量。水压力、干砂压力和砂土压力三种标定结果表明,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线性度良好;在研究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土压力分布的离心模型试验中,根据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测试结果,获得了合理的侧压力系数。  相似文献   

14.
墙后填土有超载情况下朗肯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是计算土压力问题的基本理论,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应用时应当注意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否则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差.通过算例对挡土墙墙后填土表面有超载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夏唐代  黄睿 《岩土力学》2013,34(7):2127-2128
首先,非常感谢朱建明副教授对笔者撰写的发表于《岩土力学》2012年第33卷第10期的论文《基于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被动土压力》[1](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同时非常感谢《岩土力学》编辑部给予笔者这样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现针对讨论稿提出的问题做出以下答复:
  1滑裂面倾角是否合适
  讨论稿中提到,当时,按照原文公式计算会得到滑裂面倾角?趋近于90°,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但按照原文的计算假设条件来看的情况是略有不同的,根据计算可知,墙土间的外摩擦角?是土拱效应存在的前提条件,其值与墙背面的摩擦情况和排水条件有关,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表 A.0.1[2],外摩擦角?与内摩擦角?的比值范围如表1。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某地修建提灌工程,采用了"减压仰斜式"挡土墙这种结构型式,至今仍在安全运行。由于结构新颖、合理、经济、安全,在当地逐步得到推广。但在力的计算方面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依据库伦、朗肯基本理论,提出了各种力的解析计算。  相似文献   

17.
张华 《探矿工程》1998,(2):24-25
关于土压力的计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及《规范》推荐方法等。对于均质土层的土压力可直接应用以上各理论计算,而对于成层土及有超载作用时的土压力,则须根据不同情况把成层土及超载处理为符合各计算理论的条件后,再应用各理论进行土压...  相似文献   

18.
赵琦  朱建明  王佳 《岩土力学》2013,34(9):2733-2734
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3年第34卷第2期上的论文“基于强度参数演化行为的岩石峰后应力-应变关系研究”[1](以下简称原文),现有以下3点望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陈文胜  李苗苗 《岩土力学》2014,35(12):3644-3646
<正>1引言库仑土压力理论最早是由库仑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理论简单实用,虽然有一些简化和不足,甚至力学上存在弯矩不平衡的遗憾,但一直被工程界采用。笔者近十年来,由于在大学教学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讲述此理论,并需要给出正确的力学解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便对原传统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撰文"对  相似文献   

20.
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