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艾比湖近期入湖水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8年对文比湖进行环湖考察,结果表明艾比湖入湖地表径流来自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从1988年6月~1993年12月设站观测两河入湖水量,1989~1993年平均入湖水量4.64×108m3,其中博尔塔拉河入湖水量3.31×108m3,占71.3%;精河为1.33×108m3,占28.7%.在观测的五年中,水量多年变化不大,总入湖水量最大水年与最小水年信比为1.6.两河入湖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同,博尔塔拉河入湖水量集中在冬季,其原因是博尔塔拉各地有三个断陷盆地,形成三个地下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使下游丰水期滞后半年.精河入湖水量集中在夏季.两河入湖水量丰、枯水期相互错开,使总太湖水量年内分配均匀. 相似文献
4.
可可西里地区乌兰乌拉湖湖泊环境变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及在乌兰乌拉湖所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综合研究,认为乌兰乌拉湖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湖泊环境发生了由湿润(3×104aB.P.以前)──温暖(2×104aB.P.前后)──干暖(1×104aB.P.以前)──冷干(1×104aB.P.以来)的变化,湖水也产生了多次进退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古人类活动也发生了迁徒变化。 相似文献
5.
1977~2014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期枯水期(4月)的普者黑湖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期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年和2009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的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2普者黑湖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3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的村庄附近,减少的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4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的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8.
哈纳斯湖的形成及湖周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纳斯湖成因及湖周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早期存在古哈纳斯湖;哈纳斯湖周在早更新世气侯较温暖、湿润,中更新世气候变冷,开始大面积发育冰川,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冰川不断退缩,标志气侯不断变干。并提出了哈纳斯河流域冰期划分的新依据和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
两个相连湖泊的微生态系统——云南高原湖泊中浅水的星云湖和深水的抚仙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仙湖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深水湖,连接着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星云湖,星云湖排放含绿藻的水进入抚仙湖。两湖位于省会昆明附近,由于地方文化、集约化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两湖已经富营养化。因为湖泊体积容量的级别差异,深水湖的富营养化几乎没被注意,抚仙湖秋季下层滞水带缺氧已经关注了20年,似乎下层滞水带是深水湖富营养化的指标或趋势。抚仙湖看起来目前情况尚好,可以说寡营养,然而,外界负荷是潜在的,且是以稳定的加速度进行的。在此对浅水湖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包括在其它云南湖泊观察到富营养化的过程,再者,对两个连相湖的藻和蓝藻碎片的大小构成进行比照。为了与深水的抚仙湖状况进行比较,简略介绍了一个日本的深湖及其径流系统。其中,涡流和它的微生态系统,在两者中相关性很好。对于以涡流生态系统的见解判断微生态系统的深水湖富营养化问题将给予概括。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11.
淀山湖太湖形成的古生物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泊周围钻孔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析,根据化石群的生态特征,结合岩性、孢粉、14C等资料探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淀山湖、太湖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并比较其异同。现代湖泊的形成于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湘湖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在宁绍平原湖泊变迁中为特例.湘湖的存亡和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密切相关,在历史时期作为农业灌溉的湘湖,由于职能转变,目前残剩为河流型的湖泊,但湖内粘土宜制砖瓦的功能,致使水域扩大.湘湖可能发展为风景区. 相似文献
13.
艾比湖沿岸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保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艾比湖沿岸的生态环境经历了重大演变。保护艾比湖对确保亚欧陆桥铁路的畅通和发展新疆经济有重要意义。同时保存艾比湖的可能性能确定存在。 相似文献
14.
吉兰泰盐湖的形成,发育和演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吉兰泰盐湖的演化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貌结构、沉积特征、盐化学特征以及人为活动对盐湖的影响,可以认为:全新世以来,吉兰泰盐湖演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早全新世的咸水湖、中全新世早期的硫酸盐型盐湖、中全新世晚期的硫酸盐-氯化物型盐湖、晚全新世的氯化物型盐湖和现代干盐湖。现今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盐湖正向沙下盐湖转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恶化,洪涝、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科学研究预测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演变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成为目前全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要科学的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就必须研究过去的环境变迁,沉积物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对象。而湖泊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出露于地表,其沉积物则是最好记录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近几年来元素地球化学在研究湖泊演变历史,揭示湖泊环境变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今后的工作应着眼于分析研究引起源泊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和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或许是今后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及湖陆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流域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了流域气候条件,并通过对湖区测点的气象观测资料与陆区测点- 焉耆站的同步资料对比分析,讨论了博斯腾湖区域小气候其湖陆风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河海双向动力平衡角度,阐明了泥沙在滞流点附近沉积,以及滞流点位置变动,拦门沙发育和演变的特征,提出了河口海岸7.5m水深为冲淤分界线及涨落潮期间拦门沙的冲淤分布,其结论对黄河口拦门沙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盐湖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地堑系运城断陷盆地内的次一级深断陷内。本文通过分析运城盆地新构造运动和运城盐湖区的地层,认为新构造运动对湖盆的形成和湖水、盐份和沉积物的补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盐类矿物的沉积与气候变干有密切的关系;运城盐湖是特殊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是更新世早期古湖的残余。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