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月香 《气象》1988,14(1):31-31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丁碧君等同志研制的高分子薄膜电容式湿敏元件,于1987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会议由国家气象局科教司主持,鉴定组由局内外专家10人组成,易仕明任组长,刘余滨、许梓秀任付组长。参加会议的有局科教司、业务发展司、仪器设备司、气象科学研究院及航天部5院501设计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与代表共27人。 会议听取了大气探测所的研制工作报告、试验报告、鉴定测试组的测试报告以及用户的使用报告。并参观了研制的元件和现场试验样机。 自1982年开展研制工作以来,该元件先后经气象台站及航天部等单位的实际考验及性能测试,证实其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了芬兰和美国同类产品的  相似文献   

2.
刘文 《气象》1990,16(9):43-43
由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廖辅之主持研制的59型探空仪晶体管回答器(TRT-2型)干1990年8月7日在国家气象局通过技术鉴定。技术鉴定会由国家气象局技术装备司主持,总参气象局、国家气象局气候司、装备司、科教司、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观象台、北京物资管理处、上海物资管理处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TRT-2型回答器的鉴定意见。一致认为,在TRT-1型回答器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蔡晓云 《气象》1991,17(3):65-65
由北京市气象台研制的“121电脑答询系统”于1990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气象局通过鉴定。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天气司、装备司,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卫星气象中心,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市电话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象局科教司于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六日至二月二十一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国气象中等专业学校在职中专教学研讨会。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副司长朱刘龙、职工教育处处长于守宗、副处长徐嘉行和周培基及各省、自治区气象学校的领导和气象、数学专业的教学骨干等四十人参加了会议。区气象局副局长林希正到会看望了全体代表,并在会上讲  相似文献   

5.
科林 《气象》1987,13(3):59-59
1987年1月20—21日在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和邮电部科技局共同主持下,召开了《天气雷达图象数字传输和彩色显示系统设计定型会》,有气象、邮电、水电、民航、部队等部门30多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该系统是国家气象局的重点研制课题,由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委托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进行研制。本系统包括角码转换器、数字视频积分处理器、彩显发送和彩显接收四个部分。经过试验和试用,达到了原设计的技术指标,于1985年12月通过了由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邮电科学研究院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1986年又试制5台,分别提供给北京、上海、成都和部队的气象部门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包括在广州中心气象台)试用。 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了有关报告,检查了现场  相似文献   

6.
刘新元 《气象》1991,17(7):65-65
1991年5月13—15日,在昆明召开了我国第一代飞机用AgI降雨焰弹及发射器技术鉴定会。会议由云南省国防科工办主持。该降雨焰弹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国营八六六厂共同研制。参加鉴定的有:云南省国防科工办,国家气象局人控办,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气象研究(院)所长联席会于10月24—27日在大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气象研究(院)所长及有关代表共39人。国家气象局章基嘉副局长写信祝贺并提出指导意见;科教司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李昌杰报道5月26日,由中国气象局科教司举行的开放实验室基建工作交流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六大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和部分省、市、区气科所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为期3天的交流会,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所长班显秀对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大气环境研究开放...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九次全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控办、气象学院(系)、气象科研单位以及国家气象局科教司、气象出版社、《气象》编辑部等三十二个单位132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交流会,表明云物理学科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生气勃勃.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0.
何绍钦 《气象》1986,12(9):13-13
第九次全国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空军第七研究所、北京气象学院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干部共129人。  相似文献   

11.
任振球 《气象》1982,8(12):40-40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天文气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19—25日在江西召开。16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天文、物理、空间物理、海洋、水文、地理、农业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气象台站的代表共6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收到学术交流材料62篇。  相似文献   

12.
大地 《辽宁气象》1995,(3):38-38
6月22~24日,部分气象研究所所长云桌沈阳,参加由中国气象局科教司召开的科研体制改革研讨会。会议学习了有关文件,交流了垃验。听取了大家对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由沈阳区域气象中心 30余名科技人员经过 5年的联合攻关完成的“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研究”成果最近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科教司组织的技术验收。验收组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有关省市气象局的 9位专家组成。专家们认为 :该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形成机理、演变规律、影响因子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首次建立了东北地区夏季低温预测物理概念模型 ,编辑出版了《东北地区夏季异常气候事件图集》 ,填补了国内该项工作的空白。该专题较好地完成了攻关任务 ,达到了考…  相似文献   

14.
王福志 《气象》1991,17(2):57-57
由国家气象局天气司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台风及海洋气象专家组会议”于1990年12月4—8日在青岛举行。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台风试验指挥中心、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及16个有关省、市气象部门的56位专家和业务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 台风预报已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加强我国对台风的监测、预  相似文献   

15.
各位代表、来宾,同志们: 受省科协委托,由山东气象学会和省气象台组织召开“山东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策研讨会”今天开会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气象、水利、海洋湖沼、地质、地理、林业、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科技情报等九个省级学会以及省直有关厅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还邀请了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家诚研究员、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与会作学术报告;省科协副主席马中兴同志亲临会议指导。我代表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会,向参加会议的兄弟学会,全体代表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薛农 《气象》1989,15(3):1-1
1988年10月24—28日,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和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共同在四川温江召开了全国农业气象情报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21个省、市、自治区气象部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气象科学技术综合性刊物。它于今年正式创刊,每半年一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气象科学研究院是在原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十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包括天气动力、气候、极地气象、农业气象、  相似文献   

18.
农预 《气象》1988,14(5):14-14
全国冬小麦遥感综合测产技术交流会,于2月1—3日在北京召开。气象科学研究院、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及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甘肃、新疆等省(市、区)气象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经委、国家气象局专业气象司代表及课题组顾问等也出席  相似文献   

19.
魏原 《气象》1988,14(6):51-51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会委员和各学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市气象局、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气象出版社和“中国气象”、“气象学报”、“气象”、“气科院院刊”等编辑部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