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的石油污染概况,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的频率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烃含量的频率特性表现为F分布,其中近90%的鱼类石油烃含量为1-15μg·g^-1(干重);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台湾浅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太平洋和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细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诸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限讨论,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太平洋和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细菌数量分布大都处于10-10^8个/dm^3范围之内,发现太平洋中部的细菌数量分布高于其东部和西部,这主要与中部海域含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物质有关,由于受到水动力的影响,太平洋某些站位水层(0-50m,500-700m)中出现高细菌量值,发现南极普里兹湾及其  相似文献   

4.
高淑英 《海洋通报》1995,14(4):38-42
1990年5月湄州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1-1.68、0.037-0.964和0.010-0.073μg/dm^3,10月的对应值分别为0.48-1.25,0.019-0.989和0.020-0.045μg/dm^3。5月和10月Cu,Pb,Cd含量的分布除了与不同水系消长的影响有关外,还与人类活动和生物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相似文献   

6.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5,14(4):328-333
1990年5月东山沿岸海域溶解态Cu,Cd的深度范围分别为0.25-1.73和0.008-0.067μg/dm^3,11月的分别为0.41-2.03和0.014-0.263μg/dm^3。Cu,Cd含量分布5月和11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这除了与春、秋季不同水系消长的影响有关外,还与陆源输入、生物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8.
南海中部海域铵浓度及其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3,12(4):369-37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中铵浓度的频率分布,垂直分布特征和次表层铵最大值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铵浓度变化范围在0-2.71μmol/dm^3之间,铵含量小于0.5μmol/dm^3的样品数约为样品总数的78%,铵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和次表层机率较大。文中还对该海域表层的铵含量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厦门同安湾浮游植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庆红 《海洋通报》1996,15(6):20-26
厦门同安湾1987-1991年浮游数量年平均为3.91×10^7-2.14×10^8个/m^3,数量大,每年有2-3个数量高峰,5年中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浮游植物较多,但出现种类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三沙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金美 《台湾海峡》1993,12(4):319-323
本文分析,鉴定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1年2月,采自福建三沙湾的64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15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97种,甲藻17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年平均值为17.50×1^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春季5月。达43.84×10^4个/m^3,低谷出现于冬季2月,仅1.16×10^4个/m^3。  相似文献   

11.
氮,磷,维生素和微量金属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增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室内培养实验中观测了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Ehrenb对NO、NH和甘氨酸的需求。结果表明,硝酸盐的浓度从40到300μmol/dm3,氨盐浓度从50到150μmol/dm3,甘氨酸和谷氨酸混合液浓度从40到80μmol/dm3皆能较好地维持海洋原甲藻的增殖。磷酸盐起着磷源作用。在EDTA浓度为80μmol/dm3的培养液中,Fe3+的浓度从0,.5到1μmol/dm3,Mn2+从0到20μmol/dm3和Co2+从0.1到0.4μmol/dm3能促使海洋原甲藻的增殖。维生素效应试验表明:维生素B1是生长促进因子,而维生素B12和生物素在光和暗处皆未能促进海洋原甲藻的增殖。无机氮和磷的最小细胞额分别为0.74×10-12mol/细胞和0.045×10-12mol/细胞,其中磷比氮更能限制海洋原甲藻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遥感对同一地区重复成像的特点,采用从港湾不同时相的影像中提取不同潮位的水域面积的方法,建立潮位面积算式和采用分层求和的方法,建立沉 积参量算式。利用沉积参量算式和潮位面算式计算了海口港两个同时段的0m以浅的沉积参量;1965-1984年时段沉积总量为4.59×10^8m^3,沉积速率为2.4×10^5m^3/a;1984-1990年时段,沉积总量为-8.4×10^5m^3,沉积速率为-1.  相似文献   

13.
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并探讨了它们与营养盐的关系。1990年5月溶解态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2、0.380、0.022μg/dm^2,10月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6、0.382、0.032μg/dm^2。其5月溶解态Cu与无机氮N,硅酸盐间的线性回归相关式分别为Cu、(μg/dm^3)=0.438+0.0377N(μg/dm^3)、Cu(μ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砷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10^-4.1mol/dm^3和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692.5和989.7。砷对叉边金藻的毒性作用不受磷酸盐浓度影响;砷对三角褐指藻的毒作用随磷酸盐浓度降低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铁对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以素化程度及氮同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还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T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  相似文献   

16.
伯劳特湾的表层海水中,239Pu的浓度为13.0±2.8μBq/dm3,与巴芬湾和拉布拉道海表层海水中的浓度基本相同。其中溶解239Pu的浓度为6.93±1.8μBq/dm3,占海水中239Pu总浓度的53×10-2;悬浮物中239Pu的浓度为6.07±3.3μBq/dm3,占总浓度的47×10-2。底层海水中239Pu的浓度为31.7±4.7μBq/dm3,238Pu的浓度为0.78±0.70μBq/dm3,238Pu/239Pu的比值为0.024,这可能是表层沉积物重悬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报导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 ,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 ;在2 0℃的条件下 ,经过 2 1 d后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总的降解率为 94.93% ,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 75.67% ,理化降解率为 1 9.2 6% ;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在 1 0℃时 ,正烷烃降解速度较慢 ,在 2 0℃正烷烃的降解比 1 0℃快 ,在 35℃的条件下 ,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8.
报道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石油烃降解 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在20℃的条件下,经过21d后,绝大部分的正 烷烃被降解。总的降解率为94.93%, 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75.67%, 理化因子降解率为19.26% ;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在10℃时,其降解速度较慢,20℃降解加快,35℃ 温度使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Ⅰ.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近岸海洋环境中的4株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海洋丝状真菌与海洋细菌相比,其降解速率高;适应油种、油量和油组分的范围广;并且在降解石油烃时不需要增加溶解氧和氮、磷营养盐等附加条件。这些证明,应用海洋丝状真菌清除海上油污更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