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刚  阎海 《山西地震》1991,(2):23-26
通过对1989年2~3月间包头震群序列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震群属普通震群活动。据这次震群发生的特殊部位以及烈度分布特征的分析指出,它的出现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阴山带东、西两端的地震活动,或使某端地震活动明显强增或发生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2.
在较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即开始活动,地震序列显示出不同特征。按照地震能量的释放规律和序列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震群型是其中一种类型。本文系从能量、频次、地质条件以研究震群型活动的特点,发现余震活动总体积与序列释放总能量成正比。震前小震群的展布面积与未来续发性强震震级有关。多组构造交接复合的三角地块或菱形断块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有利场所;介质条件不均一的破碎地带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和S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个ML≥3.5的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统计和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参数并求取了余震区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用余震区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为直立或倾斜,走向为NNE-SSW向,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SWW-NEE方向,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77.1°;用余震区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倾角较陡,在50°~90°之间,走向相对较分散,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92.4°,呈EW向。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最后研究了余震区南、北段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及逆冲型地震类型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伽师强震群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所搜集新疆地震台网各种短周期Pg 和Pn 波初动方向资料和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及中亚地区部分资料,计算了新疆阿图什1996年6. 9级和1998年6. 0级地震、伽师1997~ 1998年6次强震,以及MS≥ 4. 0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48个。结合伽师强震群地震时空分布、地震烈度,对该区域应力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SW-NE向。  相似文献   

5.
龙羊峡震群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1996年12月14日龙羊峡震群序列跟踪及序列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该震群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构造角度对震群的发展构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文献[1]、[2]和1)所采用的方法,对邢台地震后在山西地震带发生的震群和地震序列的U值、h值和k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山西地震带中,如果出现U≥0.6、K≥0.8或h>1的震群活动,在大华北东部都有中强地震发生。本文还讨论了山西震群与地震序列活动和大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认为在1966—1976年大华北地震活动幕里,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受其东部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在山西运城发一次较大震群活动。本文着重讨论了这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和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8.
兴海及邻近区域2012年1~2月连续发生了24次ML2级以上地震,该系列地震分布于龙羊峡水库周围。试图通过周边台站记录到的初动信息进行小区域应力场分析,计算了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数据分析,认为龙羊峡水库对邻近区域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序列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97年伽师强群序列基础资料,分析了其频度衰减特征,h值动态演化,强震群动态发生过程以及序列各参数的动态演变与强,余震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伽强震群中长,中,短和临震预报的新思路,同时讨论了实施强震群动态跟踪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地震频度和能量释放,震级和频度关系,震群活动特点,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等多方面,对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周围15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上升,郯庐地震带内的小震序列活动增强显著。根据郯庐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将郯庐地震带划分不同分段,结合分段内不同小震序列活动变化,研究不同分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郯庐地震带分段之间的地震活动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背景的分析,结合2007-2009年福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概况,综合认为福建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可能也预示着东南沿海整体地震活动水平的抬升。从7个ML4.0级以上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古田水口水库地区的地震表现为倾滑的正断层性质,其余地震的走滑性质更为明显;且各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多个地震的分区综合节面解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地区中等强度地震活动显示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在不同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有所差异:福建中北部近海地区为北西向,中北部内陆地区为北北西-南南东向;福建南部及其近海地区为近东西向。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先结合Hypo2000单事件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时临潭-宕昌断裂附近的小震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估算了该断裂不同位置断层面的走向、倾角、位置及相应的误差,并基于局部应力场参数反演了各断层面上的滑动角。反演的断层面走向NW-NWW,倾向NE-NEE,倾角71°~86°,滑动角102°~132°。本文给出的断层面走向、倾向和倾角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但断层错动类型与已有结果分别为右旋走滑和左旋走滑,存在区别。初步分析认为,小震震源机制解给区域应力场参数反演结果带来了误差,进而影响了断层面上滑动角的反演误差。  相似文献   

14.
对1992 年至1996 年4 月发生在40°00′~41°10′N,108°20′110°30′E 范围内的51 次ML≥2 .0 地震空间位置与包头6 .4 级主震及其余震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前期地震的活动展布方向与包头6 .4 级主震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源深度为9 ~34 km ,78% 的地震活动在20 km 以浅的地层内,前期小震活动使包头—呼和浩特地区形成了空区.包头地震发生在此空区内.包头6 .4 级主震震源较深,余震的震源都比主震的浅.在包头6 .4 级地震发生的前1 ~2 a 时间内,围绕主震空间位置发生了一系列小震,这些小震活动可能对包头地震的成因有着较大影响作用.笔者认为包头6 .4 级地震是脆性破裂,属左旋走滑兼具正断错动.  相似文献   

15.
瀑布沟水电站工程位于大渡河干流上,下距乌斯河镇、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公路里程9km,上距汉源、石棉县城公路里程28km、80 km.电站水库工程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高坝大水库,工程场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存在诱发中等水库地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分析了总结了海南东方震群的前兆异常和序列特征,以为海南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87年寻乌震群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明富 《华南地震》1989,9(4):27-33
本文提供了寻乌震群三次大于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指出震群发生前区域地震活动呈现出某些特征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渭河盆地是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震的地区,例如,1556年华县8级大震就发生在盆地的东部。现在地震活动水平一直很低。自七十年代后期区域台网建成以来,在盆地内部经常记录到震群活动。这种频繁的活动似乎代表了本区地震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979年以来发生在盆地内部的5次震群活动。总结了它们在震源分布、时间序列、震级频度关系和震源错动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与一般地震序列的相似性,比较了这些震群之间的异同。最后,采用1976年以来震群活动的资料,初步探讨了这种活动与邻近地区中强震的可能关系。对震群的成因也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泾阳小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韫玉  薛勇杰 《地震学报》1985,7(3):337-341
本文利用单台资料,对泾阳小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震群的时间序列、频度-震级关系、余震衰减规律以及震源的空间分布,并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个小区域、低水平的微小地震序列与大区域、长时间的中、强地震有相似的活动特征。而且,震源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与构造有关,震源的错动方式也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